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一谈中考一轮复习
迎春花儿开,大地回春,瑞雪丰年,东风送暖,春节就在这些美好的语言中来了又走了,我们老师和学生的假期余额严重不足,开学即将到来,因为有个朋友的孩子上九年级,当麦子熟了,孩子就要毕业了,这孩子数学基础没学好,请教我一些复习方法,那我就谈一谈中考数学一轮复习。
说到一轮复习,教育局领导,学校领导大会小会就喊:一轮复习要做好,做扎实。可在一些年轻教师眼里接触的太少,不知道啥是一轮复习、二轮复习,还有因为九年级的年后时间紧迫,各项活动也多,就会有的老师急功近利缩短一轮复习的时间,甚至直接避开一轮复习。
什么是一轮复习?应该是九年级课程的全面结束后,针对于数学基础知识的复习,以课本为主线,也有老师整合教材,我主张还是走教材,因为学生就是吃这些长大,一步步走过来最熟悉的就是他用过的教材;一轮复习是一件很无聊、很累、很考验老师的事情,我觉得这件事必须做好、做实;面对应试教育,摆在你面前的考生无非分三种:特优生、优等生、和边缘生,全面开花,中考成绩肯定不错;
第一类特优生,平时每次考试都不错,数学都能考到110分以上,是不是一轮复习就是耽误时间啊?错了,高手过招,差距就在基础,谁的基础扎实,谁胜出;再有平时测试题都比较简单,每次考试都跑不出老师下大功夫反复讲解的那些题,而且题型不新、不难、不坑,学生也不紧张,中考时就不一样了,而且谁的基础好,谁就能省时,做题快是中考的一项考验;一道题出错十几分就没了,基础不牢的特优生就会马失前蹄,最后成绩不优,每年中考时常出现考完数学哭鼻子的事情,就是这类考生。
第二类优等生,学习认真,在考试经验上多练习一下,应对一下题海战术,提分很快,我认为这是饮鸩止渴、杀鸡取卵,先做好一轮复习最重要;这类孩子的基础很差,用最虚弱无力的墙壁堆积而成的知识塔,当然是最经不起考验的;找我诊断的那个孩子说三角形相似不会,那好,我就给他讲一讲相似吧,从哪开始?从三角形,我问:什么是三角形?三角形全等的概念、性质、判定等等,他一个一没有回答对;你看他的回答:三角形有三条边三个角,(这是三角形的概念吗)三角形全等的性质是三个角相等,三条边相等,我说你这是说的等边三角形不是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前面指点完全等再到后面的三角形相似就稍好一点了;
孩子告诉我他的第二个难点是读不懂题:我找了几道题做了一下,确实如此,当他看到平行啊,中点啊,根本不知道怎么用,不会发散拓展和延伸,“重心”也不知道是什么,因此读题不会,是因为基础太弱;作为我校优等生的他,必须下大功夫一轮复习。
第三类边缘生,正因为是边缘生,恰恰是基础不会,造就了他的地位;这类考生最需要的是一轮复习;当然也有其他的原因也很多,多做做题,他们提分很快,那样做是不牢固的、暂时的,其实先把基础分拿到手,在经历一模、二模的训练,最后才有真正的拔节的。
在中考复习的时候,有人花大力气研读《中考考试说明》,这点是复习的大方向问题,花大力气去研读,我觉得没必要,如果复习时只复习考试考的知识点,会得不偿失,因为数学知识是一个综合体系,离开哪个知识点都是不完整的,而且每个知识体系都体现着基本的数学思想;在一轮复习中,以教材为主线,认真复习每个概念、性质、判定、应用和蕴含的数学思想,这样才最容易构建学生最基础的知识网络;值得一提的是,数学思想的贯彻,也最容易提升学生的境界,比如:我问孩子解方程的思想是啥?他把依据啊、步骤啊回答一遍,不知道什么是是转化,因此他解方程就慢,还出错。
其实,学生的基础不是不会,也不是不懂,只是存在遗忘、不扎实、似是而非、不系统等毛病,一轮过后全部解决,初中数学的知识塔构建的结实而美观,再去读题、做题,知识点的联系与拓展,张口就来,自信就来了,一名优秀的考生就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