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一个美国纪录片《生来有钱》。制片人是美国强生集团的接班人,采访的对象也都是顶豪家族的富二代或者三代,比如特朗普家族、巴菲特家族、彭博家族等等。我对纪录片中描绘的上流社会别样的生活方式并不感兴趣,但貌似纪录片中的每一个被采访者,都对自己的状态不太满意,幸福感并不高。就我身边遇到的那些中国有钱人来说,好像情况也差不多。物质极度丰富,啥都不用做还有几辈子花不完的钱,为啥幸福感并不高哪?我想原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一:人生如长跑,一定要坚持过极点
人生遇到的每件事,不管婚姻事业,还是运动和个人爱好,都需要经历好几个必须突破的点,才能走向正轨。婚姻很好理解,该经历的离别和波折只会让感情更稳固,没经历过风浪的婚姻反而是不牢靠的。我们来举个运动的例子,不管是啥,跑步也好,球类运动也罢,水平的提高都是要在过程中经历几次突破。这种突破大多情况不是线性的,可能坚持一年都没有大的进展,但积累到一定程度可能一下子有一个突破,喜欢运动的人对这一点都会有直观体验。对于普通人来说,生活的所有境遇,都必须闯关成功,因此这样的坚持和突破也是不断经历的。而富豪家族的孩子,不开心就可以不干,遇到人生必须突破的极点的时候,往往可以选择放弃,或者利用家族的影响力来帮自己突破。但这种放弃和家族支持下的突破,并不能让一个人内心成长完成蜕变。而没有这种内心的蜕变,人格是不完整的,幸福感自然也不完整。况且有些东西的快乐是高维的,比如义无反顾的爱情。但富豪家族之间的利益纷争和长辈干预,使得那种纯粹的爱情很难在富豪家族出现。纪录片反复提到,只有一件事是所有家族都步调一致的,那就是越来越严苛的婚前协议。
二:人是需要与红尘世界充分链接的
纪录片中提到一个富豪家族的三代,有一次像普通人一样挤着去看球赛,而不是像以前一样被安排在包厢里。那一天的经历带给他的快乐,让这位富三代记忆犹新。还有查理芒格在一次采访中也提到,他坐飞机都是坐经济舱,因为可以和这个世界有更多的交互。我自己也有过亲身体验,当时读商学院,每天都去最好的餐厅,去富人云集的会所,但总觉得生活缺点什么,好像内心并不快乐。直到有一天,因为各种原因坐了一次公交车,看着上车下车的芸芸众生和街边叫卖的摊贩,一下子让我明白了自己的内在需求是什么,那就是人与红尘的链接。这个世界是一个修行场,每个人都要在其中经历成功失败和生老病死,没有人逃得过。红尘的一切设计,都是为了让我们充分体验这个人生必修课。富豪家族的孩子都在上流社会生活,远离芸芸众生的普通生活,其实是不利于心性成长的。因为一个人只有更广泛的接触社会,才会真正明白自己的核心需求是什么。当年释迦摩尼也是从宫中走向百姓的市井生活,才明白自己的使命是好好修行。
三:幸福感取决于内心宁静平和的程度
关于幸福感,古圣先贤们早就总结的很清楚了,幸福感取决于内心宁静平和的程度,而与生活在哪个阶级没有必然联系。老子也多次提到: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顶豪们丰富的物质生活会加深欲望,拉扯着人走向更疯狂的物欲,使得内心无法真正宁静平和。宁静平和需要向内求,前提是外在的物欲执着越少越好,因此有“为道日损”的说法。当然,外在的欲望与在哪个阶层也没有必然关系。一个富豪可以是少欲的,一个贫民也可以是多欲的,欲望与需求之间的差距,才是内心宁静平和的关键。这个世界是由阴阳组成的,好坏也是没有严格定义的,富豪们社会顶层的生活方式也是如此。所以,其实幸福感和阶层并没有必然的关系,但阶层的生活特质又会对幸福感有重大的影响,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