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年岁岁一床书,弄笔晴窗且自娱。更有一般堪笑处,六平方米作郇厨。
犹记得小时候,老师总让我们背诵些名言警句,文言诗歌。不知其意,不得其心。
在这二十来年的人生中,喜欢诗,也读过不少诗,却未曾写过诗。少时,以为是天赋有限,长大后才知不仅天赋有限,还缺少对万事万物的敏感,更是缺少不能发现事物中蕴含的精神。
父亲很喜欢看书,小时候家里拮据,虽不至于风餐露宿,但也是捉襟见肘。但是家中有很多藏书,受父亲影响,虽然我很贪玩,但有时候也会临幸几本阅读。
那时候的语文试卷中,总有诗词的完形填空,还有诗词,文言文的赏析。而这些往往是我的强项,并且得了高分后,还自鸣得意,沾沾自喜。
年少不懂诗中意,再读已是诗中人。
至今,也不敢说我已读懂诗,更读懂文人。要想真正懂得一首诗,需要时间的打磨,岁月的历练,加上一点可遇不可求的运气。在某年某月某日某时某刻,一种相似的情景下,忽然想起一首早已烂熟于心的诗,这是你可能才真正“懂得”这首诗。
我们这一代人,可以去很多很多的地方,你会结识天南海北,五湖四海的朋友。苏轼在《临江仙》中写有“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我很欣赏这种豁达,有的人会觉得苏轼的豁达就是自己的豁达,然而“苏轼”不常有的。
在人生这条长河中,无论水势平坦,湍急,都只能往前行。有的人勇敢,逆流而上,成为你我瞩目的人才;有的人平凡,顺势而为,最终淹没于众生。很多人都会说“人生如逆旅”,但很少人会说“我亦是行人”。
这一生太短,何必太认真;这一生太短,为何不认真。
以前,我觉得我读了很多文字,我假装自己是个读书人,给自己贴标签,满足那可怜的内心。而如今,熟悉了那间歇式的激情,持续性的堕落,患得患失的忧愁,和时常出现的挫折。
人只有在懂得自己后,才会顺应内心,慢慢的去适应它。我不再强求给自己打什么标签,不需要成为乐观积极的人,不需要成为勇敢坚强的人,不需要用美好的品质和满足感给自己下套,不需要百年之后人生被几个敞亮的名词一以蔽之,我只要活得安静、明白。
遑遑二十载,书剑两无成。
我这一生,或许不会过得很富裕,体验不到奢侈,没有多丰富的经历可炫耀,也没有多牛逼的成绩当成范本供世人膜拜,但做了自己想做的,走了自己想走的路,这一生我认为很值得,就行。
人生不必妄自菲薄,你或许出身普通,家庭普通,学校普通,工作普通,你有点自怨自艾,但请相信我,这些或许才刚刚开始,人生不是只有前面这二十来年。它很长,长到足以让你一点点普通的改变,却在某一个瞬间改变这整条长河。
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约君切勿负初心,天上人间均一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