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洋诀3.4.5将忽悠进行到底•下---探子和使臣

3.4.5将忽悠进行到底•下---探子和使臣


八角捋须点头笑道:“看来蒙古与西夏的战争你都知道。而从军事的角度上讲,蒙古人的战争、已经很有现代化的‘信息战’味道---他们总是努力制造信息不对称,本方了解的情况总比对方更全面、更准确。”


“至于对方那一边,在信息方面总是有所不了解,进而导致战略原则和攻守思想不统一。结果往往导致他们面对蒙古时、无法形成合力。”


小武点了点头,思索道:“所以在对方那一边,有人想战、有人想和;有人想攻、有人想守、有人想逃;有人想互相联合、有人想隔岸观火。结果总是会被蒙古人抓住其中破绽。”


八角点头微笑道:“不错。而且被捉住一次把柄就足够了。由于蒙古军队的战斗力极强,除非对手实力也很强,不然几乎没有犯第二次错误的机会。”


小武身躯一震,道:“不错。但是今天的信息战,主要体现在电信方面。而在那个年代,蒙古人又是怎么才能保证自己利用信息、而不让对方利用信息的呢?”


八角捋须微笑道:“虽然那还是在冷兵器时代,但不影响蒙古将情报人员的力量发挥到了极致。至于说情报人员,则有三种:斥候、探子和使臣。”


小武眼睛大睁,重复道:“斥候、探子和使臣?”


八角点头笑道:“不错,就是这三种人。第一种是斥候---是指军队内部的传令兵。由于蒙古军队的作战半径极大,又习惯了部队分散作战,彼此之间的配合极其重要。”


小武点了点头道:“这时候就全靠斥候们骑着快马、来回传信了。不错,斥候们带来的信息,对于将领们在运动战中的决策十分重要。”


八角点头捻须道:“不错。蒙古军队深知斥候的重要性---有时候为了斥候的安全,他们甚至会杀光一条路上的所有百姓;因为斥候的来去,往往只有一人一马,太容易被人半途袭杀。”


小武明白道:“那么第二种,探子呢?”


八角道:“探子就是派出去刺探情报的间谍。表面上看起来都是普通百姓或者商人,但其实是在替蒙古人收集情报。蒙古将领极为重视探子,几乎每次作战以前,他们都比对方上下更多的了解自己。这全靠探子的力量。”


小武同意道:“我当然知道信息的力量和间谍战的意义,可是蒙古的探子对方都分辨不出吗?”


八角摇头道:“蒙古人征伐的对象国家往往连人种、语言都不一样,故一般不会自己去做探子。通常他们会让俘虏中、跟侦探对象比较接近的种族人等前去探查;反正在蒙古治下的百姓,各族人等都有,只要许诺一些好处,不难找到很多探子。”


小武皱眉思索道:“可是这样的话,就没有探子带回来假消息吗?俘虏中选出来的探子、对蒙古人的忠诚度也是非常可疑的吧?不会把蒙古的军队带到沙漠里、或洪水里去吗?”


八角抚须大笑道:“好问题!历史上很多王朝军队,都吃过假消息的亏。但是,蒙古将领通常会分期分批地派出去很多探子、甚至会讲不同语言;探子之间互相都不认识、不知道彼此的存在。”


“而当蒙古将领收到了多来源的消息反馈以后,又会互相比对、反复推理验证,所以很难用假消息来骗过他们。”


小武恍然道:“原来是这样!”


八角又正色道:“同时,探子们的身上通常还负有另一项任务---在对方领地内散播谣言。他们往往会很夸张地诉说蒙古军队的恐怖和强大,以吓唬普通百姓,方便自己行事等等。在这种‘心理战’之下,往往不等蒙古大军到来,对方的百姓已经准备要投降、或者逃难去了。”


小武大笑道:“这要是放在现在的话,‘造谣惑众’者直接都要被和谐掉哪!”


八角忍俊不禁,也笑道:“而且很多敌人早已经发现了这个规律---蒙古人要去攻打哪里,必会先派一批探子过去。”


“如此的话,岂有不全力剿灭蒙古探子之理啊?而实际上,如果蒙古人对一个地方完全一无所知的话,的确不会轻易进攻。”


小武张大了口,点头道:“那……很多敌人估计对蒙古探子恨之入骨,也为了保护自己,绝对是---有杀错,没放过!”


八角捋须道:“你说的一点没错,所以蒙古探子的死伤也是极多的。可以说蒙古人在真正开始打仗之前,所得到的一条条信息也全都是‘带血的’!”


