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此间少年了无趣
化身成小白狐的陆小曼醒来时,矮楼里除了熟睡的柳三和柳二狗,已经人去楼空了。
彩蝶依旧是蝴蝶化身,轻轻的落在陆小曼头上,传音说着陆小曼醉酒这件不可思议的事。
陆小曼被封印限制生长一千多年,到现在也不过脱离封印十四年,在世间行走也就仅仅两三年。
她没有想到,人间的酒有这等威力。
要知道她可是有近一千五百年的修为,虽然还没有完全贯通,可已经经过了天劫洗礼。
她更没有想到的是,自己竟然跟外屋里熟睡的两个人称兄道弟的把酒言欢。
彩蝶说,小姐喝到一半的时候,整个二楼都散发出一股香气,幸好青帝城的剑阵及时发现了,封锁了矮楼。
修道讲究出世与入世,与时光同流。
陆小曼是灵族,自然也是修道者,她喝下的五谷陈酿正是凡俗间历经岁月的人世精华,于是直接在她不知道的情况帮助她入了世。
灵族中与大道最为亲和的便是狐族,更何况陆小曼是灵族白帝与人族青帝之女,血脉强横,自然会有一些异相产生。
而青帝城终究是人族的地盘,城中有儒道强者守护,灵族没有得到入城许可,难免会发生一些误会。
好在青帝城的剑阵有灵,屏蔽了陆小曼入道的异相。
……
小姐,那个白痴和那位小白脸书生去参加什么园游会去了。
白痴指的是柳长青,小白脸书生自然指的是李治。
彩蝶在六年前见过丢了主魂的柳长青,对于柳长青的印象一直停在白痴的形象。
其实柳长青比李治更白一些,不同的是李治皮囊生的白,而柳长青的病态的苍白。
陆小曼揉了揉脸,似乎还有些醉意。
也许趁着酒意,陆小曼带着彩蝶出了长安庭院,在巷子里化成人形,往海边的红树弯林园走去。
……
……
园游会预意姻缘相会,是民间传统的相亲活动。
如今的园游会,却大多是官府与世家大族共同举办,日期也被定在会试前一个月。
官府方面既是尊重传统,也有促进人口增长和考察读书人的想法。
世家大族方面是考察年轻才干,做雪中送炭的投资,又或者是为接下来的榜下捉婿打算。
园游会的气氛虽比不上春节之后上元节那般热闹,但也是几年中难得一次的盛会。
有人的地方自然少不了生意人,于是摆弄小玩意的小贩,各种美食小摊随处可见,引着人群逗留成了人海。
凡是年满十三岁以上的男女都可以免费参加这场盛会。
在圣国民间,因为教化森严,男尊女卑。
园游会也自然成了少女们难得一次自由绽放的日子。
民间的普通老百姓守着森规严律,向来尊崇女子相夫教子,无才是德。
世家大族,往往口头上尊礼守教,自家女儿却定要德艺双馨,好像要那样才是世家的尊严。
不管是在世家大族里耳闻目染出的才女,还是闲时红秀待闺房的普通女子。
在园游会之日,都将静心打扮一番,期许着姻缘相会。
……
……
望海楼建在红树湾靠海的一角,地势稍高。
望海楼已四合院式起楼,共七层,院央空白处搭了戏台,便于楼上的顾客赏景之于,也可有戏可看。
柳长青与李治来到望海楼三楼,选了一个靠海窗的位置静坐着。
柳长青对海风的味道更在意一些,至于正在院中央上演的梅子戏他没有兴趣。
梅子戏分三段。
一段讲书生与民女相约定情,二段是书生遇见世家小姐,三段自然是结局。
结局是书生人死在了魔族战场,两个女人伤心欲绝。
李治不喜欢梅子戏。
他认为书生多情,却没有能力从战场活着回来,白白辜负了两个痴情女子。
两位客官,可愿登高楼?
