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市里,常常有这么一群默默无闻的人,你整日里和他们打招呼却不曾记住他们模样,然而城市里缺少了他们,便乱了套,老贾就是这样的人。他的工作是什么呢?他是门房大爷,说难听点就是看大门的,即使是如此简单的活,也需要些职业准则,譬如说要对小区居民时刻保持礼貌与微笑,热心解决居民的困难,同时还要时刻保持警觉,关注是否有可疑人员进入小区。下雨天,老贾要准备好石块和沙袋,摆放在积水处,好让行人顺利通过积水处。大暑天,他会拿出绿漆大桶,在里面灌好茶水,供居民解渴。
老贾从毛纺厂下岗之后,由于年级较大又没有一技之长,经熟人引荐,才获得了这个稳定岗位,十年的时间,小区居民对他也是赞不绝口,谁说小岗位上不能出人才呢?
近几年,老贾除了本职工作之外又多了项任务,那就是收快递,从早到晚能收几十件大小包裹,占据着他小小传达室里的半壁江山,他并不抱怨,反而觉得更有动力了。早晨八点,就有快递员陆续上他这里报道,一通电话之后,老贾拿起自己的御笔,刷刷两下,潇洒的签了字,颇有明星签名的架势。年轻的快递员拿到签名也是喜笑颜开,风一般的就要赶去下一个交货点,临走前老贾总要嘱咐他们一句:“骑着小电动别急,得让着大车,命是自己的。”
待他们走后,老贾带着老花镜,将包裹细细清点,记录在一本旧账簿上,等下班时分,居民们来他这里认领。
即便如此细致,仍然有些不自觉的“钉子户”,长期留在他的账簿上,少则两天,多则一周没人来领取包裹。遇到这种情形,老贾是即可气又好笑,既然是自己花钱买的东西,怎么就不着急取呢?后来他总结了这些“钉子户”的通病,不是太忙就是太懒!对于太忙的人,他一般会直接通知亲属来前来认领,对于太懒的人,他索性就自己送上门去,总之,放在他这里的包裹几乎能全部送到收件人的手上,除了一件。
这是件正方形的包裹,长宽均有三十厘米,住在他的传达室已经有一年多了,被称为“史上最难缠钉子户”。具体怎么个难缠法儿呢?首先,它没有收件人,收件人信息那一栏只写了小区的名字,老贾特地在传达室门口,竖起黑板找寻失主,可一直无人问津。其次,寄件人也联系不上了。刚开始是没有人员接听,而后干脆查询不到所留的手机号码。两头的人都找不到,老贾无奈只能找到第三方,就是寄件的快递公司。然而快递公司的工作人员却坚持说没有人联系过他们要索取包裹,况且依照公司规则,超过一年没人认领的包裹是要销毁的。老贾听到这个消息气愤的挂了电话:“好好的东西,怎么能毁了呢?”
就这样,这件神秘包裹仍旧放置在传达室里的角落,落满灰尘,等待着它的主人。一日,老贾打扫卫生,又记起了它,正发愁,就听见门外有人唤他。
“老贾,今天有包裹没有?”说话的是小区居民耿二,耿二因为没有正儿八经的事业,已经打了三十几年的光棍儿,至今还和父母住在一处,平时偏爱倒腾些古董,文玩,也算是能混口饭吃。老贾颇有些看不上他,见是他在门口召唤,只应付了两句,仍回到屋里来,却不想这位耿二也跟了进来。
“你进来做什么?出去出去,今天送包裹的没有来,我打扫卫生呢。”老贾有点上火。
“你这人怎么这样,我就是进来看看有没有包裹。”耿二边说边在屋里转,直到发现角落里那件神秘包裹,他停了下来,指着那件东西道:“还说没有?这是什么?”说罢就要去拿。
老贾连忙抢了过去,怒喝道:“这又不是你的包裹,不要乱动!”
“那是谁的?”
是呀,谁的呢?老贾说不上来,支吾着,又见耿二的两只小眼睛滴溜溜得转,像是心里在打什么坏主意似的,他索性挺直腰板,说:“寄给我的。”
“哦?里面是什么?”
耿二的追问让老贾十分为难,他做了一辈子老实人,撒谎都不能说周全。他只能支吾道:“老家送来的......我......也不知道。”
说时迟那时快,趁老贾发愣的时刻,耿二不知从哪里寻了把剪刀,已经把包裹的口划开了。
“你这个人怎么这样?”老贾这回是真生气了。
“这不是热心肠帮你忙么,你看看,里面是不是给你的?”耿二摆出一副无赖样,嬉皮笑脸的往包裹里面瞅。
老贾本想把口重新封上,可又一想,说不定这包裹里的东西能提供主人的信息,于是将计就计,把里面的东西拿出来。这是一件极为雅致的陶瓷制品,像碗却比碗浅,像碟却比碟大,青黄色的壁上均匀分布着裂纹,望之不俗。
“哎呦,这可是个宝贝呀。”耿二看见了庐山正面目,眼里放光,嘴里高呼,还贪婪的咽了两口口水。
老贾听他这么一说,也有些惊讶,便问:“不就是一个盘,有什么特别的?”
