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听完马小跳的分享,脑子里开了很大的一个脑洞,想起以前自己在学校里做的社团,很多时候都会出现圈内一头热的情况,当时只是以为宣传力度没到位,但原来更深层次的原因我们并没有挖掘到。
以下就是干货分享。
1高校社团的固有问题
高校社团本身存在的体制问题,政策监管,使得学生组织都是靠渠道、资源,人脉和平台去做一些活动,并且都是做一些短期的活动,没有形成品牌资产,这在一定程度上就产生了一定的负面效应,使得好的社团做的一些品牌形象认为是自身的能力和资源,将一些大的品牌本身的资源和知名度认为是自己的资源,与其合作,做活动等产生一些效应,但其实后面受众记住的仍然还是大品牌的印象,社团本身的能力和特质并没有得到很好的突显,仍然没有形成自己的品牌资产。
2高校社团到底靠什么来竞争
如以上所诉,当一些社团没有一些品牌资源来做后台支撑和扩大影响力的话,那么就需要靠自己独特的产品视角来吸引目标消费者,即校园市场中的学生,而微信只是代替社团品牌形象的一种表现形式,更具体说是一种视觉化的表现形式。
很对高校社团的传播工具大部分都是以微信为主,微博和QQ空间已经减少了大部分的精力,但根据调查,校园95后对于QQ空间和微博的使用频率并没有出现大幅度锐减,仍存在很大一部分份额,因此单纯在做微信推广,就会出现平台单一,针对的人群层次不够,差异化定位不足,同质化严重,降低推广效果。
3如何搭建自己的营销体系
很多没有建立自己的品牌形象的社团,都会做各种以下类似的活动,展板、路展、贴海报、刷楼,活动,分享会、办比赛、集赞、 小游戏 ....通过这些形式来提高影响力和知名度,看似很忙碌,但其实没有一个主营业务,只能通过短期活动在一定时间内聚集起一定的效应,但因为品牌体系没有很好的建立,或者建立以后品牌没有很好的传播,口碑只是在自己的一个圈层里面传播,形成一种圈内热火朝天,圈外寥寥无声的现象,即我们在高校社团中常看到的社团内部人很热衷,而在整个校园市场却不能得到很好的回应。
这种情况如何解决?
其实首先要理解自己在做什么。
明白自己的产品特点和市场的情况,例如社团的特色和优势,然后根据目标市场的特点做出相应的分类,做出针对性的活动和推广手段,避免圈内热的情况,将品牌和产品在目标市场以外传递出去,才能更好的在社交媒体形成圈层传播。
其次,了解活动的本质和所要达到的目的。
高校社团的活动容易流于套路化,形式化,比如说,想搭建一个微信平台,或者,想整合资源,但最后所有事情做下来,有了很多但不深入的细分市场,这些都不足以作为沉淀自身品牌形象的素材,活动效率下降,这最主要的原因在于不了解本质,过分迎合市场,去做消费者喜欢的东西,这虽然会积累一定的口碑,但不能商业化,不能长期盈利和形成自己的品牌资产。
因此,在做一个活动之前,考虑以下问题:所办的活动和组织的title是否符合?目标受众是谁?所提供的产品和价值是什么?是如何传递的?
无论是社团还是企业,都需要找到自己的定位,做出自己的特色,从以市场为主导,在一定程度上渐渐转为引导消费者,做出品牌效应。
4高校社团如何做自己的微信公众号?
首先,解决名字,好记易传播,不一定非要和社团组织的名字一样。如果社团名字过长或者过于生僻,在搜索的时候反倒不容易被搜出来。
其次,要做好社团的slogan,这是社团自身的定位和想要传递的价值,代表你想要做的什么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形成自己的品牌效应。
微信公众号只是连接目标群体的一个关系链,高校里存在很多关系链,这种关系链又存在很大的重复性,即形成一定的圈层,我们在这个圈层当中找到一个切入点,即共同的粉丝圈,从自身的圈层传递到另一个圈层,从而形成一个传播效应,这样,能以更低成本和更快速度的提高活动效率。
如何定位和形成圈层
将目标市场的消费者画像(通过心理、偏好、行为),比如用30个点去形容你的目标消费者,然后用这30个点去连接起所在的圈层,即,延展维度,形成圈层。比如酷跑一族,学霸,电子、器乐、旅行等发烧友,或者根据性格特点,闷骚,外向,中性化,女汉子.....可以头脑风暴,列出关键词,然后扩散扩散再扩散.....
