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很流行音乐胎教,很多准妈妈倾向选择莫扎特的音乐。当年,我在孕期时也未能免俗,首选就是这位古典主义大师的《费加罗的婚礼》,听起来轻松愉快,节奏也刚刚好。莫扎特的音乐严谨,把一切诗意的美好,和深刻的现实结合,传达到听者的耳朵里,愉悦身心。
今天分享这本书的作者,她享有"诗坛莫扎特"的美誉,同时她也是诺贝尔文学奖得主,被评为当代最为迷人的诗人之一。
她的诗吸引了《红白蓝》三部曲的著名导演基耶斯洛夫斯基的注目,她的诗也激发了几米创作《向左走,向右走》。
她就是辛波斯卡。一生创作了二十本诗集,公开发表的诗歌约400首,创作生涯从1950年代延续至2012年,是波兰最受欢迎的诗人。
《巨大的数目》在1976年出版时,印刷1万册在1周内就售罄。全波兰人口总共也就三四千万人,这个销量,对于诗歌界来说,相当令人惊叹。
我一开始接触到她的诗和大多数国内读者一样,源于几米的绘本《向左走,向右走》,而辛波斯卡这个名字却一闪而过。
直到2012年她去世之后,台湾诗人兼翻译家陈黎、张芬龄夫妇翻译了这本《万物静默如谜》,才让我真正认识了这位了不起的女诗人。
陈黎原本就是台湾著名诗人,虽然这本书并不是从辛斯波卡的母语波兰语直译过来,它源于英语系,业内也有不同声音解读,但我读起这本书来,字字都能感受到有汉字诗歌之美而不失神韵。
诗人译诗,优势明显。
《万物静默如谜》,全书分为九辑,《呼唤雪人》,《盐》,《一百个笑声》,《可能》,《巨大的数目》,《桥上的人们》,《结束与开始》,《瞬间》,《种种荒缪与欢笑的可能》,每一辑都有节选传播影响力最广的几首诗,共收录75首。
全书收录的诗歌从1957年到2002年,时间跨度长达45年,是辛波斯卡一生创作精华的大集结。诗中关于人和自然,社会历史,爱情,生命的关系都有她独到的解读。
01
辛波斯卡的写作风格并不是一成不变,但她始终坚持“写作的喜悦,保存的力量,人类之手的复仇。”
她打破朦胧派诗人的虚无飘渺浪漫繁缛的不真实感,摒弃那种常常让人读完后陷入小情绪而无法客观对待周遭的心态。
她的诗简洁,干净,凝练,高度严谨严肃,却又没有丝毫不可亵渎的虚架子。对诗歌对人群她保持适当距离的疏远,对文字却是极度的坦率真诚。
平凡的事物都能让她刻画得入木三分,深入浅出地剖析事物外在现象的本质诉求。她对每一个字都抠得紧紧的,一句废话也没有。
阅读起来痛快畅然,不拖泥带水,会不断让你开启思想上的全新认知。
02
她的写作素材可以是任何生活可见之物,自然万物皆可入诗入画,没有不可写的禁忌。
甲虫、海参、石头、沙粒、天空;安眠药、履历表、衣服;电影、画作、剧场、梦境等等生活万物,在她的笔下无不焕发出新的诗意,让人们重新认识生活中常见的事理。
没有不能被写成诗的事物,只有"我不知道的"追求真理的心。其诗作被称为“具有不同寻常和坚韧不拔的纯洁性和力量”。
辛波斯卡在她的诺贝尔奖获奖词上谈到,只有诗人总是处在两难的境地,都无法和站在对面的人介绍自己诗人的身份,多以作家做掩饰。
可见,做一个真正的诗人,是何其艰辛,却也是诗人特有的"艰巨任务"。她要发现"太阳底下的新鲜事",用不同寻常的角度,探索这个"令人惊异"的世界,抛开身份的束缚为未来生活寻找新的方向。
03
诗歌不同于小说题材,有故事有情节有很强的读者代入感。它语言高度浓缩,思想集中,像是一扇魔法门,你看到了门,用手推开之后,门后的世界是原野还是沙漠,是烛光晚餐还是杯盘狼藉,都取决于你自身对生活对生命的体验。
