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8-29

从“抱树求生”到“零伤亡”:基层干部的“风险答卷”


死死抱住树干的村支书陈万凯,在甘肃榆中县的洪水里,成了一道令人揪心又安心的剪影。就是这个曾与洪水“贴身肉搏”的汉子,带领全村466户实现“零伤亡”。从微信群里的预警信息到齐腰深水中的背人转移,这场灾害应对的“满分答卷”,彰显了基层干部最动人的担当。

   风险来临前,“提前一秒”就是生机。当陈万凯从车灯里发现河面变宽、从山响中察觉异常时,他没有等雨来、等水涨,而是用“7点37分预警”“8点20分转移”的果断,把被动避险变成主动防控。这让人想起那些在基层常见的场景:村头喇叭里反复播报的预警、干部手机里存着的独居老人号码、地质灾害点插着的警示牌……正是这些“笨办法”“细功夫”,织就了防范风险的第一重网。

   危急关头时,“向前一步”就是担当。洪水漫过门廊时,陈万凯敲响张正栋家的门;众人脱险时,他想着“洪水还会涨”继续转移。这种“把自己放在最后”的选择,不是孤例。在灾害现场,基层干部往往是第一个蹚水的、最后一个撤离的,他们的脚印里,写着“党员先上”的誓言,也写着“群众至上”的分量。

   风平浪静后,“多做一点”就是初心。三天只睡三小时的陈万凯,沙哑着嗓子安排安置点的热饭热菜,转身又去搬卸物资。这份“停不下来”的忙碌,道出了基层工作的真谛:风险过后,民生保障更要跟上。从一碗热乎饭到一间安身屋,看似琐碎的关怀,恰恰是“人民至上”最实在的体现。

   没有谁天生是英雄,但总有人在关键时刻选择挺身而出。陈万凯们用行动证明,基层干部不是“温室里的盆景”,而是“风雨中的脊梁”。他们的“风险答卷”,没有华丽辞藻,却在每一个果断的决策、每一次坚定的逆行、每一份细微的关怀里,写满了对这片土地和人民的深情。这,正是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1、老板也应该和园丁一样,不能够牵着员工的手去工作,不能够拖着员工的脚去行动,而应顺着员工的本性,让其在合适的环境...
    艺利森的诗阅读 15评论 0 0
  • 强化党的建设,筑牢战斗堡垒 “一个支部就是一个战斗堡垒”,我们要强化“学习”意识、“落实”意识、“队伍”建设,端正...
    小橙子23阅读 26评论 0 0
  • 把握“三个锻造”,筑牢新时代 党校“红色熔炉” 近日,中共中央印发了修订后的《中国共产党党校(行政学院)工作条例》...
    南音岛歌阅读 11评论 0 0
  • 韶关曲江区亲子鉴定中心地址在哪?韶关曲江区亲子鉴定中心地址韶关市曲江区工农路8号(缘证生物)。在当下社会,亲子鉴定...
    缘证生物马主任阅读 8评论 0 0
  • 心理学术语表(四): 151.尽责性:一和个人品质,表现为信守诺言,并以最好的方式履行自己的价值观。 152.意识...
    呼建荣阅读 41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