望海楼的小二弯着腰,手里端着紫铜镶边的木方盘,盘中有一叠纸与笔墨,恭敬的对李治和柳长青问道。
望海楼四楼以上,只对读书人开放。
登楼的条件是诗词曲赋一篇,所以将登楼讲成登高的说法,有唯才居上的意思。
有了攀比,自然有人趋之若鹜,尤其是望海楼下有专门设置的一处才子公榜。
榜上写着登上四楼的读书人名字及作品,供给无法上楼的民众观看。
望海楼此举,既是为登楼的读书人扬名,也是给民间百姓提供闲余趣味。
别看大多老百姓不识字,却能背上几篇诗词曲赋,当然他们并不能理解其中的意思,只是能背颂文章显然是一件值得炫耀和光荣的事。
为此,才子公榜下滞留着许多听读的人。
柳长青拿起笔粘了墨,见到李治肯定的点头,无奈之下只能下笔。
李治的才华能让柳长青钦佩,登楼自然是没有问题的,问题是他要上几楼,要知道柳长青脑海中自带了唐诗宋词。
九洲从文化程度讲,与前世柳长青那个历史中的魏宋阶段极为相似。
见李治游龙走笔写完之后,还顺便向小二问了问沈家小姐可曾到,在几楼。
望海楼是世家大族的手笔,世家小姐自然会有便捷,可也会有些意外。
五年前,就有一名女伴男装的世家小姐,凭才情直接登上了七楼,后来才知道那位才女用的是假名,却也不妨让意外成为一段佳话在世家与民间流传开来。
沈家是青州龙井府的大氏族,百年一门四进士。
因一篇衣带渐宽终不悔,而名满青州的沈家大小姐沈清泉,一定程度上备受追捧。
能让一个才子为了她而跳楼,可见她的魅力,而世家公子门最偏爱的便是,自己得到别人用命也得不到的。
小二看了李治一手漂亮的字后,越发对李治恭敬,当即说到沈小姐被邀去了七楼。
都说言传最误人,在柳长青眼里普普通通的沈小姐,竟然无形间成了天人下凡。
李治叫住欲离去的小二,再次拿了纸笔,下笔极快的写了一首词。
放下笔,李治向柳长青投去感激的眼神。
比起词道,李治更擅长诗赋。所以,李治与柳长青相约青帝城之前,就曾拜托过柳长青再写一篇词。
衣带渐宽终不悔之后,词道渐渐在青州兴起,隐隐有一股新风之味。
小二识得一些字,看了词之后便楞在当场,嘴里轻轻的呢喃道:
人生若只如初见!
(纳兰性德的木兰词该出场了)
……
……
望海楼六楼的一间雅室内。
青州书政徐昌与青帝城书令周林对座饮茶,远远的观望着正首方两位须白老人对奕。
青帝城内的八大世家当代族长在下首方,几人小心翼翼的讨论着从楼下传上来的诗词曲赋。
通常选才子公榜是八大世家族学令来做的事,可今天来了两位老人,青州学正大人与青帝城学令大人都来作陪,八大世家族长不得不亲自到来,顺便接下这评选的活。
妙哉、妙哉!原本以为评选这些后辈的作品是件劳心劳力的事,没有想到竟然有幸一次见两篇可以流传千古的佳作。
陈氏族长陈艾之抚着胡须叹道。
其他七位族长听了流传千古四字,当下脸色一变,急忙凑到陈艾之身旁一同观看他桌前的两篇佳作。
正欲走棋的老人听了流传千古之后,手上动作一顿,显然也被陈氏族长的言论惊到了。
艾之,不妨念来一同鉴赏一番。另一位老人见身前人走棋不定的样子,于是面带微笑的说道。
宁公有命,敢不从乎,且听艾之道来:
一《临江仙·望海潮》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一壶浊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谈中。
……(摘自明代杨慎《临江仙》)
青河柳长青拙笔。
陈艾之刚念完,便见与宁公对坐的老人手上棋子一松,竟掉落棋盘上。
雅室内当下静若无人,稍许之后,老人才开口道了声继续念。
陈艾之顿喜,于是开口念道。
二《木兰词·人生若只如初见》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青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霖铃终不怨。
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清河李治拙笔。
……(摘自纳兰词)
雅室内依旧满堂静,过了许久,青帝城城主东方宁才缓缓对身前老人开口问道:你我二人上七楼如何?
