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上去给一位阿姨烧纸钱,她昨天早上去世的。阿姨八十四岁,属于“顺心老人”,在家里再“住”三天去殡仪馆。
算起来,我刚工作时,阿姨54岁,也就是我现在的年龄。可是我的记忆里,阿姨一直是个老婆婆。是不是太操劳的原因?
我工作时,叔叔还上班,厂站搞修理。那位叔叔从来不做家务。阿姨照两个小孩,还要洗衣做饭收拾家。
我一进厂,就被分配到机修车间当车工。阿姨的儿子是我的师傅。上世纪九十年代,国企很讲究师徒关系的。
直到现在,师傅关系依然是除了亲戚以外最紧密的社会关系。我在单位举目无亲,阿姨待我很好,过节常请我去吃饭。
过节要不是肉饺子,就是炒菜米饭和馍,阿姨炒的菜很家常,没有特色。可是她拌的粉条小豆芽脆生生好吃。
第一次吃小豆芽时,我夸阿姨菜拌得好。从此以后,只要我去吃饭,阿姨就拌小豆芽。阿姨很骄傲自己的手艺,常给院里人夸。
吃过饭,院子里人凑在凉树下打麻将,啦家常离不开吃饭。阿姨说:“今天我的凉菜可是拌好了,连人家小李子都夸好吃呢。”
“小李子”就是我,她家院子里邻居都知道我们的关系。那时候,油矿的技术工人普遍受到尊重。有的技术的人才能带徒弟。
阿姨的儿子干的技术活,年纪轻轻就带了徒弟,徒弟还是大学生,大学生还夸她菜拌得好,阿姨能不骄傲吗?
一年四季,阿姨总是不知疲倦的带小孩干家务。两个刚会走路的小孩都是她的孙子。男孩是大儿子家的,女孩是二儿子家的。
大儿子是我师傅,两口子下班后把孩子带回自己的小家。二儿子打群架伤了人住监狱,离了婚,娃判给男方,阿姨带着。
我参加工作几年后二儿子才获释回家。回家后重新工作后再婚,又生了一个女儿,他们基本上不管大女儿。
这么多年,阿姨一直管着孙女。阿姨的丈夫不做家务,脾气不好,喝了酒闹酒疯。阿姨也不嫌弃,默默地守着家。
相处得久了,我才知道,阿姨和丈夫是两姨关系(姨表哥和表妹),属于近亲结婚。丈夫再怎么任性,都要担待。
阿姨吃苦受累,还要应付二儿子的前妻。那位前儿媳开了家理发馆,生意不太好,总能找到理由,时不时的闹腾。
前儿媳闹腾时,阿姨抱着孩子默不作声。任由她泼妇骂街。也骂不出新花样,骂累了走人。邻居不解,问阿姨为什么不对骂。
阿姨叹息一声,看在孙女的面上。阿姨说,儿媳妇再有问题,却是孙女的妈妈,以后自己老了,孙女总有一个依靠处。
阿姨鸡飞狗跳的日子让人同情,可是她好像一点也不觉得苦。她喜欢打麻将,吃过饭抓紧时间洗涮完,抢占打麻将的位置。
日子总要往前过。邻居们凉树下搬一张吃饭的方木桌,提着小凳子坐下,凑够四个人就开打,那时打的全是手整麻将。
阿姨坐在小凳子上,一个膝上搂一个孙子,速度一点也不慢。孙子哭闹了,她抽空从衣袋里掏出零食塞到娃手里。
邻居们边打麻将边聊天。说到阿姨家时,满是同情。阿姨很坦然,看一眼膝上的孙子孙女笑着说,谁一辈子没几件闹心事。
男人脾气不好只是吼骂一下,从来不动手。四个孩子只有一个不争气惹事,其他都好着了。她熬到孙子大了就能享福。
孙子上学了,阿姨过了几年清闲日子,老伴又病了。阿姨不计前嫌用心伺候着。老伴过世她主持着下葬了。
我工作调动后,偶尔回去看望阿姨。孙子们工作了,阿姨一个人轻轻松松过日子。她照旧和邻居打麻将。
油矿的人都佩服阿姨的耐心。阿姨说,摊上了,有什么办法呢?上次见面,阿姨感慨地说自己运气好,终于过上神仙日子了。
我心里想,一个没文化没特长的家庭主妇,男人脾气不好,儿子调皮又离了婚,成天过着是鸡零狗碎的日子,还能叫运气好?
可是我也为阿姨高兴,终于过上了好日子。我刚工作时,阿姨就是个老婆婆形象。三十年过去了,她还是老样子。
不知道是阿姨老得早了,还是老得迟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命运,只要像阿姨那样能熬得住,终有云见天开的一天。
哪怕再艰难,也不能放弃希望。回望阿姨的后半生,我不能忘记的是脆生生的凉拌粉条豆芽菜和那总是忙碌的身影。
生活中,总能遇到一些人,用生动鲜活的案例教育我们,怎样才算熬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