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重水又复,柳暗花且明
文 陈曦
上篇
《二泉映月》的二胡声准时在这所乡村中学的傍晚响起,如诉如泣,幽怨哀伤,只需驻足一会,无需细听,你便会泪沾衣襟。这个拉二胡的人,到底经历过什么,能够把二胡拉得这么催人泪下?
这是一所乡村中学,座落在山脚下的一条小河边,作为学校是个理想之地:远离闹市,少了一份喧嚣,多了一份宁静,说幽静更合适。
这是一所有着百多年历史的学校,从这里也走出去几位名人,后来有进步人士为它取名“铁肩中学”,于是李大钊先生的“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便成了学校大门的门联,时刻提醒着来这里求学的莘莘学子别忘了道义与担当,既要做得了道义上有担当旳人,也要做得了妙笔能生花的人。
因为有了这个底蕴,所以对老师的要求好像也就严格了些。在这所学校任教的老师,个个是人才。
话说拉二胡的人,就是这所学校的一位资深数学老师,姓张。张老师不仅长得一表人才,一双明亮的眼睛虽藏着些许忧伤,但绝不影响他协调的五官,如果稍加打扮,也会风流倜傥,更可贵的是他还多才多艺;他不只数学课上得好,而且吹拉弹唱样样在行,特别是二胡更是出色。
他本是个不太开朗的人,当了十几年民办教师后突然来了个政策,可以参加考试,经过三年两载的培训学习后可以转为正式编制。对于他这样一个聪明人,一考即过。
可三年两载的学习,也要离开家呀。他没办法轻松离家。
说起家,他背负着沉重的压力。父母在他高中毕业那年因疾病双双离世,还留下个比他小十二岁的弟弟,家贫如洗,虽然他后来成为了民办老师,但他开心不起来。到了结婚年龄,害怕别人给他说亲,房子破败无钱修缮,弟弟上小学要人照顾,谁会来这样一个家里?
一年一年,时间就这样不紧不慢地过着。
有一天,弟弟牵着一个年轻的女子的手回来了。那女孩皮肤白皙,一头乌黑发亮的长发,随着步伐,在她身后一摇一摆,配上她那柳枝腰,真让人眼前一亮:莫非仙女下凡尘?弟弟告诉哥哥说是他新来的班主任柳老师,今天来家访。
看到有年轻的女孩来到自己寒酸的家,张老师立马红了脸,忘了跟弟弟的班主任打招呼,赶忙去收拾屋子了。
班主任已从弟弟那里对他家的情况稍有了解,于是主动帮他扫地擦桌子。忙了好一会,家终于有点家的样子了。
张老师这才记起该为客人泡杯茶了,可冷锅冷灶,哪有热水,只得临时点火烧水。
在他手忙脚乱地忙活时,柳老师开始主动找他说话,当然主要是讲弟弟在学校的表现,她说了一大堆,他却一点都没听进去。
天色渐晚,该是做晚饭的时候了,想留柳老师吃饭,可家里啥菜都没有,他此时心里想的是这个。弟弟的班主任看到他这个样子,心中大概也明白了,于是客套几句便告辞了。
后来,柳老师便隔三差五地来家访,慢慢地他们之间的交流多起来了。他们从学生谈到教书,又谈各自的理想。一来二去,两个年轻人之间擦出了爱情的火花。
柳老师也是高中生,家里有三个哥哥,就她一个女孩,本来她上头还有两个姐姐,但都没长大成人,所以她与哥哥们的年龄也有一段差距。哥哥们没读多少书,都已成家,但一家人都特别宠她。
眼看一个学期快结束了,柳老师觉得该带他去见见自己的家人了。可张老师有点怕,怕柳老师家人反对。但禁不住柳老师的劝说,在一个下着小雨的星期天随柳老师去了她家。
走过一段泥泞的山路时,为保护差点摔倒的柳老师,他自己的裤子和鞋子沾了好多黄泥,样子有点狼狈。他想打退堂鼓,柳老师使劲鼓励他。
于是硬着头皮又向前走。不知走了多久,终于到了柳老师家。柳老师的家境比他家强了不知多少倍,张老师有点心虚。
看到他那个狼狈样,小侄子们笑了。但家里老人听说来客人了,忙叫哥哥们来杀鸡备饭,乡村人就是淳朴。
张老师也忙着去打下手。
乡下人手脚麻利,不一会儿,饭菜便上了桌。一家人围坐一桌有说有笑地吃完了饭。
饭后闲聊,相谈甚欢。柳老师觉得时机成熟了,于是高兴地向家人说自己想跟张老师交往,并打算和他结婚。
没想到,空气一下子凝固了,热闹的气氛瞬间阴冷阴冷,父亲的语气与开始时判若两人,立马不友好地问张老师:“你要什么没什么,拿什么娶我女儿?”