老人笑了笑道,且上七楼再战。
两位老人上楼了,留下青州书政与青帝城学令,还有八大家族的族长呆呆的立在当下。
陈氏族长陈艾之瞧了瞧静默的众人,淡淡的问了一句,我们才下来一个时辰不到还上去吗?
青州书政徐昌端起茶,浅浅的呡了一口,无奈的笑着说道:
七楼今日让给年轻人了,那两位可以去,我们便留在这里吧。
……
……
望海楼第七楼盖四合独成一室,宽阔奢华,却不失风雅。
此间落坐的大多是年少扬名的娇子,还有青州名望大族中千金小姐,足有近百人。
一州千府,各府案首必然是才华横溢,可七楼虽大,也坐不下这么多人,于是必然有层层对比和筛选。
虽然总有些看淡世俗名利之辈,但也可以将此次登高当作会试的牛刀小试。
……
……
柳长青与李治最后才到七楼,好在还有座位。
李兄,柳兄这边来,在靠窗边与沈清泉同席的吴子江挥手提示道。
吴子江是青帝城八大家族之一吴家二公子,也是柳长青不多的好友之一。
吴子江酷爱垂钓,在青河县与李治和柳长青结识。
青河县有大河,青河将一县分为上河与下河,因为柳长青体弱多病的缘故,所以他经常在早间顺着河边上晨跑。
在上河垂钓的吴子江顺着青河而下,在下河见了柳长青,他十分好奇脸色苍白却还在跑路的柳长青,于是忍不住停船上岸询问。
经过府试,柳长青摘了案首,李治受情所困夺了第二,屈居第三的吴子江不服,于是去拜见了二人,却巧那日李治正在柳家别院做客。
三人一聊便投缘,时常长谈走动,成了知交好友。
李治见到沈清泉,起先激动万分,在看见沈清泉身旁坐着一位红衣男子后,脸色瞬间石化。
二人落座,柳长青听着吴子江聊海钓的事。
而李治却低着头,失神般在嘴里轻轻细细的念叨着:怎会如此?
红衣男子见到李治这般姿态,不忍的便笑了起来。
笑声听到李治耳里,便成了嘲笑,于是李治当即站起来怒目而视。
红衣男子眼睛一转,也是站起身来,虽然骨架瘦小,却不失魁梧,还比李治高了半个头。
李治不得不仰视红衣男子,一股火药味渐渐浓了几分。
沈清泉拉了拉红衣男子衣袖,红衣男子再笑了一声,缓缓坐下。
见到沈清泉与红衣男子举止如此亲密,李治顿时思绪混乱,好在柳长青敲了敲桌子,才让李治清明却不甘的坐下。
红衣男子瓜子脸,柳叶眉,眼大鼻挺薄唇,上身发达,可见魁梧,托衬红衣,比一些世家女子还要美艳得多。
柳长青只看了红衣男子一眼,便知了大概情况。
吴子江这时才惊醒一般的一拍头,自来熟的向柳长青与李治介绍红衣男子。
都怪我顾着说垂钓之事了,这位是北流府的东方恒,这两位是我们青州府的青河柳长青与青河李治。
前者对柳李二人,后者是对东方恒道。
噢哟,这位就是大名鼎鼎的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李治吗,真是敬仰敬仰,当真闻名不如一见啊。
东方恒看了一眼沈清泉笑着对李治说道。
在李治看来,东方恒此举易是嘲讽,不自觉便握起拳头,又见沈清泉平静的端坐着,顿时心凉了大半截。
李治心凉,想起在柳长青书房纸稿中见的一句:
我见青山多妩媚,料想青山见我亦如是。
(摘自辛弃疾词选)
只是怎我一心向青山,而青山却不闻不问向红月。
……好可惜,好心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