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科技书,有马化腾作序,前两章让人印象深刻。这本书不是告诉你如何利用高科技,而正如书名展示的,这本书只是告诉我们一种认知,就是以前我们知道,但没法描述出来的认知——当时间越来越自由,当网络越来越廉价,全面参与的程度越来越高,就产生了认知盈余。我自己理解的是,对我们自由时间的支配,或者让创业者引导大家对自由时间的支配。
这本书应该一出版的时候就看,我们可能会认知到为什么“得到”那么火爆,为什么各种百万答题节目雨后春笋般起来,为什么网民的参与度那么高。全书后半段的内容,让人想起来《乌合之众》,就是几个人在做的时候,大家会知道结果,但如果一堆人、几亿人都在做的时候,就不知道会有什么样的结果了。作者称我们这代人是“数字化佃农”,很对很对。
后面很多例子,我感觉都比较老了,可能也是因为我看这本书看晚了。作者举例用了一个国外类似滴滴快车的例子,我想读者看了后和我的感觉一样,在我们这里都快是过去式了。
本书给我的感觉是,书上每一句话都很对,都发生着或发生过,但除了认知盈余这个概念,其他都是我们面对的或想过的,只是没有总结过的。所以这本书不知道是写的太接地气,还是不符合我对它的预期,总感觉有一种“你说的都对了,但没啥大用”感觉。
不过国外的书都有一个特点,总是提出一个论点,一定要辅以很多佐证的例子,让人看的很透彻,这是我们该学习的。
还是摘抄几句:
1.网络世界越来越接近现实世界——VR、机器学习等兴起更验证了这点
2.每个人都是这个伟大实验的设计师和参与者——真是全民皆网的时代
3.数以百万计的微小选择的集合最终可能导致庞大的集体行为——就是这里想到《乌合之众》
4.“过剩”带来的是平均水平的下降——也带来了廉价
5.对世界已有的信念和看法会阻碍人们——因为时代变了
6.世界存在不为人知的信息,但不存在不为人知的知识
7.方式、动机、机会的三者融合,从累积时间这个原材料中,生产出了认知盈余
8.当下的媒介同时包含了消费、生产和分享——看看这些网红、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