“癞哈蟆也想吃天鹅肉……”要多难听有多难听,七尺男儿只差没钻地缝,真的羞得无地自容。
张老师知道柳父的话虽难听,但都是实话,心里虽然难过,但也打算作罢。
可柳老师不甘心,与父兄们讲道理,见道理讲不通,于是也耍起了公主脾气,不惜顶撞老父亲。
老父丢下一句:“你跟他没有好日子过”,便摔门而去。
看来柳老师高估了在家里的话语权。她不知为何对自己的终身大事,父母是这个态度。
这一次闹得不欢而散。
但柳老师回校后,去张老师家的次数更勤了。年轻人的感情就是这样,父母越反对,他们越走得近,两人的感情迅速升温。
柳老师的父兄没得办法可想了,铁定了心要拆散他们,于是干脆替柳老师辞了职,把她关了起来。
柳老师更不甘心就范,于是以绝食和父母抗争,最后以与家庭断绝关系为代价,她如愿来到了张老师身边。
没有婚礼,没有父母亲人的祝福,柳老师和张老师结婚了。
在那个年代,为了追求自己的幸福不惜断绝与父母的关系,是冒天下之大不韪的。柳老师书是教不了了,但她不在乎。她开始学习下地干农活,把张老师照顾得光光鲜鲜,辅导小叔子学习,一家子虽然过得清贫,却也其乐融融。
一晃四五年过去了,房子翻新了,小叔子上完了小学考上了初中,自己也生了一儿一女了,只是现在的柳老师再也没了来时的漂亮,皮肤粗糙了,长发剪成了短发,再也不飘逸了,指甲也不光滑了,指甲缝里也藏有泥土了。
日子一天天地过去了,生活逐渐向好。张老师又迎来了人生的春天,考上了民师班。柳老师激动不已。
该不该去呢?张老师有些犹豫。
柳老师再一次为他撑腰,“去,去,一定要去,别人考不上还想着法去,你自个儿考上了,一定得去,弟弟考上了高中,他很懂事,不用我们操心了;家里一切有我呢,你放心去吧。”
犹豫再三,张老师终究还是去了,去得有点霸蛮,不知道他是否已提前预知了自己的未来,所以才如此的不干脆。
学校在市里,离家也有两百多公里,来回不方便,为了节省开支,张老师征得老婆同意后,每月月底回一次家。
开始这一个学期,张老师按时回家了。第二个学期,三个月回两次。第三个学期,半个学期只回了一次家,张老师说是为了节省车费,给孩子们改善生活用。柳老师觉得也行,一如既往地操持家务。
第四个学期,张老师说学习任务重了,回家的次数更少了,回家了也没先前热情了,不是看书,就是拉琴。柳老师心中隐隐不安。
第五个学期开学到放假,张老师没回家,只寄了封信回来,信里只说他对不起柳老师,他心里已经有了别人,希望柳老师能答应离婚。
柳老师只觉得天旋地转,一口气喘不上来,感觉整个人都要背过气去了。
但坚强的柳老师不像一般的怨妇,她静静地思考了几天,终于回了一封信给张老师,答应离婚,只不过离婚后她也不会离家,房子她只要一半,儿女也归她。
张老师不知道的是,在他求学期间,柳老师她曾带着儿女回了一趟娘家,她以为父母老了,而她的小孩都几岁了,父母兄嫂应该会原谅她了。没想到哥嫂和父母还是不肯原谅她,没让她进家门,还撂下狠话,这一辈子都不会认她了。她只好伤心地回来了。现在离婚的她终于理解了父亲当年为什么那么生气,那么反对她的婚事,现在后悔也不顶用了。离了婚她更觉得没脸要求娘家当她的依靠,所以只好呆在这个靠她双手建起的家里。
张老师答应了。
没想到的是,张老师的弟弟知道此事后,马上请假去了市里,找哥哥理论,见说服不了哥哥,便寻求学校领导的帮忙。
这么一闹的后果是直接影响了哥哥的分配,哥哥的档案直接发回了老家,想留在市里发展的愿望成了泡影,而那个城市女老师看到他留城无望,随机与他拜拜了。
张老师也没脸再回家去了,于是,他只能\孞义\孞、∞住在学校里。学校里也鲜有老师与他交谈,他很是孤独。心中有苦却无人可诉,于是每天在学生全部离校后,日落西山时,他便拉起了他的《二泉映月》。
下篇
看到哥嫂变成这样,最伤心难过的人却
是张老师的弟弟小张。回想嫂子在他十八年的人生中占了十二年,自己享受到的母爱般的温暖全部来自嫂嫂,他的心就揪得生疼。
读小学时是嫂嫂陪伴着一路走来,哪怕后来嫂嫂怀了孕,也不忘关心自己。没钱买新衣,嫂嫂就把哥哥的衣服改小点给他穿;哪怕嫂嫂自己打赤脚,也一定会让他有鞋穿;更不用说学习辅导了。
考上初中后,嫂嫂总是鼓励他努力学习,多学知识才可改变自己的命运,从不让他操心家里,有好吃的绝不只让儿女们吃,对他这个小叔子也当成了自己的儿子一样护着。
后来他初中毕业了,考上了县里的重点高中。他看着嫂子一个人操劳着一个家,太辛苦了,便不愿意去读高中了。
嫂嫂怎会答应?她还笑说:“你今天上高中,三年后一定是个重点大学生;你和你哥是我交出来的大学生,我多有面呀?不过此‘交`非彼‘教’,哈哈”
最后拗不过嫂嫂,他去读了高中,哥哥去上了民师班,侄子侄女也上小学了,嫂子于是更累更辛苦了。
结果正当嫂嫂可以轻松点时,哥哥却背信弃义,做了个忘恩负义的人。他想不明白,哥哥怎么可以这样对待嫂嫂。
书,他是再也读不下去,打好背包,马上回了家,告诉嫂嫂,这个家由他来管,他是嫂嫂和侄儿们的守护神。
善良的嫂嫂怎么可能答应,小叔子还只有半年就高考了,按成绩考个本科没点问题,怎么可以不读了呢?