“姑爷爷,这可不是一般的瓷盘,递给我看看?”耿二从口袋里掏了半天,掏出了两只线手套,带在手上,方去接盘。他变了玩世不恭的模样,双手认真地托着盘,供奉圣物似的,仔仔细细的瞧了一圈,末了点点头,得意的说:“要是我猜得没错,这是宋代哥窑。”
“啥?”
“哥窑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纹之下也。依我看这盘是冰裂纹,哥窑可是名窑,存世珍品没有几个,它的兄弟现在还在故宫博物院的玻璃匣子里呢,你说这宝贝值不值钱?”
老贾听得是云里雾里,并没有说话,心想既然是值钱的玩意,就一定要保存好喽,所以将这个瓷盘裹了好几层报纸,锁进了抽屉里。
耿二不甘心,接着追问:“老贾,你准备怎么处理这个宝贝呀?我可认识专门收这种东西的人。”看老贾不理他,他自己也觉得没趣,便留下一句:“需要帮忙知会我一声。”甩着两个胳膊,迈着八字步走了。
俗话说,纸包不住火,何况是宝贝呢?没过两天,来来往往的居民都神秘的向老贾眨眼睛,听说你老贾发横财了?什么样的宝贝,拿出来给我们欣赏一下?刚开始老贾还礼貌的回答:“不要听信传言,我怎么可能发横财呢?那是别人寄存在我这里的。”后来,只要见到熟人,老贾就皱眉头,紧闭嘴巴。于是众人们又有了新的话题,老贾一定是得了无价之宝,最近在琢磨辞职呢,不然怎么对熟人也冷冰冰的呢?
这件事也惊动了电视台,一日,老贾照常整理包裹,忽然看见传达室窗前有个扎着马尾的年轻女孩朝他挥手,以为她是在找人,便前去搭话。那女孩拿出了自己的记者证,说明来意,这回老贾是真的哭笑不得了。
女孩说:“我们听说这个小区里出现了一个神秘包裹,包裹里是件无价的古董,有这回事吗?”
“算是有吧。”
女孩听了这话,眼睛亮了起来:“这件古董能让我拍张照片吗?”
老贾有些犹豫,女孩接着说:“您放心,我们不会公开您的私人信息。”
老贾这才把那件瓷盘取出,让女孩拍下照片,他本以为事情就这样结束了,哪知,第二天,那女孩仍旧出现在了小区门口,这回她后面还跟着两个人,其中一人正举着摄影机对着他,那黑洞洞的镜头像是要把一切都吸进去,老贾不由打了个冷颤。
女孩笑盈盈的给老贾介绍道:“我们台领导觉得这个瓷盘很有新闻点,让我们详细报道,这位是台里的张摄影师,我们还邀请了有经验的鉴定专家。”
站在她身后的黑衣男士向前一步,举起手,简单与老贾握了握,直截了当的说:“你好,我姓张,请问东西在哪里?”
老贾本想讲清楚这件包裹的来历,然而还未开口,女记者已经轻车熟路的带领大家进了传达室,这些话只能憋回肚子。
“能否请我们的这位鉴定专家鉴定一下瓷盘?”
“哦,哦,请便。”
张专家从上衣口袋里取出了一副眼镜,带着丝绒白手套,开始了他的工作。电视台来采访的消息传播的很快,不一会儿小区的居民都聚集在传达室周围,众人焦急的伸着脖子向里面望。摄影师将镜头对准专家,只见他微蹙眉头,锐利的目光在瓷盘之上流转。
女记者轻轻得问:“张专家怎么样?”
张专家把盘子放下,慢条斯理的擦着镜片,他抬眼瞥见门口黑压压的人群,微微一笑道:“大家都回去吧,这里没有哥窑,那不过是件仿古的盘子。”
众人哗然,女记者也说不出话,唯独老贾哈哈大笑,他一步跨到摄影机前,面对着镜头说:“刚好,我来发个寻人启事,这件包裹是一年前到这里的,当时没有写明收件人是谁。我寻找了很久仍然没有线索,包裹里是件仿古的瓷盘,请看到这条消息的同志尽快与我取得联系。”
一个月后,小区的生活回归了原样,依旧没有人来认领瓷盘,唯一的变化就是老贾账簿上的“钉子户”几乎绝了种。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经历了瓷盘风波后,小区居民们私下里流传,别看老贾表面上老实,其实背地里专爱拆放置久了的包裹,谁知道他之前藏下多少好东西呢?所以,只要有快递到了传达室,不用人催,收件人就急匆匆的前来认领,生怕包裹长了翅膀飞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