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回顾:
1,3岁女孩,喜欢捏着姥姥的耳朵,特别是晚上,影响姥姥和宝宝的翻身了。这正常吗?
2,23个月的女宝宝,特别黏妈妈,只要妈妈在家,一秒钟都不能见不到妈妈。否则就会撕心裂肺地哭喊。晚睡要求妈妈读书,早起要求妈妈陪读书。妈妈感觉好累。
3,宝宝3岁,从11个月断奶开始吃上安抚奶嘴。现在越来越依赖,晚上一爬上床就要吃,半夜醒了要吃,不给就哭。能强硬戒掉吗?
4,月子里的宝宝睡觉很少,非要抱在手里才能睡着,一放下就醒,白天睡得少,晚上也睡得晚。
5,不到2岁的男宝,一直不能接受妈妈去上班的事实,不管之前怎么讲道理都不让妈妈出去上班。妈妈会偷偷溜走,最近发现孩子玩着玩着突然回头看看妈妈在不在。妈妈该如何让孩子接受妈妈上班这件事?
6,母乳喂养的宝宝,遇到了断奶的问题。断奶顺利,只是后来用乳头安抚孩子一周就养成了依恋性。这个依恋怎么转移。
0-3岁是孩子建立安全感的关键期。以上6个案例中宝宝的行为都是缺乏安全感的表现。他们的举动都是为了获得安全感。不要强行改变,要多陪伴孩子,尽量满足这个时期孩子的需求,如果不能满足就正面告诉孩子自己的想法和做法。如果家人用偷偷溜走,或者强行改变的方法应对孩子的行为会让孩子更加缺少安全感。
特别分享一下第4个案例。月子里的宝宝,要想建立安全感,多抱一抱,多亲一亲,在给孩子洗澡换衣服,洗屁屁,喂奶粉过程中多抚摸孩子的身体,多和孩子对话,孩子听不懂,但可以感觉到你是在和他互动,你懂他。多给孩子笑脸,孩子的情绪会稳定很多。孩子的安全感自然会增加。孩子的行为表现也会舒服很多。
在这里植入一个概念“过渡性重要他人”,指的不是人,而是“软软的、毛毛的、温暖的”物品,比如毛绒玩具、妈妈的衣服、旧毛巾和毯子,甚至有点毛毛的胳膊。也就是孩子的安慰物。它区别于“重要他人”(是指孩子的父母,或者孩子自己选择的能给他安全感的人。)
只要安全感足够,以上案例中的孩子们的举动自然会消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