可小叔子就是不答应,无论谁做工作也不听,哥哥更是开不了口,一开口就被弟弟怼回来了。即使嫂嫂请来小叔子的班主任,也无济于事。
嫂嫂生气地不理他,故意说气话激他,他什么都不管,就是呆在家里不去上学。眼看着高考马上来临了,嫂嫂就差下跪求他了,小叔子就是不回学校,最终也没去参加高考。
一个有为青年的前途就此改写。
于是,小叔子帮着嫂嫂打理家务,重活累活全不让嫂子干,对侄子侄女爱护有加。无论嫂子说什么他都听,但只要叫他去读书,他就生气不理。嫂嫂也没法可想。
住在不远处学校的张老师,却再也走不进这个家,他成了孤家寡人。
时间又缓缓走过了四五个春秋,小叔子也已到了法定结婚的年龄。嫂子决定借钱为小叔子建个房子,说干就干,自己和泥烧砖,两人齐心协力一点一点积累,经过一年的时间,房子已基本上建好。
嫂子开始让媒人留意合适的女子,可小叔子就是不松口。
一天晚饭后,天气清朗,月亮圆圆的挂在天上,像极了一个玉盘。两人坐在门前坪里乘凉,小叔子终于大胆地向嫂嫂敞开心扉:
“姐,我要娶你。”
“什么?”嫂子差点惊跌。
“你没发烧吧?”
“怎么会呢?我是成年人,是深思熟虑的结果。”
“快别胡说了,明天就去相亲。”
“我除了你谁也不要。”
小叔子丢下此话进房去了。
……
清冷的月光透过窗户洒进房间,有点凉。嫂嫂和小叔子两个人各怀心事,都无法入睡。嫂子后悔没早发现小叔子的想法;小叔子恨自己没办法让嫂子过更幸福的生活,他觉得哥哥对嫂子的背叛,是无论用什么都无法弥补的罪过。惟有自己和嫂子结婚,才可以保护她,不让她再吃苦受难了。他不能想象,没有他的保护,嫂嫂以后该咋办。
可无论他说破嘴,嫂嫂就是不答应。
哥哥也知道了他的想法,就想劝他别犯傻,大不了自己和他嫂子复婚。
不说还好,一说他差点动手打他哥了。
“你没资格谈与嫂嫂复婚,嫂嫂答应我也不答应。”
嫂嫂实在不想与张老师复婚,张老师伤她太深,她不想再委屈了自己。可又不愿耽误小叔子,她不知如何是好了。
邻居们看到了嫂嫂的一路辛酸与艰难,也感受到了她的善良,他们也希望嫂嫂能从此幸福,所以抛弃世俗,极力撮合她与小叔子结合,说好人就该有好报。
时间又过去了两年,历尽人世沧桑的嫂嫂终于和小叔子结合了。
婚礼这天,小叔子把嫂嫂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始终握着她的手,好像生怕一松手,嫂嫂就会飞走了似的,嘴笑得一直合不拢,两个人从没笑得这么灿烂。
夕阳西下时,不远的学校里又传来了哀怨的《二泉映月》。
后记:婚后两个人幸福恩爱,小叔子后来成了乡镇化工厂的厂长,工厂在他的带领下,业绩风生水起。他与嫂子虽说相差十岁的年龄,但女人因为心情舒畅,一点也不显老。
而学校里的《二泉映月》照旧日日准时响起。
作者,陈曦,攸县作协会员,从教三十多年,一直与文字为伴。文字的生命已根植于她的内心,她始终相信,文字也是有感情的。
QQ邮箱534430796@qq.com,
微信同号。
电话:186708385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