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是一开始就日更参加活动,今天不止第三天了。作为一个小白,懵懵懂懂的,有点蒙圈。
看了好多日更作者,坚持了一百天,一年,甚至更久。我觉得挺厉害了,是怎么做到的,我这才第三天,就感觉遥遥无期的感觉。
日更好像有点强人所难,像是在监督,今天你有写吗?但反过来,无人监督,估计惰性使然,今天推明天,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就会淹没大海了。
上学的时候,老师总是每天布置作业,回家不得不做。大概一个意思,都是一种客观因素。主观的不确定性,会多出许多理由来。
日更如果发挥好,可以是小说,故事,散文,诗歌等,再不济写的差点就是日记,口水文。只要有文字的记录,它就代表一种存在。好的坏的,它告诉我今天我还在,不抛弃,不放弃。
或许有人会说,你写的都是口水文,一点价值都没有。写作前期,不要在乎别人,就不要想着出名,有人会高看,文人相轻,你只要记得,只要你在写了,就不要怕别人批评。越是有争论的地方,越是能引爆思想的火花。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宗教改革,哪一个不是文化的运动。
想写好,它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或许写一辈子,也就那样,其实回头看看,你坚持的东西,反而是你最大的财富。它多多少会让你进入一个圈,认识一些志同道合的人,会潜移默化影响你的生活。
比如我之前喜欢看书,就百度,无意发现了天涯社区,就遇到了一群可爱的小伙伴。他们写东西纯属娱乐,写完一个,我们会开心好几天,拿来互相欣赏学习。虽然写的很稚嫩,但是它会慢慢带着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你会不断的总结,去琢磨,怎么样才能写出自己想要的样子。
虽然现在口水文利索了,一万字不在话下,这对于我以前提笔就空白好多了。刚开始写,就像梦里走了好多路,醒来发现还在原处。它就是一下子空白,想不出要写什么,从哪里说起。好垮的桥段,看别人写,嗯嗯挺好的感觉,有点跃跃欲试,轮到自己就傻眼。起初不断的去模仿,感觉自己写了个怪物。
一段时间里难产,写个东西那真是一种煎熬。后来无所谓什么形式了,只要想的出来就写,慢慢的就能写出好多。它是最原始的,接地气的,不经过加工的。但有人未必喜欢,自我感觉良好。
写了将近半年随笔式日记,后来试着玩打油,玩古诗词,虽然初学,我还是用了对仗,押韵,但是平仄就难搞了。因为没有古文那个口音,很难找出它的平仄来。你不要觉得普通话就是平仄,就错了。它这种平仄是类似于,南方的一种小众方言,是文化的传承,我们没有继承到精髓就是这样了。
再后来,慢慢喜欢上了现代诗,由木心先生的《从前慢》开始,一发不可收拾。光看不行啊,手痒忍不住去写。慢慢的,写了一些,虽然不怎么样,但是依旧很喜欢,有事没事就看看诗歌的文章。
写诗歌是痛苦的,我慢慢的了解到海子,北岛,雷平阳,欧阳江河、杨炼、何三坡、余怒、西川、藏棣、于坚、岩鹰、庞培、韩东、朵渔和汤养宗……认识的诗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喜欢诗歌的语言和魅力。它会让你看到一首好诗好句,欣喜半天,不说茶饭不思也总回味无穷。
后来自己越写,越觉得,诗歌是无止境的。贴上自己小小的诗歌,今天就到此为止了,明天继续哈
三个秋天
诗/慕容世晴
背过身,需要多大勇气
一个人孤独成海
一个人从海上升起
没有人谈论相逢
岛上囚禁着怎样的荒凉
喜欢海,只因这里有一个人的岸
没有边际的放养
放养飞鸟与鱼
渴望爱与被爱似乎成了一场追逐
这么多无助的时光
你会忽略那些爱过的情节
这里没有温暖,比三个秋天还要漫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