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继续学习《论语》公冶长篇。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子贱是孔子的弟子,比孔子小49岁。姓宓(fu读二声)名不齐,字子贱。
这一章讲:孔子评论子贱:“这个人真的是个君子呀,如果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在这一章中,孔子称自己的弟子子贱为君子。但是接下来呢,又说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那么子贱也不可能学到君子的品德。
其实言外之意无非说的就是他自己,讲他自己就是君子,而子贱的君子之德,那一定是由它传承培养下来的。有借子贱来夸自己的嫌疑吧!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啊?”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莲。”
在这一章中,孔子把子贡比作了一个器具,这个器具叫瑚莲,这也就相当于肯定了子弘的才能,因为在古代的时候,瑚莲是一种比较贵重,而且又非常华美艳丽的机器。
但是如果跟我们学过的第一章相比,显而易见,孔子是不太看不起子贡的,因为孔子认为子贡还没有达到君子之器的那种程度,仅仅只是由某一个方面的才干罢了,他还没有达到孔子要求的那种品质!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于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有人说冉雍这个人是个有仁德的人,但是他却又不能言善辩。孔子却说为什么要能言善辩呢?靠伶牙俐齿和人家争辩,常常会惹来别人的厌恶的。这样的人,我不知道他是不是能做够做到仁义,但是何必要去能言善辩呢?”
在这一章中孔子针对有人对冉雍的评论做出了自己的看法和评论。孔子认为,只要有仁德就可以了,根本用不着能言善辩,伶牙俐齿的。
他认为,这两者在观念上是有对立的,善于用语言去争辩的人,肯定是没有仁德的,而真正的仁者她们是不必要去争辩的。要以德服人,而不是靠嘴服人。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的话,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够跟从我的大概也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可是其他的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了。”
这一章主要是说孔子在当时的那个历史背景下他极力地推行他自己的礼制和德政,但是他也非常担心自己的主张在当时行不通,所以也给自己留了一条后路,打算在适当的时候去海外。
那个时候孔子认为子路是有勇的人,可以选择子路跟他一起前往,但是孔子又说道子路只是有勇而已,其他的就没有什么可取之处了。
今天《论语》就学到这里,如果你也感兴趣,可以加入我们读圣贤书的行列。
有写圣贤书心得的友友可以投稿到我们的专题圣贤书友会
同时,也欢迎志同道合的你加入我的会员会员入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