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里,我并没有感觉到天气有多冷。
回到农村老家之后,才发觉是真冷。
早晚的最低气温在零下二三度左右。
屋里也没有空调暖气。
我早上从床上爬起来,去屋外上趟厕所,回来手就冻僵了。
冷到骨头缝里了!
我家的房子是90年代建的土墙房,它的年龄和我的年纪差不多,到现在已经有29年的历史了。
前前后后的改造过好几次,
但毕竟年纪大了,再改造也改变不了它年老体衰的样子。
墙面已经裂开了很多条细缝,即使刷了一层厚厚的白石灰也掩盖不住这些裂纹,屋脊上的粗木房梁已经有腐烂脱落的迹象,泥瓦换了一次又一次,每到夏天的梅雨季节,屋里还是会有漏雨现象。
百废待兴。
去年年中的时候就就和父亲商议,计划今年年初开始重新盖栋简易的楼房,再添置些家具。
年底,父亲突然告诉我说,他找了位先生看过风水,先生说2019年是己亥猪年,属木命年,父亲属牛,我属蛇,盖房对我俩都极为不利,同时还举例说我们隔壁村的某某家三年前不听先生劝,硬是盖了新房,没过多久家里就先死了儿子,接着老头病倒住院,倒霉透顶了。
所以,后年再盖吧。
我说,盖房子我主要是凑点钱,其他的你说了算。
父亲说,好。
我帮父母盖新房,舅娘曾建议我说,先照顾好自己再说,你看你自己的年纪也不小了,要娶媳妇,要装修新房。
我是这样想的:理论上,从年纪上来讲,我以后活的日子应该要比父母长一些,等一等没啥关系,而父母的年纪越来越大,活一天少一天,他们吃了大半辈子的苦,我只想在我力所能及的范围之内,尽可能的早些让他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提高一点,精神生活是没法改变了,所以帮父母建新房是我2019年的年度计划之一。
结果,还没开始就先流产了。
生活可能就是这样吧,计划总是没有变化快。
老实说,对于回老家过年,我并没有太多的期待,农村虽说是山青水绿,但基础设施差,新建的村委会连个像样的运动休闲场所都没有,只有一片空地,以前废旧的老学校本来有个篮球架子,往年我和村里的伙伴们每到过年都会去那里打打球赛,昨天准备上去玩,老同学说球架坏了,只能打羽毛球。
以前过年,我喜欢走亲戚,串门子,因为去了别人家就不用我自己做饭,什么事都不用干,即使你想干活别人也会很客气的说,你坐着玩就好,关键还有电视节目看。
现在的经济条件好了,别人家有的,我家基本也有了 ,所以就不那么喜欢串门子了。
其实,我主要是怕喝酒,准确的说应该是不喜欢喝酒,一滴都不喜欢喝,特别是农村的白酒,度数很高。
但是呢,人情世故,去了,就少不了要应酬。
长辈们会说,你看,你一年不回来,好不容易回来了,上了桌子你不陪长辈们喝几杯?
不喝。
肯定是不太礼貌的。
喝吧。
自己又难受。
所以不去最好。
我越来越喜欢宅在家里了,在家里无非是自己做做饭,其他的基本都是我说了算。
很自由!
为了不让自己过年太过无聊,在过年回家之前,我就开始着手准备我的过年生活了。
比如,带上瑜珈垫,每天练练瑜珈,写写日记,电脑里下载了好多部好莱坞大片,打算过年期间和家人一起看看,背了两本课外书,天气好的时候搬个小板凳晒晒太阳,喝喝小茶,听听小曲,再翻翻书,还有一些瑜珈教材,课堂笔记也是要整理的,再有闲余的时间还可以和村里的小伙伴们一起打打球,吹吹牛……
这样一合计,每天还是很充实的,一点也不会无聊。
事实上,这几天还真是挺忙的,每天做饭吃饭至少都得花上一两个小时的时间,好莱坞大片也没看几部。
前几天看了几部大片,母亲都说不太好看, 也看不懂,昨晚上,我选了一部纪录片《四个春天》。
在放映之前,我生了一大火盆的炭火,搬好小板凳,抓了一盘瓜子水果糖,倒了两杯热茶放在茶桌上,然后把U盘插在电视机上。
一切准备就绪。
我就叫母亲过来看电影。
火盆的火越烧越旺,暖和的不得了。
母亲坐下后,问我,啥电影呀?
我说,电影名字叫《四个春天》,电影主要讲了贵州一家人四个春天的生活场景,他们那有山,有水,有农田,也有旱地,那里的生活条件和我们这里差不多的, 你经常不出去,可以看看他们那里的生活,这部电影就是这家人的儿子拍的。
母亲说,好呀,你快放给我看看。
看了十来分钟,我发现母亲有些困了,眯着眼,头跟着一点一点的。
我说,要是困了就早点睡吧,明天再看。
母亲说,现在几点了?
