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年3月份开始我开始写书评,也因为写书评认识了一些大咖,虽然每次读过之后有很多感触,可是到真正去写的时候我却发现我写不出来,因为对于书中的感悟只停留在书本本身,我无法像那些大咖们能结合生活实例,并且活学活用。
我最近一直为这个问题苦恼,从三月份到现在我也差不多读了30多本书,可是你要是随意拿起一本书问我:
这本书讲了什么内容?
你最喜欢书的哪一部分?
这本书对你有什么影响?
它的优点又在哪里?
有很多问题我根本回答不上来,因为我看书的时候只是走马观花一般,从来不做任何笔记。所以虽然我也去读书了,可是我只留在“读过”这一浅显的阶段,从未将读过的书记在脑子里。
现在网络上充斥了很多关于快速阅读的方法,大量推崇一个月读多少书,读一本书需要几十分钟,其实这些都不是最重要的,因为我们读一本书的目的就是每读完一本书都能收到你想要的收获。如果不需要收获,读完一本书的时间可能一分钟不要,因为你只需要知道书名,就可以跟别人说过我读过这本书了,可是这样做,又有何意义呢?
所以我们需要认真选择每一本能满足自己需要的书,然后真挚地与每一本书对话,努力从书中学到知识.这一观点是奥野宣之在《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再编版中提出的观点,他推崇通过做笔记吸取书中营养。
作者奥野宣之独创的信息整理术和智慧创造法在商务人士中大受欢迎,同时他还以“笔记本作家”的身份活跃在媒体节目和论坛中,不管是工作还是兴趣,他都坚持使用笔记本记录。既然这么牛逼的人都在推崇做笔记,那么做笔记到底跟读书有什么关联呢?
以前互联网不发达的学生时代,我们每个人都会准备一个精美的笔记本,把喜欢的句子摘抄进去,那是不是作者奥野宣之推崇的笔记法就和这个完全一致呢?带着我的好奇我阅读完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们来一起看看书中都讲解了什么。
作者奥野宣之把读书分为五个阶段:
对我感触比较大的是后面三个阶段的介绍。我之前读书不喜欢去做笔记,我感觉做读书笔记很浪费时间,而且如果边读边做笔记也会失去读书的兴致,在这本书中作者介绍的方法对我很受用,它的方法需要如下三个步骤:
做好标记之后,可以暂时把书堆放在桌子上,准备有空的时候做读书笔记,写读书笔记需要注意五大要素:
前三个要素足够让你想起你何时读过何书,在前三个要素的基础上写上对你来说重要的摘抄,写摘抄之前你可以反复读你标记的内容,筛选出你非常需要的内容,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写上你对这篇文章的感想(评论)哪怕是一句话,并且要注意摘抄和评论药用不同的记号标记,这样便于区分。作者把这种读书笔记法称作”葱鲔火锅式“读书法。
当然作者所讲的这种读书笔记也很浪费时间,因为手写的过程可能很浪费时间,所以作者在后面还讲到“剪报式读书笔记”,其实我们现在有很多笔记软件都支持扫描,有时候我们可以把需要做笔记的地方扫描然后打上标签放到相应文件夹里,这样以后需要的时候能随时拿来用。
做读书笔记的最终目的就是能有所收获,当然如果能学以致用当然是更好不过了。只可惜很多人像我一样不能结合书中思想反思生活中的实例。所以作者建议我们养成重读的习惯,也许你在重读的过程中会用其它的想法或者灵感都可以记录下来,这样不仅仅能加深记忆,也能训练你的灵感,积累素材。
当你需要写书评或者与之相关的内容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你的分类查找到你当初写的读书笔记,再加上一些其他的东西,一篇书评或者文章就很容易完成了。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明白了我写不出好书评的原因,另外在书中第一、二章关于如何选书、购书的内容也很用,如果你和我存在一样的问题,推荐你来看看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再编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