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弟兄,是一名企管顾问。第一次婚姻中有两个女儿,分别已27岁和30岁。离婚后又结婚了,但与现任妻子已分居七年,每年见一面,仍维持着夫妻名分。现在的他,已变成一个独行侠,满怀爱心,又不知如何与人相处?他想通过辅导来改变他生命的现状。
他的原生家庭状况如下:
在他家里,他是老大,下边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还有一个同父异母的妹妹。这个妹妹是父亲与母亲离婚后,生下这个妹妹,她并未与他一起长大。
父母婚姻状况:父母是第一次婚姻,但母亲本来是与另一个理想人选------著名的演员,结婚的但后来成了他的牧者,如今已经去世多年了。在家里,母亲喜欢与舅舅同住,她与舅舅关系好过父亲。
他的问题根源:
通过家庭排列,诊断出这位弟兄在家庭情绪中认同了他的舅舅。这位弟兄在家庭系统里承接了舅舅的情绪转移。他的母亲在婚前有一位理想的男友,她与他情投意合,相见恨晚。因故无法结合,母亲的前男女最后信仰了基督,成为了一名教师。她被迫嫁给了他的父亲,育有两男一女。不久以后,母亲的前男友就离世了。母亲对前男女的情感就暗暗转移到了他舅舅身上,他舅舅是一名出色的演员。他母亲希望与他舅舅同住,她与舅舅的关系远远胜过她与父亲的关系。
他在家中是老大,母亲爱他,常把他当作他舅舅一样对他,欣赏他,培养他与舅舅一样的爱好,习惯。他也为了回报母亲的爱,也常用舅舅反射回应母亲的爱。就这样。无论在个人情感上,还是生活习惯上,他都认同了他的舅舅,表现出了与他舅舅一样思维习惯,情绪反应,性格表现,他的命运及婚姻表现也与舅舅惊人相似。这就是他与舅舅的情感认同。认同是不知不觉的,无法抗拒的力量所左右的。认同与模仿不同。模仿是有明确对像,并作榜样,是主动的。认同是暗的,无法拒抗的,是被动的,受环境所胁迫。
家庭系排排列治疗过程中,我让他作为旁观者,站在观边观看:
首先,我选一些小组成员,充当他家里的代表,并让他按照家庭成员关系排放家庭成员位置,位置远近代表成员关系远近;成员脸的朝向代表心中的关爱对像。然后,观看他的代表及其他所有家庭成员扮演者,随着他们内心爱的感受,移动各自不同位置,并说出移动前后内心的不同感受。让旁观者看到成员站在不同位置,内心不同感受与调整,觉察到了他在家中的行为表现。其三,在家庭成员扮演者感受与对话中,使他深深觉察到:他是如何认同了自己舅舅?然后再通过角色扮演,调整家庭成员位置,探索解决问题的具体办法。其四、使其家庭成员按照家庭序位先后排列,分享感受找到了自已在家中合适的序位,并分享了各自内心感受。最后,当他的扮演者找到感觉最合适位置时,其他成员也感觉良好时,让他加入其中,一一感受与原生家庭每个成员关系,并引起内心爱的觉醒,从内到外激发其生命改变的动力。
因为家庭系统排列理论认为:孩子永远是爱他父母的,当孩子发现父母痛苦时,就会不自觉的产生为父母分担痛苦的心。只要能使母亲开心,孩子就会不自觉认同父母的意愿,试图来拯救父母,表达对父母的爱。若孩子试图改变母亲的不幸和命运时,这在情感上已经越位,孩子就会承担他所认同那个人的命运与不幸,这就是孩子盲目的爱。当他真正认识到自已的内心盲目的爱时,他就会发生真正的改变,将父母的情绪还给父母,并向舅舅身份告别,回归正确的家庭序位,那么爱就能够在家庭成员的心中流动。当他感受到爱时,他就能表达爱,他才能把爱传递给与他相处的亲人,朋友,邻舍。他的家才能改变,关系才能容恰,幸福才会降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