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礼记》新采75:王制·天子治要
《左传》记载:“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孔子《论语》记载:“子之所慎齐、战、疾”。归纳来看,祭祀、战争和突发灾荒引发的瘟疫是国家治理的关键。
关于如何治理的问题,孔子也有相应的表述,他讲:“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天下不过是“千乘之国”的升级版罢了,沿着“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的思路展开,自然也会有不错的效果。
王阳明在其《金壇县志序》中,承续孔子思想,系统梳理了县级治理的十大要素,并且推究十大要素的缘起,为其排定次序。他指出“夫经之天文,所以立其本也;纪之地理,所以顺其利也;参之食货,所以遂其养也;综之官政,所以均其施也;节之典礼,所以成其俗也;达之学校,所以新其德也;作之选举,所以用其才也;考之人物,所以辨其等也;修之宫室,所以安其居也;通之杂志,所以尽其变也。”天文、地理、食货、官政、典礼、学校、选举、人物、宫室、杂志是王阳明心目中的县域治理十大要素。其中的“杂志”指的便是县志一类的规制摘要,大抵同《礼记·王制》是一样的发心,说到底是对治理之制的记载和梳理,以求把握其变化规律、演进方向,为优化治理体制提供相应的参考。
(一)诸侯朝聘之制
诸侯之于天子也,比年一小聘,三年一大聘,五年一朝。
诸侯们对天子,每年要派大夫去聘问一次,是为小聘;每三年要派卿去聘问一次,是为大聘;每五年要亲自去朝拜天子一次。
一年一次小汇报,三年一次大汇报,小汇报、大汇报由大夫和卿代为转述,五年一次当面述职。
(二)天子巡守之制
天子五年一巡守。岁二月东巡守,至于岱宗,柴而望祀山川。觐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
命大师陈诗,以观民风。命市纳贾,以观民之所好恶、志淫好辟。命典礼考时月,定日,同律、礼乐、制度、衣服,正之。
每五年天子要巡守一轮。巡守之年的二月先巡守东方,一路东行直至泰山,在这里燔柴祭天,望祀东方山川。而后接受东方各诸侯的觐见,闻有百岁左右的老人,就便而访见、问候。
天子巡守期间会要求诸侯国乐官之长组织演奏所采集的当地民间歌谣,以考察当地人风俗的好坏。会命令管理市场的官员呈纳当地物价清单,以考察当地民众对财货的好恶,如果民众为奢靡之风所浸淫自然表现为喜好邪僻之物。会命令典礼之官考证当地时令、节气的精准度,厘定对标时令,统一其侯气节律、礼乐标准、王制细节、衣服等级等,有不合规制之处及时予以校正。
天子巡守,所关心的已经具体到天文、地理、食货等,约略与王阳明所提出的县务治理十要务有暗合之处。地方行政长官的视角在具体治理,天子巡守的视角则在于治理的效果。
(三)黜陟之制
山川神衹有不举者为不敬,不敬者君削以地。宗庙有不顺者为不孝,不孝者君绌以爵。变礼易乐者为不从,不从者君流。革制度衣服者为畔,畔者君讨。有功德于民者,加地进律。
对需要祭拜的山川神衹不能如期举行祭祀的视为不敬,天子会削减有不敬之罪诸侯的封地。对于不能按照昭穆顺序进行宗庙祭祀的视为不孝,天子会罢黜这些有不孝行为的诸侯的已有爵位。对于随意变动礼法、乐律的视为不服从天子规制,对于发现的不从者依律进行流放。对于擅自改变规制乱穿戴衣服的视为背叛天子,对于有背叛行为的邦国之君要受到讨伐。有功德声名在百姓中传颂的,天子将给他增加封地,提高爵位。
巡守的目的,在于考核干部,奖优罚劣。
(四)巡守规制
五月南巡守,至于南岳,如东巡守之礼。八月西巡守,至于西岳,如南巡守之礼。十有一月北巡守,至于北岳,如西巡守之礼。归假于祖、祢,用特。
巡守之年的五月巡察南方,天子巡察南方一直到达南岳衡山。八月巡察西方,一直到达西岳华山。十一月巡察北方,一直到达北岳恒山,各种做法和程序都与巡察东方时一样。天子巡视返回后要到祖庙、祢庙进行祭告,祭告时各用特别之牛一头作为祭品。
《论语》中,孔子评价仲弓——“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这里用来比仲弓的“犁牛之子”应该就是天子祖、祢之祭时会用到的“特别之牛”——毛色纯正、犄角健硕完整。
选用的祭祀之牛尚且如此特别,巡守的意义自然不言而喻了!
(五)天子出告、朝见之制
天子将出,类乎上帝,宜乎社,造乎祢。诸侯将出,宜乎社,造乎祢。天子无事,与诸侯相见曰朝。考礼、正刑、一德,以尊于天子。
天子外出前,先要进行类祭上告天帝,然后进行宜祭下告土地,再进行造祭中告先祖。诸侯外出前,只需宜祭土地和造祭宗庙。天子无私事,与诸侯相见统称为朝见。要认真考校礼法,明正典刑,统一德行,凡此种种皆是为了一尊于天子。
天子无私事,公门无小事。正如当年尧帝传位给舜时讲得那样“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四海困穷,天禄永终。”作为天子,所小心谨慎的不过是“允执其中”,一个不小心,一旦造成“四海困穷”的局面,便再难挽回了。
(六)礼、乐、征、伐自天子出
天子赐诸侯乐,则以柷(zhù)将之;赐伯、子、男乐,则以鼗将之。诸侯,赐弓矢然后征,赐鈇钺然后杀,赐圭瓒然后为鬯;未赐圭瓒,则资鬯于天子。
天子赐予公、侯们悬挂整套乐器(乐悬)的权力时,一般都以柷为代表;赐予伯、子、男乐悬的权力时,一般以鼗鼓为代表。诸侯被赐予弓矢后,才能代表天子去征讨;被赐予斧钺后,才能代表天子去杀伐;被赐予圭瓒后,才能自己酿造鬯酒;若是未被赐予圭瓒,祭祀时只能从天子那里领取鬯酒。
《论语·季氏篇》中孔子讲:“天下有道,则礼乐征伐自天子出;天下无道,则礼乐征伐自诸侯出。自诸侯出,盖十世希不失矣;自大夫出,五世希不失矣;陪臣执国命,三世希不失矣。”
礼、乐、征、伐,乃是天子威严所在。天子威严,不仅仅天子自己要善加维护,天下人都应当善加维护。否则,必然生出一个频繁更迭、朝令夕改的乱世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