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委屈,小孩无感恩”。听到这句话,咔嚓!就象被雷电击中。继而又如哥伦布发现新大陆的喜悦。
近十几年我一直被失望、委屈、内疚、怨恨情绪所包裹,各种“负面情绪”交着在一起煎熬着,困在了情绪的围城里。也通过许多努力试图冲出围城,心智模式成长需要的不断省察,而这句“小孩、委屈、成人、感恩”如醍醐灌顶,立即就清晰了目前状态,从围城中从容地走了出来。
感恩是本来没有资格和权利得到因而得到。“感恩"、“感激”、“感谢”区分大部分人际关系的互动的情绪动机。
在我企业里,有一群人默默地工作,兢兢业业做了他们该做的事,每到发薪酬时都拿到了他们该拿到的报酬。企业感谢他们的辛勤劳动。还有人不仅做好了本职工作,还为企业付出更多的辛勤汗水,为企业创造更大价值,企业感激他们的额外付出。还有人在公司资金困难时,主动要求自己薪资延期发放,有的更是把家里的积蓄拿出以解公司燃眉之急。这就是“恩”了。没有资格和权利要求别人这么做,别人做了对你的支持贡献。感受到浓浓恩情,内心的冰雪逐渐消融。受之感化,也愿意为周边的环境报之桃李。怨恨、失落、内疚情绪占据的内心逐渐趋于平静。
怀着感恩之心,去面对人际关系中的每件事,同样的事件就有不同的态度,处理的效果也就不同。会发现每件事都带着“恩典”而来。只是看我们的焦点放在哪里,感恩的还是未满足的。
委屈是理所当然认为应该是我拥有的而没有享受到。就象小孩时努力去做好一件事,本来想着得到父母或其他长辈的夸奖,以此来证明自己被认可、被爱。但父母没有如我所愿没有赞同我们,而那种的失落、委屈、无力无价值感充斥了身体。
每个人都拥有让自己人生成功快乐的权利和责任。允许我有许多期待并愿意坦诚地向对方索取,同时也允许对方不能满足我的期待。我们都己长大成人,具备有辦别身份及该身份能给我什么的能力。借钱找银行,索爱找父母。别人额外给到的感恩于别人。对自己成功快乐负责,不假借他人之手,一旦依托别人就失去了对自己的承担,就会有期待,假如未能满足就委屈受害,减少了自己的成功快乐。
感恩能断贪欲;感恩能断嗔恚;感恩能断不乐。世界不缺乏恩典,只是可能缺乏一颗感恩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