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今年是我离开家乡的第17年,写下这个数字那一刻,我心里咯噔了一下。
这次得以再次回家乡小住1个月,要归功于我的二宝,归功于产假这项福利。
生完大宝时,也是利用产假回到家乡小住了一个月。那是无比踏实舒适又无比善感多愁交织在一起的一个月。
这一次回家乡小住,是我盼望多时的,好不容易,大包小包,拖家带口回到家乡了,才住上几天,那种复杂的思绪却又涌上了心头。
2
我的家乡,什么模样?
我的家乡是地处中原地带的十三朝古都洛阳,一个中庸又傲气的城市。
中庸是传承了中原地带一贯的习性,人群中不求太扎眼,但也不能落在最后。而傲气则是源于历任帝王曾在此立下汗马,故而他的后代骨子里不甘平凡,略显傲气,尤其在生长在市中心城区的更甚,而生长在涧西区的更更甚,因为这个区聚集了太多的“南蛮子”,总有高人一等的傲视感。
因为当年几大知名重工业国企都聚集在涧西区,那时,从全国引入支援城市建设的技术骨干后来都在这里扎了根。他们多是来自上海,还有其他一些南方城市,说着好听的普通话,过着讲究的生活,住在一模一样的街坊筒子楼里。大家都叫他们“南蛮子”。而我家做为涧西区土生土长的老门老户,自小我就与“小南蛮子”做同学。
许是50年代时洛阳技术移民的“南蛮子”居多,对洛阳市区注入了诸多不一样的文化吧,我身边几乎没有低学历打工者在外漂泊。尽管洛阳人散布在异乡异国的很多很多。除非是读书或工作在大城市,因为骨子里似乎有点瞧不起其他城市,而家长也会不舍得子女在外面瞎闯荡。
(ps:县乡里的青壮年多数会选择流入洛阳市区或省会郑州打工。父母大多会想尽办法让子女考公务员,进事业单位或进入各类国有企业,因为只有进体制内,父母才有安全感,才觉得有本事、有面子。)
我也不例外,读大学后便离开了洛阳,毕业后父母也一样期盼我能有一份体制内的“铁饭碗”。
3
这一切还要从年少时说起。
那时,高中,我很少出远门,叛逆倔强的我认定了外面世界才美好,无论哪里肯定都比自己家乡强百倍。
而当我毅然决然的把高考志愿全部都填上外地的高校时,就注定了我与家乡的缘分淡了。只是那时傻傻的不知道这些。
那时,想要离开家的原因很简单,想要独立想要长大,想要逃避父母唠叨,想要到外面世界看看闯闯。
我考取了距离家乡300公里--开封的一所高校。终于可以离开家乡了,终于可以自由了,我如愿了。
可,当我兴奋地抵达所在大学的城市时,我懵了。
看到那旧旧的街道,低矮的楼房,再看着父母转身离开的背影,我哭了好久。
“这就是我心心向往的外面的世界吗?为什么还不如我的家乡繁华和现代?为什么不是梦里、电视里高楼林立,霓虹闪烁的模样?不是说外面的世界很精彩吗?”
我不停的问自己。
4
大学毕业那年,我考研落榜了,我选择了工作。那时,我在家乡一家广告公司做文案策划,我很喜欢那份年轻人聚在一起有拼劲的工作。
由于没有工作经验文案难落地,我接受公司安排做起了广告销售,每天打鸡血般和客户洽谈,陌生拜访,打冷电话,仅仅半年我就收获了不少业绩,也收获了不少经验和人脉,我根本不觉得一个女孩子做销售比男孩子差。
然而, 用父母的话来说,“做销售就像个疯狂老鼠风吹日晒还没保障,给私人老板打工不稳定不长久”。
父母“心疼”我,一定要托人给我安排在一家他们认为是铁饭碗、退休有保障的重金属国有企业里(就是我前面提到的知名国企中的一家)。而我,连那样的企业做什么都不晓得,即便进去做他们口中的文职工作,我想不出又能有何前途。于是,我极力抗拒,却抗拒无效。
眼见父母就要和被委托人谈妥那份工作了,我只好投降。但不是乖乖听从安排去国企工作,而是决定再考一次研究生,只为逃避那份我看不见前途的“铁饭碗”。
我对父母说,“给我几个月时间,我考研究生,我一定要考上研究生,我一定能考上研究生。请你们相信我!”我没给自己留后路,更不愿不敢不曾想过会考不上。
5
就这般,我又一次开启了考研之路。
我在离家不过自行车20分钟路程的高校旁边租了一间民房,找了一间自习教室,开始了为期半年的考研复习。