“举个例子:速不台的军队在偷袭蔑儿乞人之前,有些探子就直接杀死一些百姓,就为了抢走他们的婴儿。这样,探子就可能化妆成老实巴交的牧民,随身还抱着啼哭的婴儿、冒充自己的孩子---有谁相信这样的人是探子呢?”


小武深吸了一口气,震恐道:“等探到了确实消息,探子就会扔了婴儿,快速跑回去了,是吧?”


八角点了点头,道:“不错。间谍战---从来就是穷凶极恶的!蒙古时代的情报战,就已经跟现代的战争时期很接近了!”


小武停顿了半晌,又问道:“那么第三种,使臣呢?”


八角微笑道:“使臣就是蒙古派去对方国家‘公干’的官方人员。他们的身份是公开的,虽然也收集情报、也恫吓敌人,但都是在台面上进行的,手段有所收敛。这点上同处于‘见不得人’地带的探子有所不同。”


小武点了点头,皱眉道:“没错。但是使臣每朝每代都有,蒙古的使臣又有何不同?”


八角笑道:“别的朝代的使臣,大多把外交谈判当成第一任务。但是蒙古使臣,从来就把窥探对方朝廷人物性格以及对战争的态度,还有军营的情况、包括军队数量以及武器等,放在第一要务。”


小武同意道:“根据‘一实胜二和’原则,蒙古使臣也明知道自己只是在忽悠对方,根本不会真把心思都放在和平谈判上。”


八角点头道:“没错。蒙古使臣的心思,都放在借机找寻一切可以利用的因素上,以便日后用来击败对方。至于说双方和谈等内容,可说是信口胡柴、张口就来,没有一丝一毫的诚意。”


小武摇头哂笑道:“虽说远来是客,但蒙古使臣实在是太伪善了。”


八角笑了笑,捋须道:“也难怪很多国王会下令、直接将蒙古派来的使臣斩掉,这在历史上讲、比例也是最高的。”


“可是尽管如此,蒙古人往往还会派第二批、第三批使臣过来,因为他们对正大光明见到敌方高层人物的机会还是非常重视的。如果上一批使者被杀,那下一批使者就换种说法,只要能活下去,就能把情报带回来。”


小武叹气道:“能够直接接触到对方的最高指挥者,了解其性格和好恶,对于制定相应的战略有着决定性的功效。”


八角笑道:“这一点在伯颜灭南宋的战役中、体现最深。”


小武精神一振,道:“哦?请给我说说。”


八角微笑道:“伯颜此人,本是伊尔汗国派来元朝的使臣,也是个‘跟脚官人’,是旭烈兀派去忽必烈那里回话的。可是通过对话,忽必烈觉得他是个难得的人才,于是留下逐渐重用,不久便命他领军大举伐宋。”


“之后,伯颜便命阿术(速不台之孙、兀良合台之子)等多个蒙古将领,同宋军在多地交战了多次,也有不少收获。但是要想一举啃下整个南宋,却也没有那么容易。”


小武点了点头,大声道:“我知道南宋抵抗蒙古,前后长达45年方才被灭,是所有国家中抵抗最久的。可见蒙古人遇到过很激烈、很长久的反抗。”


八角捋须点头道:“不错。而且蒙古与南宋积怨已深---一则,蒙哥大汗死于攻宋之役,对蒙古影响颇多;二则,南宋与蒙古战斗了无数次,几乎每一地每一人都有血债。”


“伯颜极其重视使臣的作用(他自己就是使臣出身)。但在这个时候,最难做的就是使臣。因为南宋人太了解蒙古人了,此时再想去忽悠对方,实在是难比登天。”


小武同意道:“不错。蒙古人对中国北方的肆意杀戮,相信南宋人都已经很清楚了。而即使在南宋领地内,也是多地发生过屠城,很多人都有亲属死于蒙古人之手。所以就算再用恐怖主义来威吓对方,恐怕也没什么作用了。”


“而如果吓不倒对方的话,也就只能硬打。而南宋之地,城池又多、河流又多,蒙古人再纵横无敌,打起来也并不轻松。”


八角微笑道:“你很清楚这其中的关节了。而且忽必烈事先嘱咐过伯颜---尽量用分化、收降的手段为主,除少数战役之外、其它不要死拼。”


“因为元朝能够抽调的兵力并不是很多,此时还有不少留在北方、要防着察合台汗国的军队,故南下军队也只能以杂牌联军为主。”


小武点头道:“那这也是统帅伯颜的指导思想咯?”


八角点了点头,道:“伯颜善能掌控全局。综合了所有情况之后,他觉得当时最大的突破口,其实就在南宋朝廷之上。”


小武道:“为何?因为奸相贾似道还在?”


