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诺眼中的周总理

斯诺进入苏区,来到了安塞的白家坪,在这里,他遇见了周总理。周总理给斯诺的第一印象是:

就在这时,来了一位体态颀长的青年军官,留着中国人不常见的浓密黑髯。他走过来,和气地问我:“哈啰,你在找什么人?”

周总理说的是英语,这让斯诺马上就知道他是谁了。

周总理在和斯诺谈话过程中,斯诺一直带着浓厚的兴趣观察着他。周总理和其他许多红军领袖一样,是一位传奇人物。清瘦的身形,中等个子,但体魄挺拔结实,留着黑长胡子的脸上透着年轻人的真诚,眼睛大而深邃,热情洋溢。他身上有一种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的奇妙融合,讲英语,但有点费劲,因为周总理说有五年不用了。

这是斯诺在和周总理在进一步交谈之后对周总理的认识。个人魅力和领袖自信确实是中国人民敬仰总理的原因。斯诺对总理的第一感觉是很准的。

斯诺此次访问苏区,来到苏区后的行程,都是周总理亲自安排的,具体到哪一天,都作出了细致安排。不得不敬佩周总理对工作的严谨,对善意的外国友人的热情。

斯诺采访了周总理,总理的红色经历跃然纸上。

1898年出生于江苏淮安的一个没落的旧中国家庭。四个月大的气候被父亲过继给没有后嗣的处于弥留之际的叔父。

1908年,也就是周总理10岁那年,总理的生母和养母都去世了。在童年时期,在养母的熏陶下,读了很多小说和描写反叛的禁书,在这时候,也接受了早期教育。在两位母亲去世后,总理投靠在东北奉天的叔父,这时候,他读了梁启超等改良主义者撰写的“禁书”和报纸。

1912年,总理14岁,进入了天津南开中学学习,开始收到孙中山创建的国民党的影响。1917年,19岁的周总理中学毕业,留学于日本,在学习日语的同时,还做了东京早稻田大学和京都大学的“旁听生”。在留日期间,广泛结识了一批有着革命思想的中国留学生,并通过书信和阅读,关注北平的时局!总理在日本留学学习了18个月。

1919年,南开中学前任校长张伯苓出任新组建的天津南开大学校长,张校长邀请周总理回国进入南开大学学习。在校期间,周总理半工半读,维持自己的学习费用,因为那时家里已经无法提供读书费用了。除此之外,周总理学业优秀,也会得到奖学金。在南开大学,周总理是《学生联合会报》的编辑,同年,周总理参加领到了“五四运动”,并入狱5个月。在读期间,周总理协助组建了觉悟社,在这里遇见了邓颖超,在1925年,周总理和邓颖超喜结连理。

1920年10月,周总理乘船赴法留学,1922年,成为旅欧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的创始人之一。1924年,周总理又到伦敦待了两个半月,同年,周总理又到德国工作了一年。1922年,共产主义青年团正式隶属于中国共产党,周总理也成为了一名共产党员。

从1920年10开始,周总理在法国、伦敦和德国度过了三年时光,1924年下半年抵达广州,在黄埔军校担任政治部副主任。在黄埔任职期间,周总理建立了一个学生团体,就是青年军人联合会,成员包括林彪和其他一些未来的红军将领。

1925年,周总理被任命为国民革命军第一师政治委员。此时,北伐战争打响,国共第一次合作开始,周总理在实践中学会了如何领导武装起义。周总理在上海组织了三工人罢工和组装起义。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发动反革命政变,上海工人在“上海大屠杀”中惨遭杀戮,周总理也被逮捕,白崇禧下令处决,后来在周恩来的一个黄埔学生(他是第二师师长)的弟弟的帮助下逃脱了。

周总理逃到武汉,后又到南昌,参加了南昌起义,担任前敌委员会书记。南昌起义后,去了广州,辗转于各地地下活动,1931年,到达江西和福建苏区,担任红军总司令朱德的政委,后又担任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一直到斯诺到陕甘宁边区采访时。

这就是斯诺眼中的周恩来。后来,周总理参加了长征、八年抗战、解放战争,以至后来的新中国外交事业的开局……在这些革命活动中,展现了一个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立场,他的不屈不挠、冷静睿智、深谋远虑,让一代代中华儿孙铭记在心,那句“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豪言壮语更是震烁古今,吾辈当勿忘国耻,发愤图强,才是对革命先辈爱国精神的最好铭记和发扬。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