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3月25日我们的《听读绘说》第二节课程在7:30准时开始了。
课前,小舟老师先对上一次的作业进行了评价。原以为自己还能列入优秀的行业,因为通过查分系统我知道自己这次也获得了90分,但名单出来了没有我,心情有点低落。但听完本次课程的分享,我也知道了自己上次作业的不足之处。
尤其是老师结合三个优秀同学的作业进行的解读,让我受益匪浅知道接下来应该如何进行绘本的导读了。对绘本导读和绘本解读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绘本的导读专家既站在引进者的立场上去吸引更多的读者购买它,也要引领父母老师更好的读懂这个绘本。你还要站在父母老师的的立场上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引导孩子自觉地走进绘本,并关注到书中那些独具匠心的地方,所以写一个绘本导读比绘本解读困难很多。
一般一个绘本导读包含内容的介绍,画面特点、语言风格以及主题内涵。所以绘本导读重在“导”,即引导读者从多方面去读懂这个绘本,但更多的侧重在主题思想上。
绘本解读,重在“解”,绘本解读往往侧重在一个方面,例如容易忽略的细节,例如图画色彩的变化,例如语言特点,不一定需要面面俱到。
好的绘本导读一般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征:
一是有一个核心的主题。这个核心的主题不是导读者随心所欲提取的,需要经过反复的阅读思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也就是作者创作这个绘本,里面一定包含了深刻的内涵,作者到底要通过画面通过文字告诉读者什么呢?(我们老师在导读时也会设立一个主标题)
二是有一条清晰的逻辑线。能围绕核心主题寻找到一个适合的切入点,然后延着各个方向深入挖掘。如挖掘文字、挖掘图画、挖掘细节、挖掘情感等等值得关注的细节,最关键的是导读作者自己首先要对绘本作品有比较全面的把握和深入的解读,并在导读中融入自己的思考。
三是有一个好的叙述方法。
超级喜欢《东方娃娃》执行主编写的《哈里的大脚》导读——由大脚延伸出去的生命思索就要丰富多了。读完以后心理暖暖的。
结合小舟老师的讲解,我们也明晰了绘本导读一般可以包含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第一以同类绘本或者绘本中的人物引入;
第二简单介绍主要内容引发自己的思考;
第三随时准备绘本主题内涵的解读,这个内涵解读最好结合孩子的生活特征、性格特点;
第四绘本图画语言和文字风格特点;
第五适当的阅读方法指导。
怎样进行绘本解读?
(1)从封面去解读。
(2)封面和封底一起看。
(3)前后环衬的解读。
(4)扉页给我们带来第二次阅读的兴趣。
(5)读图画书也不要忽略封底,有些图画书把故事延续到了封底。
(6)注意绘本中的细节。
那么绘本导读和解读主要的不同点在哪里?
绘本导读,是站在一个专家的立场上去研究这个绘本,那高度远远胜过绘本解读。一般一个绘本导读包含内容的介绍,画面特点、语言风格以及主题内涵。所以绘本导读重在“导”,即引导读者从多方面去读懂这个绘本,但更多的侧重在主题思想上。
绘本解读,重在“解”,绘本解读往往侧重在一个方面,例如容易忽略的细节,例如图画色彩的变化,例如语言特点,不一定需要面面俱到。
再次,明晰听读绘说含义:
“听”是孩子专注倾听父母或老师讲述图画书等故事,理解内容并回答相关问题,这种亲子或师生共读,是对孩子集中注意力的训练。
“读”也是孩子在听过之后进一步独立阅读,主动思考,独自深入故事情境,是提升孩子阅读能力的训练。
“绘”是孩子把听过的故事用图像复述、或接龙、或同主题创作,以涂鸦的方式画出来,是增强孩子想象力的训练。绘是绘画语言 口头语言 文字语言的综合表达。
“说”是以涂鸦的作品为提纲,孩子用口头语言进行丰富而完整的阐述,是提高孩子表达力的训练。
完成第三次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