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现在一岁三个月,做为妈妈的我也该多了解一些儿童和教育相关的事情。
1.其实,教养孩子一点都不难,父母不用怕,它只有一个原则,就是以身作则:你孝顺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以后就会孝顺你;凡是你不要孩子做的,你自己也不要做,如此而已。
2.“孩子面对这个世界的感觉就是脆弱感与惊奇感。”我想,用适当的教导使孩子克服脆弱感以面对生活中的各种障碍,就是帮助他们独立的方法;而允许孩子保留住对这个世界的惊奇感,就是快乐的赠与。可惜的是,我们看到和多孩子充满依赖却不够快乐。
3.说到耕耘与收获,大家都会想起胡适先生自寿诗中的名句——“从今后,要怎么收获先怎么栽”。但对我来说,更深刻的同感是因为教育家杜威博士的一段话:“教育者和农人一样,有某些事得做,有某些资源可用,有某些障碍要克服。……利用各种不同的条件,是自己的行动和这些条件的能量合力作用,不要彼此冲突,就是农人的目标。”
4.只要缘于人心的改变,关怀的加深与方法的求进就能产生好影响。
5.如果父母想要家庭有好的气氛与互助的情怀,我认为一定要让孩子从小谨守分际地只得到应得到的保护、关心与物质,也要维持不同辈分应对进退该有的礼貌,绝不可因为爱他们,就让世界围着他们转。因为一走出家庭这个小世界,自我中心的孩子生活起来只会感到不被关注、不受捧,绝不会拥有父母想给的快乐与轻松。
6.父母无须十全十美,但须尽心尽力。
7.经营出一个让孩子在心情上感受得到的安全并投以信任的生活氛围。
8.我经常看到大人坚持要在当下讨论孩子的问题,比如一定要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却不考虑儿童的表达能力够不够。如果先把他们从情绪中引领出来,就有机会建立新的心情来应付困难。
9.虽然每个人都不同,但在各个成长阶段还是会有大致共同的成熟度可供参考。心理不够成熟却要求太多,一定会形成紧张,这是高估;已经有足够的体能却毫无要求,会造成懒散,是一种低看,两者对孩子都不好。
10.凡事必有犒赏是一种功利的教育,很难教会孩子珍惜自己。
11.亲昵生狎侮。
12.人只有依赖自己才能永不匮乏。
13.任何教育如果只求管理方便,就会失去教导的本质。
14.其实,桌上放一瓶鲜花,铺一张桌布,摆一下碗筷,那气氛就完全不同。
15.请父母好好地教导孩子吃饭的礼貌,要知道,他吃饭没礼貌时,别人骂的不是他,而是你,因为人生下来便要吃,这个习惯是从小养成的,父母责无旁贷。
16.父母对孩子说话,不需要担心自己的口才好不好。我们跟孩子之间有误会,不是因为话说得不够好,而是因为眼睛看得不够仔细,心不够体贴。要与孩子顺利沟通,不要对方法有迷思,只要用心了解孩子有限的经验与他所身处的状况,也要想办法让他了解我们的要求与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