我说,七点半。
母亲说,时间还早,那再坐会儿。
我说,好。
我们边嗑瓜子边看电影,没再说话。
母亲看到电影里的老两口又吹笛子又跳舞,不时的也跟着笑笑。
她问我,他们是不是在表演呀?
我说,这就是他们的日常生活,不是专业的表演,算是业余爱好,老头现在退休了,原来是学校里的物理老师。
她说,难怪,这老汉头还怪有才的,又是吹笛子又是写毛笔字。
我说,你要是喜欢,有时间也可以去练练。
母亲说,我不行呀,不会写毛笔字,更不会吹笛子。
我说,学了就会了,他们才开始肯定也是不会的,你也不一定要学他们吹笛子,你可以想想自己除了种地干活,还有其他的什么爱好,或者年轻的时候想做什么而没有机会做的,现在都可以去想想,喜欢什么就去做,我肯定是无条件支持你的,你有了自己的爱好就会像她们老两口那样乐乐呵呵的生活,活个一百多岁肯定没问题,你看那老头都活了九十多岁了。
母亲笑了。
后来,母亲再也没有打瞌睡。
一个多小时的时间很快过去了。
电影放完,母亲还想再看。
我一看表,九点多了。
母亲说,那还是别看了,早点休息吧。
往年的大年三十,我都是自己跑出去玩了,母亲一个人在家包饺子,今年,我哪也没去,陪母亲看电影也是我的过年生活计划之一。
这部电影我之前并没有看过,只是在搜索豆瓣年度评价的时候偶然发现的,下载之后我就去百度了一下,这部电影的成本仅仅是1500元,拍摄时间却长达四年之久,片中还有插播了这家人早年的生活片断,要是这样算起来,可能就更久了。
电影在2016年的春天结束也是导演陆庆屹“意外”的选择,据说,如果可以的话,他打算拍上十年,可自从姐姐肺癌去世,爸爸便日益衰老,导演才想着抓紧时间,早日让父母看到成品。
影片成片后在各类展映上拿了不少奖,先后得了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的最佳纪录片奖,第55届台湾电影金马奖最佳纪录片提名。
看完影片,我也是感触颇深。
特别是对于一个农村人来说。
电影里的场景就是一个小城镇,也算是一个大农村,虽然老父亲退休之前是个知识分子,但他也会像个农民一样去劳动,他和普通农民不同的是,他更懂得经营生活,退休之后他没有让自己的生活荒废,除了种田耕地,还会养花、养蜂、养鱼、练字、拉琴、吹笛,还会锻炼身体,可以说是多才多艺,关键还很会照顾老伴,照顾家人,把自己的家庭生活经营的有声有色,日子过得很是滋润。
通过影片我们可以看到两位老人的脸上经常洋溢着灿烂的笑容。
老头是幸福的。
这家人无疑也是幸福的。
摘抄一段影评:纪录片直击穷山恶水黑社会是一种力量,记录柴米油盐酱醋茶也是一种力量。我们的家庭叙事中很少见到这样豁达与乐观的父母辈,他们对生活中具体的一餐一饭一花一草一事一物真心好奇,真心感恩,真心享受。父亲无论遇到什么事,都笑着说“好玩得很”,看见红亮腊肠慨叹一句“安逸”,看燕子筑巢,看荆条发芽,吹一支蒲公英,这些不是文艺青年的摆拍,是来自真实生活中的点滴情趣,它本应是生活的本意,只是长久地被尘埃覆盖。
这其中也有死亡和告别,甚至是最惨痛的那一种,但即便如此也是透亮的。中国人很少能记住三代以上的亲属,但对于从小陪伴,日常成长的亲人,一旦割舍道别,难免会有切肤之痛,正如每天春节,归家的燕子,总能唤醒相似的生命记忆,这两位老人没有被时光钝化,没有被窘迫打垮,没有抱怨没有唉声叹气,过好每一天,生命都有界限与终点,所以意义是什么?不过就是盼树叶返绿,等燕子复归的这个过程。
昨天,我发了个朋友圈,把这部电影推荐给其他的朋友。
再推荐一遍,《四个春天》是一部很单纯的适合和家人一起静静观看的电影,看的时候什么都不用想,感受就对了,荧幕中的平凡、温暖、爱,像是从我们每个人生活中提炼出的纯酿。
经久迷香!
一个普通人家的普通生活。
他们的生活并不沸腾,却始终如春天般温暖。
2019年02月04日,腊月三十,立春。
按节气来算,现在已经是春天了。
稍暖和一点的地方,桃花已经盛开。
看吧!
冬天已然过去。
春天,已经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