还记得那时是2005年9月,每天埋在资料堆里,最大的娱乐当属每周五晚上骑车回家准时守候湖南卫视的超级女生。
没错,就是周笔畅,李宇春,张靓颖那一届。而每次看后都还会有点不安,会因为自己又浪费了几小时宝贵时间而自责,于是总要再拼命多学一会儿把时间补回来。
凭着那股劲儿,我如愿考上了研究生,这一次离家乡更远了----重庆。
研究生三年日子很快,也是最美的年纪,25岁至27岁。我体会到了“外面的世界不仅很精彩,外面的世界也有很多无奈……”
所以,毕业后,我一心想回家乡,毕竟异乡漂泊8年了,早已不再如少年时那般向往外面世界了。
我热切希望能进入家乡的高校,那样就可以留在父母身边尽孝,就可以留在家乡了,可,高校早已水涨船高,当年考研时,硕士就能接收的,毕了业,却只接收博士了。
6
为了求得一份好工作,我又一次被迫离开家乡,这一次我来到了上海。
2009年,那是我第一次去上海,一去便喜欢了那里。不仅因为那座城市里有我的爱情,更因为那里对人才公平平等,公共设施好,社会福利好,现代化水平高。
就这么开始在上海闯荡。如同其他异乡人一样,不知疲倦地打拼,安了家,生了娃,如今已经第9个年头。尽管9年了,我已对上海这座不排外、只认能力的城市的大街小巷非常熟悉了,却奈何都无法真正融入这所城市。
我知道,这次,我是真的“背叛”家乡了,我再也回不去家乡了。
7
每每在上海街头驻足,看着那闪烁的霓虹和林立的高楼,那远处一个个小格子里的光亮和烟火气,我都在想,“主人可是本地人?他一定没有我的乡愁吧?我的家人在家乡还好吗?他们今晚准备了什么饭菜,可曾也在此刻想起我?”
每每想到,心里就百味杂陈,想家想的好想痛哭一大场。家乡,它仍是心底最惦念的地方,但却轻易没机会回来了。
毕竟作为一个朝九晚五的职场人,那全年那少的可怜的公休日和逢节爆满的交通工具,那不过才1000公里的距离,都成了莫大的障碍。
“回不去,票不好买。”
“回不去,时间太短,没呆两天又要走。”
“回不去,娃太小。”
......
想来就心酸。
这17年来,也只有读大学、研究生的那几年的寒暑假在家乡呆的日子还算久一些。但自从工作,每年回家乡不过是可怜的几天,有时还要分一半给外地的婆婆家。
掐指一算,工作8、9年了,在家乡的日子累计起来竟只有3个半月。3个半月啊!其间,还是包含了生完大宝在家乡修养的1个多月。
又一个让我心里咯噔一下的数字。
8
即便我再不愿承认,家乡,我真的回不去了。
都说,有爸妈的地方就是家。如今,父母也随我到了上海,为我带娃。父母已经到上海第四个年头了,每年不过回家乡1、2次,小住1个月。恍惚间,我觉得,我的乡愁似乎被治愈了。
可,
看着父母为了子女,不顾自己喜乐一味委屈,勉为其难去尽力适应上海的生活时;
看着爸爸拿起工具试图修理老家久置不用、布满灰尘、运转不灵的家电时;
看着家乡曾经情浓意浓,如今四目相对却尴尬陌生到不知聊些啥的亲戚时;
看着父母在异乡和我们蜗居在小房里,每天都活在思乡的不踏实中默默叹气时;
我哭了。
我后悔了,后悔当初年少时的叛逆倔强;后悔当年傻瓜般就认定了外面世界才精彩;后悔连累父母不能在家乡安享晚年。
他们头疼脑热我不在身边,他们生日祝寿我不在身边,他们洗洗涮涮干个重活逛个街我不在身边......
有时,我会问老公,不如回家乡吧,到那里从头再来。
可,面对在大城市辛劳打拼出来的一片天,他和我都舍不得。且,家乡小城市的慢节奏和愈加视权和钱为“本事”的生活习气已经不再适合他和我。
家乡,真的不是不想回去,而是当初选择了漂泊,今时今日,注定无法轻易回去了。
融不入的他乡,回不去的家乡,挥不去的乡愁。愿在外漂泊的你,能有一丝共鸣。
愿你我都更珍惜在家乡的日子。
愿你我都更珍惜与父母相处的日子。
愿你我都更珍惜所经历的每个美好当下。
如果再给我一次选择的机会,留在家乡还是在大城市打拼?
我认真想了想,答案是我还会选择在大城市。
只是我会更加努力,更早筹划买房,更早把父母接到身边。
(完)
我是心灵小园,爱心理,爱写作,爱美食,爱晒娃的职场二胎麻麻。喜欢我的文字就给我点赞关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