八角摇了摇头,道:“你搞错了,不要相信《宋史》上面的鬼话。贾似道虽然没有足够的能力、全面击败蒙古,但是他并不愚蠢、也很努力了。换一个人给南宋掌舵,也不见得会比他更强。”


“何况执政了20余年,孟珙、吕文德、刘整等南宋名将们各是什么情况,贾似道也很清楚。同样看出了这一点,为了保持统一指挥,名将孟珙在临死前也推荐贾似道接掌自己的兵权。”


“到了后来,在南宋诸将或死或降之后,贾似道也被定罪流放而死。此时南宋的朝廷反而争论不休,一直没有一个统一的战略意见。毫无常识的谢太后和只有几岁的小皇帝赵显则成为了最高指挥者。”


小武恍然道:“显然,谢太后和小皇帝成为了南宋的最弱一环。”


八角点头笑道:“没错。这样一来,伯颜敏锐地发现了南宋的这个弱点。于是,他接二连三地派出使臣、前来‘和谈’,使劲忽悠太后和小皇帝。”


小武恍然明白,道:“在伯颜这边,和谈并不会影响元军的战斗!然而在南宋朝廷那边,却以为和平有望,只需要再谈谈条件、敲定细节而已。这样,不免荒废了备战!”


八角笑道:“不错。不过有趣的是,虽然但是太后和皇帝依赖‘和议’,但南宋人民的眼睛全是雪亮的,几乎没有一个人相信、能同蒙古能达成什么‘和议’。”


“南宋的中下层官民普遍认为---伯颜派来的元朝使臣,肯定都是‘有毒’的;只要一放他们回北方,蒙古大军一定不久便来!”


小武惊讶道:“你的意思是……”


八角捋须笑道:“虽然蒙古使臣已经同南宋皇帝、太后达成了和议,谈妥了一些条件……但是无论什么条件和情况,他们都无法带回到伯颜那里去。”


“因为在回北方的路上,南宋的下层军官、普通百姓、甚至是山贼,都会自发地将蒙古使臣的队伍杀得一个人不剩。即使是有专人保护使臣也没有用,而且事后也无人认真调查此事,反正总是诿过于‘盗匪’就对了。”


小武大奇道:“还有这等事?”


八角呵呵笑道:“你知道,史上杀蒙古使臣最多的国家是哪一个吗?”


小武瞪眼道:“莫非就是南宋?”


八角点头微笑道:“不错,正是南宋。见使者回不来,伯颜又派新的使者前去责问南宋朝廷,怒责其议和态度不纯。于是南宋最高统治者连连认错,又是说自己不知道、又是认罚。然而等蒙古使臣回去时,又是死在了半路上。”


“伯颜极其焦躁,连连派遣使者南下临安。然而,即使是南宋朝廷同样派使者、陪同蒙古使者一同回去,路上还有南宋军队护送,依然改不了全军覆没的结局。”


小武奇道:“半路上有人总是在劫杀使臣,甚至不管是蒙古的、还是南宋的都杀?而且人数很多?这都是些什么人?上头无法查清楚么?”


八角捋须微笑道:“上头没法弄清楚是什么人,而且似乎每次都不一样,甚至还有可能是地方军乔装改扮的。但是这说明了一点,许许多多的南宋人都认识到了蒙古使臣的害处。”


“历史已经证明了无数次,不论是刺探的情报传到了北方、还是南宋皇帝同意割地赔款,反正使者回到了北方、结果一定是对大家不利的---所以杀掉他们就对了。”


小武大笑,又道:“那伯颜还继续派使臣来吗?”


八角捻须笑道:“伯颜具有极好的耐心和忍耐力,前前后后共派了十七批使者南下临安,真是深具‘将忽悠进行到底’的精神!”


小武思索道:“最终的结果怎么样呢?”


八角道:“伯颜之所以坚持‘和谈’,就是始终留给南宋朝廷一个投降的机会。最后,在伯颜的无数次责问之后,使者的来回安全也终于有了保证。”


“而临安的小皇帝和谢太后最终同意投降。随后,伯颜将盖了皇帝玉玺的降书晓谕南宋各地,让尚未归降的城市纷纷投降,终于为蒙古军省下了很大的力气。”


小武点头叹道:“忽必烈慧眼识人,看来伯颜的确是个统领全局的人才,并不是个单纯的军队元帅而已。”


“相对而言,南宋朝廷里已经没有这么一个人,可以掌控全局了。贾似道已死,文天祥、陆秀夫看来都不行,而另一个宰相陈宜中又是奸臣!”


