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育碧(刺客信条原厂)出品了一款游戏《勇敢的心:世界大战》,以纪念一战100周年。与几乎所有刻画战争的游戏不同的是,这款小游戏是从几个小人物的角度去揭示战争本质的荒谬、悲剧、与残忍。
游戏用一种2d卡通的画面,配合着时而诙谐时而揪心的剧情,也许不是最真实的表些战争的样子,却直指战争的内核。说到底,我们为何而战。
一战是一场无所谓正方的战争,这才是绝大多数战争的本质。在这场短短的不到五个小时的旅程里,我们见证了无数至亲之人的分离,见证了士兵们在营地中的苦中作乐,见证了所有枪林弹雨中冲锋却达成的是违背本心的目标,见证了尸体山后同样奉命士卒拼命的军官。
战争无论哪一方的士兵,看到小军犬Walt都会疼爱地蹲下身摸摸它的头,没有哪一个人是穷凶极恶的,甚至他们都可以说是善良的。究竟是什么让这些善良的人们互相敌对。
“是谁做错了呢?”
“没有人做错。可这就是战争。”
在这里,我们不是可以只手翻覆胜败的英雄,只是一个个同样渴望战争结束、渴望回归于团聚而不得的普通人。但是,双方一个个祈求战争结束的声音却并不能汇聚成事实。在这里,谈什么正邪,说什么谈笑灭樯橹。有的,只是听命行事的麻木、对家的思念和无边无际的恐惧与绝望。
结局的那封家书真是极少有的让我哭到崩。我们最终感受到“公正的”军事裁决竟是如此的“合理”而难以理解。留下的只有痛苦和痛苦过后的沉思。那个人躲过了所有的枪林弹雨,却死于了自己的良心。
游戏的原名是《Valiant Heart:the Great Warr》,but no war is great,没有哪一场战争是伟大的 。我们这些年轻人总是喜欢借着某个艺术作品或者游戏体验战争中的热血与激情,至于战争的本质问题,则由背景故事设定的正义性而一笔带过。这是天性,无可厚非。但是我觉得,所谓理智和文明,这些人类引以为傲的东西,就是停下来,想一想。
《人类简史》中确实所言非虚:尽管我们的文化、科技与数万年前已是天壤之别,但人类的认知模式,心理状态除了远较那时复杂,就几乎没有区别了(现代研究表明现代人类的脑容量甚至已经开始不增反减)。我们人性的深处其实还藏着那时原始人的粗暴与残忍。我们早已不再蒙昧,但是我们心得深处并未远离野蛮。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毁灭本能”,描述的就是每个人心怀愤懑、仇恨、厌烦时野蛮而原始的冲动。
而文明是什么,我的一个朋友曾说,文明,就是意识到自己不文明的那一部分,然后克制它。我们所有的科技,所有的复杂的社会体制都没有什么值得我们人类骄傲的,它们无非是让我们得欲望能够更好更自然的释放罢了。并非说欲望低贱,但是即使世间没有人类,自然选择也会在上万年中,进化出“能这样完美的满足自己的物种”。但是,人类开始超越那些原始的冲动,开始反思,开始不再只为自己考虑,开始克制那些与生俱来的恶性冲动时,我们才可以说人类开始拥有了“文明”。
中国传统中常是宣扬那种为国征战的斗士,但我们是否反思过这里的问题?五胡乱华时人们对“侵略者”咬牙切齿,而当祖国“收复领土”(易主很久的土地,人民也并未受什么压迫)或者南征北战拓展疆土时,我们却大声叫好,仿佛敌国的人民不会横尸遍野妻离子散一般。韩寒有句话:“人们憎恶特权,只是因为特权不站在自己这一边。”类似,有人喜欢战争,只是因为它没有遭受过战争,没有意识到自己人性中侵略性的本能一旦释放,会带来多么无可挽回的后果。
量子力学的集大成者海森堡作为一名德国科学家,二战时期时同样在纳粹的治下搞研究。他说:“我不知道什么纳粹,我只知道,德国是生我抚养我的地方。占领别的国家总好过自己的国家被占领。”(一战的条约后德国几乎就是个殖民地了)从这个角度看,甚至正邪分明的二战也变得复杂了起来,我们在被一股“我为正义而战”的激情所裹挟时,又如何评价盟军苏军打回德国本土是犯下的重罪呢?
《天龙八部》之所以是一部现代性的小说,是因为他远远突破了古代的民族立场。萧峰作为契丹后代,又在汉族间长大。结尾处两军剑拔弩张,他无从选择,只得拼尽性命换一世和平。知道战争将结,契丹士卒们“想到即刻即刻班师,又无葬身异域之险,各个荣光焕发,欣悦之情喜形于色。”而辽皇耶律洪基则“心下一片茫然:‘他到底于我大辽是有功有过?他苦苦劝我不可伐宋,到底是为了宋人还是契丹?他绝不是贪图南朝功名,那......那却是又为了什么?‘微微苦笑,调转马头。”
回归《勇敢的心》,究竟什么才是勇敢呢?在漫天枪炮中完成任务消灭敌军,还是拼尽全力,只为战争的结束?我们会因为一身充斥的荷尔蒙拿起武器,企图宣泄所有郁结的愤恨,但那只是一种莽夫的蛮勇,但当你又放下了武器,为了那“让人提不起激情”的和平倾注了奉献了所有时,你,才有了一颗勇敢的心。
向往和平,才是最大的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