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机器人来了》
机器人来了,机器人来了,这句话就像「狼来了」一样,从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喊到现在。我们不知道 AI 时代什么时候会到来,但我们内心时刻保留这一处被机器人 / 在 AI 能力加持下的超级精英统治的恐惧。
初看这本书,和 @吴军 的《智能时代》[1]所述略同,都在说:人的思维很难更新换代,所以被淘汰的人往往只能等着被时间消化掉。好在以往的技术革命跨度大多很长,足够等到旧产业工人自然淘汰。而智能时代和以往不同,这一波来得太快,以至还没等时间消化掉旧体系下被淘汰的工人,就已经全面接管社会了。
至于如何解决这个矛盾,两位作者似乎都没有什么大团圆的方案,都是在告诫我们:要么做乘势而上的 2%,要么做无用的 98%。
怎么判断自己会不会被 AI 淘汰?人,总是处于 Ta 所在领域的闭环中的一处。如果你拖慢了整个闭环的节奏,也就是说,雇佣你的成本太高,而刚好又有替代品,那么不好意思,您靠边点站。
我们很多人干的工作,都是在给 AI 时代的自己掘墓。作者举了个例子[2]:
一旦企业软件系统收集到足够的重大数据,数据间又相互关联且完全可操作,白领管理工作中的中间级就会被淘汰。
那我们如何避免如上厄运呢?作者给出的方案是:不要与 AI 争利。
这本书里,作者建议:应对未来,需要 4 种主导性特质 & 7 种支持性特质[3]。我的理解,作者是在教我们搭建 4 个实验室,快速验证自己的想法,跳到创新的赛道上去奔驰,而不是留在「提高效率」这条道上和 AI 比拼。
1. 数据实验室
在这里,你需要从信息的视角重新审视万物,你需要借助控制论的思想抵近目标。你需要打造一个信息畅通互联的高效信息处理系统。嗯~~我说的是一台真的服务器,不管是在自架,还是在云端。你需要一个为你定制、为你所用的专属机器仆人,才能在信息指数增长的时代,从容应对。
AI 时代会淘汰很多知识,但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在任何时代都不会被淘汰。因为,是它们,支撑起这个世界。
2. 机械实验室
在这里,你需要具备能量的概念[4],以及如何传递能量的知识[5]。你要干的是打通想象 & 现实的通道,把影响力传递到现实世界。
3. 生物实验室
它可以哪怕只是一个建立在「你对人体的系统了解」之上的假想实验室。你需要从闭环系统的角度去重新审视之前那些道听途说的「健康常识」「养生八卦」。比如:了解糖尿病,你需要去看《吃货的生物学修养》这种书,而不是去遵循什么糖尿病「三驾马车」。
4. 金融实验室
在这里,你不需要像其他三个实验室那样打造琳琅满目的工具箱,只需要掌握一件工具:复利公式。然后在试错中找到自己的「基数」「增长率」「增长率」最佳值。
好了,你根本不需要这么多实验室,你只需要一个像 MIT 媒体实验室那样的平台,捕捉灵感,实践想法,快速做出原型,做成产品,迭代……
每一刻,你都忙极了。这样的你,不论在 AI, BI, CI 的年代,都不会被淘汰。
甚至,你都不需要什么平台,你真正需要的是,借鉴「雇人赚钱」的思路:学会「雇机器赚钱」「雇钱赚钱」。
当然,如果你没有上述这些工具,也不要紧张,因为你依旧可以像 Jill 医生 & 杂务工 Jack [6]那样,通过「搭建自己的网络,出售多份相同的解决方案以摊薄成本」的方式赢得竞争,更何况你的方案还带着人情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