八角停顿了一下,捋须道:“在南宋最后的历史中,宰相陈宜中一直被认为是一个‘奸臣’。而我的看法却相反,事实上只有他的头脑是清醒的。”


小武诧异道:“为什么你这么说呢?”


八角道:“首先,陈宜中虽然力主议和,愿意答应元朝一切条件,但底线是元朝要接受宋朝为独立的‘小国’,如高丽那般。在灭亡和成为附庸国之间做一个选择,这个要求还是头脑清醒的。”


“但伯颜并不同意,一定要宋朝全部区域称臣,小皇帝要接受元人处置。见求和不能,陈宜中便主张迁都南遁。”


“然而在好不容易说服了谢太后南迁之后,由于在出发时间上搞错,据说谢太后等了半晚,却无人前来接驾(陈宜中改定了第二天清晨出发,当事官员却反对,故意不来通知宫中)。于是,第二天谢太后便反悔了,而且闭门不见任何大臣。故此迁都一事泡汤。”


小武摇头道:“这还是因为南宋官员们的意见有分歧呀。”


八角道:“但谢太后此举纯属鸵鸟政策。如果说不同意南迁,那是否还有别的选项?比如说在临安城、宋元决战到底?但事实上是没有。”


“当伯颜大军逼近临安之时,谢太后的唯一选项就是‘议降’。她并没有要求军民抵抗,而是让宰相前去商议投降条件。而因为陈宜中完全了解伯颜在想什么,觉得没什么好谈的,所以拒绝前往;故此最后南宋只得派文天祥前去主持议降。”


小武道:“我记得陈宜中是逃走了,到南方老家去了。”


八角微笑道:“陈宜中走是走了,但是没有回老家,而是去了占城(越南中部)、试图求援(实际上仍在考虑迁都)。因为他老家就在浙江温州,离开杭州以后、又能走出多远?”


“但是我认为,陈宜中是因为看透了元人、又不愿意投降才走的。如果说有三个选项:‘战、降、走’的话,不能战、不愿降、为什么不走呢?如果像文天祥那样,一入元军大营,被被伯颜拘捕、扣留,又有多大意义呢?若跟随小皇帝赵显和谢太后,一起投降了伯颜,又算哪门子忠臣?”


小武眨了眨眼道:“这样说起来,也不是没有道理。”


八角道:“临安的小皇帝赵显投降了以后,他弟弟、更小的赵昺辗转到了广东,于是成为了南宋新皇帝、也是最后一个皇帝。”


小武点头道:“我知道他---南宋军队最后覆灭在崖山的时候,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赵昺跳海了。”


八角道:“陈宜中曾是陆秀夫的上司,但两人意见有分歧。再者,陈宜中虽然主持了一阵子的南宋海上流亡政府,然而大将张世杰的意见却同陆秀夫比较接近(张世杰从两广募集了一大批海军兵员、他们都反对迁去占城),所以最后陈宜中只带着少数人去占城了。”


图表13伯颜灭宋的过程图

图表13伯颜灭宋的过程图

图片来自互联网


小武讶道:“渡海?去占城?陈宜中真的不只是逃命而已?”


八角点头道:“南宋的残余势力都在崖山(广东江门)覆亡,得知消息后陈宜中哭叹了良久,便在占城住了些年头。不过在元军攻打安南的时候,他又迁去了罗涡(暹罗南部),因为当时谁知道元军能不能打下安南和占城呢?”


小武微笑道:“这么说起来,陈宜中还真能跑。他不可能是笨人,但说他胆小总可以吧?”


八角摇头道:“陈宜中早先也主持过同元军作战,见力不能胜,谈判也是忽悠,便图远走、以求未来。就算有些官员不同意他的策略,他又何错之有?宰相为国家死节,有文天祥、陆秀夫也就够了,宋人死光了难道就有用?”


“不过,我最欣赏陈宜中的一点,就是不论逃跑有多辛苦,他也从未想过投降。他其实是---真正懂得蒙古人的‘一实胜二和’原则的。”


小武不禁肃然,点头道:“没错。投降更会一文不值!其实比起那些众多投降蒙古的汉人、南人来说,再怎么数奸臣、也不能数到陈宜中呀!”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04,921评论 6 478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7,635评论 2 38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1,393评论 0 338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4,836评论 1 277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3,833评论 5 368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8,685评论 1 281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8,043评论 3 399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6,694评论 0 258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2,671评论 1 30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5,670评论 2 321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7,779评论 1 33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3,424评论 4 321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9,027评论 3 307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9,984评论 0 19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214评论 1 26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5,108评论 2 35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2,517评论 2 343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