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古语云:“有志于功名者,必得功名;有志于富贵者,必得富贵。”人之有志,如树之有根。立定此志,须念念谦虚,尘尘方便,自然感动天地,而造福由我。今之求登科第者,初未尝有真志,不过一时意兴耳,兴到则求,兴阑则止。孟子曰:“王之好乐甚,齐其庶几乎?”予于科名亦然。
古人曾经说:“有志于考上功名的人,一定能考取;有志于得荣华富贵的人,就一定能得到。”人只要有自己的志向,就好比是大树的树根。立下这个志向还不行,还要一直保持谦虚,时时给人以方便,这样自然就能感动天地,自然就造福给我们。当今那些考取功名的人,不过是一时的兴趣,感兴趣了,就考,不感兴趣了,就不考了。孟子对大王说:“大王这么喜欢音乐,齐国也被治理的差不多了吧?”我认为考科举也是这个样子。
“有志者事竟成”,范仲淹从小胸怀大志,“不为良相即为良医。”这志向就好比是大树深深扎根于大地,那么大树扎根不断生长的过程中,也是要不断反思自我,处处与人为善,一直保持谦虚谨慎的生活态度,终将能获得成功。
而“三分钟热度”,兴趣来了就认真做,兴趣走了,什么都做不下去了。
守志的过程还要耐得住孤独和寂寞,面对一些人的不理解以及各种挫折的时候依然不动摇,需要一番苦功夫。
这里是正篇文章的收尾工作,所以在这里着重把谦虚和立定志向提出来,再次强化其重要性。
那么最后引用孟子对大王说的一番话,可能也是要表达一个“与民同乐”、“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想法,让大王记得自己的身份,并且坚持自己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