在我教一年级的时候,我们班有一个叫小雨的孩子。他是开学两星期后从其他班级转到我们班级的。这个孩子我认识,是我们一个小区的。孩子很特殊,从小就能认识很多的字,可是不会和别人交流。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小雨,你爸爸叫什么名字?他他经常说的话就是模仿少儿节目的主持人的台词,就这样风马牛不相及。我给他的评价是话说了一火车,没一句值钱的。他经常读书给班里的小朋友听,他读完了,别人都听懂了,唯有小雨自己不懂。后来,我了解小雨妈妈,他认识的字不是妈妈教的,都是看电视的时候,通过下面的滚动屏认识的。
小雨第一天到我们班级的时候,恰好我们在学习加法。一节课的时间,竟然不能很流利的表达出这样一句话,草地上有3只小兔。面对这种情况,我有些心痛,如果这个孩子就这样发展下去,可能和人正常的交往都不容易。我看这个孩子的时候,更多的是从一个妈妈的角度去想这个孩子。
我想尝试一下。中午,我早早来到教室,教了他三句话:草地上有3只小兔,又来了2只,请问一共有几只? 工夫不负有心人,一个中午的时间我总算没白费。一打上课铃,我第一个让小雨起来说这个题的意思,他说的很流利,我们班的孩子也特别可爱,自发的给小雨热烈的掌声,我不知道这掌声对孩子到底有多大的影响,看得出,他很激动,眼睛流露出甜甜的笑。
之后,我会在批改作业的时候,在作业下面写几行字,告诉小雨,这是老师写给妈妈的信,其实就是把他表现好的地方写出来,小雨认识字,但他读完会茫然,不知道是什么意思。我问班里的其他同学,“这是老师说他好,还是不好?”孩子们说“好。”小雨就很开心。
也许,正是这样一点点的鼓励给了他希望,他在不断的进步,无论在语言的交流和学习成绩。第一次期末考试,小雨的数学得了95分。
我想,很多人读到这里,一定猜测,小雨以优异的成绩升入中学,考上大学。我看过很多教育书,大多会有类似的结尾。其实这类书籍也带给我极大的困惑,感觉成功很容易,而自己屡屡有挫败感。
可是我想说的是,小雨在小学的英语成绩一直不错,语文、数学到三年级以后也就勉强及格,他的记忆力很好,语言的理解不容易,但高兴的是,他在小学已经能够融入同学们的群体,也会跟同学吵架,闹意见,这些在我看来,是这个孩子最难得的,也是他成长中比成绩更重要的。
小雨已经上中学,在小区里我还会经常碰到他,他已经成了一个帅小伙,见了我会羞涩的喊我老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