很多人说写诗的人是疯子,读诗的人是傻子,因为它除了感知,不可言说。连诗人自己都不一定能全然解释。好像与诗有关的事宜,都是疯子和傻子的游戏,大众从不把诗歌列为日常交流范畴。
有个朋友曾揶揄说,不要嫁给诗人。她也是从某一篇文章读到这句话,深以为然。有这种思想的恐怕是受了当年顾城的激流岛事件影响,那还算是个诗人的年代,可是他的结局太惨烈。
很多人觉得写诗爱诗的人,心理多少有些偏激,情商低。那是我们太高估了自己,天才总是少数。
高晓松的那句生活除了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撩拨了多少人,多少蠢蠢欲动的灵魂从此不安现状。
写诗需要天赋,读不读诗你是有选择的。为什么要读诗?我无法正面回答你,就如你问我人为什么要吃饭,还得荤素搭配,营养均衡一样,我想我们内在的文化底蕴也需要均衡的养分支持。
我也无法告诉你,我为何在所有的写作形式里,偏爱诗歌。可能曾经在我最幸福的时刻,我刚好在读诗。可能曾经在我最得意的时候,我刚好在读诗。可能曾经在我最脆弱的时刻,我正好在读诗。可能曾经在我最悲伤的时候,我刚好在读诗。
我从来也不知道,诗歌是否真的需要全部的理解。
04
曾经在一个学生诗歌社团活动里,我们探讨诗歌对生活的影响时,我记得一个成员给我们说过一个故事:
有一对感情笃深的中年夫妻,因生活琐事发生了相爱以来最为激烈的一次争吵,男人为了避免矛盾激化,首先撤离了硝烟弥漫的战场,接连几天都在老妈家找清净。
没想到心平气和过了几天,对方一直没有任何行动。开始念起她平日里的好,接近半夜里寝不安,情不自禁出门就打了部车来到熟悉的家门口。
小区里的路两旁树影婆娑,灯光昏黄,微风习习,寻眼望去家里卧室的灯还亮着,他情之所至,给妻子编辑了默熟于心的一首诗发过去。
这是他们学生时代最喜欢的诗人戴望舒的诗一一《过旧居》。他在结尾留言四个字:我在楼下。微信那头的女人全然不顾几日颓废形象,不及梳妆,套着睡衣汲着拖鞋飞奔下楼,结局,不说也明了。
前阵子因参加《歌手》而爆红的赵雷,在以飙高音和拼现场爆发力的音乐竞技类节目中,安安静静的唱了一首地域性很强的歌《成都》而挑战成功,为什么?
因为它唱出了往日时光的琐碎却美好,离愁却不忧伤的普遍情感,它戳中了每一个行走漂泊的灵魂,为自己的庸常寻找一个诗意的借口。
"走到玉林路的尽头,坐在小酒馆的门口",如果你也会为它的意境而动容,你听得懂这其中况味,你的生活其实并不只有苟且。
这不是一个谈论诗歌的年代,或者说从来没有过这样的年代。但是追寻美好的生活,是离不开诗情画意的想象和空间的。
今天,可不可以给自己心灵放空?一起安静地读完这本书——《万物静默如谜》。
或许,你会在夜深人静无心睡眠的时刻,发现,曾经年少轻狂的你,骨子里就是一个诗人呢!
书中金句摘抄:
我们通晓地球到星辰的广袤空间,却在地面到骨头之间迷失了方向。
上桌的菜量少些,一切瑕疵便比较容易受到包容。
我了解爱无法理解的事物,我原谅爱无法原谅的一切。
你或许有机会结识我,但你永远无法彻底了解我。你面对的是我的外表,我的内在背离你。
我为简短的回答向庞大的问题致歉。
当我说“未来”这个词,第一音方出即成过去。当我说“寂静”这个词,我打破了它。当我说“无”这个词,我在无中生有。
我偏爱写诗的荒谬,胜过不写诗的荒谬。
本文由壹点伍亿上书房原创,请尊重版权!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壹点伍亿上书房感谢您的阅读,让美妞陪你一起分享好书,分享感悟,共同获得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