这就是说,从一个精细的圈层开始延展,通过一个媒介,精准定位,广泛辐射,最终形成圈层。
但同时,圈层化也有个现象,圈层内的人及其活跃和热血且各自小圈层内的人都有共同圈子,两个圈层的重合度越高,互动量(浏览 转发 评论 点赞)越高,圈层内的刷屏越明显,导致始终只在圈层内传播,密度很大,但单位贡献率不高,总量也不大,影响力有限。
那么如何打破圈层传播的局限性?
打破圈层的方式:跨界KOL,Key Opinion Leader,即关键意见领袖。
我们不难发现,我们每一个人不可能面面俱到,在每一个圈子都游刃有余,而且每一个人一定有他擅长的东西,也有他不擅长的东西,这时候,我们常常说的,整合资源这个词就开始体现了。
当我们要渗入到我们不太擅长的圈层或领域,就可以通过这种方式。
找到那个圈子的意见领袖,这可能是涉及很多维度的,他的影响力可以让他的意见在他所在的圈层快速和有效的传播,比如说很多营销大号,或者是专业领域的公众号,只要他们在所在的平台的一句发言和提及都比我们自己慢慢渗透和影响这个圈层要快速的多。
最后,公众号应该做什么内容?如何在社交媒体表现你的内容?
内容这一块,更多的应该考虑社团的定位和想要传递的价值出发。其次,微信上其实更多的是一个视觉化的表现形式,他的传播效果一定是视频>小视频>h5>图、漫画>文字。所以根据自己内容的特点作出相应的形式,更易于传播。
5高校社团如何做marketing?
其实最主要的是要考虑在平台做整合传播。因为单一的在平台(比如微信)上做大,对于运营人的要求会很高,需要运营人很懂社交媒体怎么玩,需要很懂营销,也需要很大的内容产生能力,而这对于高校社团的微信运营是很难达到的。
所以,尝试以互动和整合营销的方式会更有效。比如在线下做互动,做一个线下装置(体现品牌,有美感,有互动性,娱乐性,比如带有二维码的产品包装),引发社交媒体的互动,然后将形成的忠实粉丝导流到线上的平台,在线上和线下同时沉淀成内部社区,这个社区就是形成的内部最核心的圈层,是我们的利益和传播率最大的价值转化,最后再用社交媒体追热点和媒介购买来做公关形象,构建整合品牌体系,而这是未来利用社交媒体的圈层传播,来做整合营销的一个很有前景的方式。
如何做公关的传播?
任何一个公司在社交媒体的发言其实是一个人格化的品牌形象表现的态度。比如说网易--做有态度的媒体。这就是他作为一个新闻媒体呈现的人格化的态度,而不是以一个冷冰冰的机器人,他让品牌有了温度和亲和力,更易于被大众接受。
所以,不论是追热点,还是其他任何在社交媒体上做的动作,其本质都是在做公关形象。
6、如何提高圈层粘性?
1.反复触碰高频生活方式以及生活场景和高频情感,和自己的品牌关联起来,点击量和转载量都会上升。因为涉及的都是读者身边的生活,能够很大程度上写到读者的心里去,引发共鸣,触及痛点,所以关注量和转载量都会提高。(例如:咪蒙 胡辛束 新世相)
2.发觉易传播的口号,制造“有用”幻觉和“有趣”的惊喜
做话题传播 ,比如说微信推文中,当标题成为解决方案的时候,给人制造一种“有用的幻觉”,容易传播。
因为大众更趋向于思维懒惰,很多时候我们不愿意自己去思考,而更希望得到现成的答案。看各大平台标榜"干货"、“如何.....”、“怎么样才能....”此类的推文转载量和阅读量比其他文章都会高出很多。
3.强调身份认同感,赋予粉丝使命感
输出你的价值观,告诉你的受众群体,你们正在共同做着同一件事情,而这件事情,或许有意义,也或者只是单纯的有趣。
4.构建共同的敌人 进行利益捆绑
以上,就是提高用户粘性很好地方式。
下面是关于社会化营销和利用社交媒体做的很好的传播的案例,有温度的故事,分享~~~
案例:#call Brussels #worth spreading #用100杯咖啡 和你赌未来 #因为有了鲜花饼 #不想出名是假,本来红是真 #反碎片化阅读 #520这p大点事儿 #H、I两个图书馆的玩法
另外,附上【马小跳的小伙伴】的公众号,一个实实在在的的营销人。
微信号maxiaotiaomax
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