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学者陈澹然曾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这一番充满了辩证思维的话语告诉世人,战略思维是领导者、担任领袖的人必备的,因为领导一项重大活动的人,是否具有战略层面上的谋划和指导,将直接影响这一活动的走向与结果。
有人认为,战略的起点是理想、顶点是哲学。正如西方现代战略大师、法国的博福尔将军在其《战略绪论》中提到:我深信战略也像所有的人和事一样,其支配和引导力量必须是理想,而那也将把我们带入哲学的境界。王凤仪(1864—1937年)是位农村长工,未曾读书,因笃行忠、孝,自诚而明。年三十五,往救友人杨柏,行至中途“黑夜见白日”明道。三十八岁,父逝世,守墓至百日,大彻大悟,发明性理疗病法,讲病化世,普度群伦。
王善人讲道,语似俚俗,而意境深远,均由自性中所流露,不拘经教,权宜说法,活泼自然,不仅足为圭臬,且为经天纬地之大经大法。其要旨在教人尽忠孝之道而化性立命。实行“去习性、化禀性、圆满天性。”“止宿命、了阴命、长天命。”王善人常说:“人是什么性,就有什么命。木性人招难,火性人受苦,土性人受累,金性人受贫,水性人受气。(以上为五阴性)”又说:“身界人主贱,心界人主贫,意界人主富,志界人主贵。”说明人生的富贵贫贱、否泰苦乐,都掌握在自己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