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早读,在教室随意转悠,忽然看到黑板上有这样一段话: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别人着想的善良。细细品味,觉得别有一番滋味。
早读的任务是背诵古诗词鉴赏,我用多媒体展示要完成的目标,在黑板的左边写上表扬两个字,这是专门用于记录认真读书的学生姓名的。右边的黑板我画成了表格,我把早读任务进行量化,完成任务后可以在表格内加分。
我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调动学生背诵的积极性。我曾告诉学生:美好的早晨从家长看到表扬你开始,早晨家长早起工作,看到班级群里的表扬栏中有你的名字,那么家长就会幸福感满满,你的努力将是他们工作的动力。
让你的名字上表扬栏,很简单的一件事情。只要你坐姿端正,双手持书,声音洪亮,持续不断读下去就可以了。而你的坚持却能给你的父母带来一天的好心情,这样多好。
表格内的加分是为了让学生形成竞争,不可否认,很多学生都有一颗争强好胜的心,怎样把这颗竞争新调动起来呢?我想最直观的分数体现是一种方式。这不仅是学生之间的竞争,同时也是组长之间的竞争,谁领导的好,谁的组员背诵情况最好,通过表格也可以一目了然。
让学生为自己制定适合自己的目标,养成良性竞争的习惯最重要的是培养无需提醒的自觉,提升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我认为这是学生最成功的成长方式。
转悠时偶然看见李锦源同学拿出前些日子达标的题目,正在认真的背诵,突然心里很暖,要知道所谓达标只是我让学生直接写到纸上的答案,连题目都没有让他们抄写,就这样薄薄的两张纸,他竟然还完好无损的保存着,怎能不让我惊讶,怎能不让我震撼。
忽然发现锦源做到了无需提醒的自觉,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的品质啊!在办公室和其他老师谈起锦源,物理老师说坐在后排的他,只要看不清黑板上的笔记时,总是自觉的站起来听课。数学老师说讲完一道数学题,让学生整理的空隙,锦源便会马上翻到后面做新的题目。
回想他在语文课堂的表现,总是力争上游,总是做到极致,积极回答问题。在家上网课时因有事情不能上课,他还提前向我要笔记,这该是一种怎样的自觉呢?
最好的教育是什么,就是学生能够依靠自己的力量,埋头于学习中,在坚守中行走一段遥远的路;必须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抵制住游戏的诱惑,在寂寞中独守一份清苦。
最成功的教育是什么,就是喜欢学习的,成绩更好一点;不喜欢学习的,特长更明显一点。他们能够给自己编织一个简单的梦,沿着自己的方向,有一点点的进步。
罗曼罗兰说:“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的眼睛。”以后我要更加用心的去发现生活中的美,因为发现的过程其实也是一种特别的享受,一种特别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