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一鸣从警记》:工地盗窃悬案,背后的真相竟是……

你眼中的警察是什么样的呢?是不是跟我小时候一样,常常不自觉地把他们当做福尔摩斯了:电瓶被偷了,孩子走丢了,钱被骗了,车被刮了……只要找到警察叔叔,这些都是小问题,他们分分钟能摆平。

然而,警察并不是无所不能的千手观音,实际上他们也是普通人,只是从事的职业比较特殊而已。

他们每天遇到稀奇古怪的事情数不胜数,不涉案的鸡毛蒜皮一箩筐,轻微涉案的纠缠不清,重大涉案的反反复复。而且不管陷在哪一处,都被熬得精疲力竭。

而普通人只要是报案,公安就得接,有案必查,有查必果。而没有结果的,只能是警察扛责任了。

很多时候,老百姓满怀悲愤地跑去派出所报案。结果望穿秋水,案子就是迟迟没有动静。不是他们不够努力,而是类似这样的案子多如牛毛。而辖区人手不够,一件压着一件,案子都堆成山了,他们实在是忙不过来。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个有些玄乎的案子,来自这本书《马一鸣从警记》。顺便带大家了解一下,侦破一件案子,有时候是靠运气,有时候是靠实力。而有时候啥都靠不上,案件会走入死胡同,停滞不前。

在一件案子没破之前,警方抓耳挠腮,也会百思不得其解。可等真相浮出水面的那一刻,人们才发现,原来案子也没想象中那么复杂。绝大多数谜底都有水落石出的那一刻,只是侦破的时间长短不一而已。

01

故事背景介绍

三个还没毕业的小警察马一鸣,郝昂扬,肖景辰,被分到了一个园区实习。附近的工地里经常丢失钢模板,钢构件,师傅徐丑虎给他们仨三天的时间去破案。

这个地方开展城中村建设有一年多了,而周围的环境犹如一团浑水。有的地方在拆房子,有的地方在建房子。开发商都有好几家,而施工队更是多达19个。两三千名工人,来来往往的流动人口,更是不计其数。

正是这种凌乱不堪的环境,导致发生在此地的治安事件层出不穷,光是盗窃案就有四十多起。目前,巡逻队已经抓了二十多个嫌疑犯。可还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失窃案绵绵不断。

老大给这几个菜鸟布置的的任务是,就算是瞎猫逮死老鼠,三天内也得侦破一件案子。

在这些报失的案子中,丢失最多的就是钢模板。这玩意儿老沉了,面积又大,一块得一二十公斤,相当于两袋大米的重量。要是扛出去卖给收破烂的,走上几十米都得累死人。

三个菜鸟研究了半天卷宗,也理不出啥头绪。坐在屋子里空想,也不是个办法。三天内揪出一个贼,这也真是为难实习生了。

这天晚上,下了一夜的雨。他们仨沿着工地,认真地巡逻了一番。这种鬼天气,别说贼了,连个人影都看不到。

从门口往工地里面看,到处坑坑洼洼,道路泥泞失修。除了大块头的泥头车和大铲车,正常车子开进去都要歇菜了。

可这地方老丢东西。离奇的是,失窃的钢筋、构件这都几十吨了,怎么运出去的呢?更奇葩的是,去年12月份丢了一批弧形板。一块净重412公斤,这得要多少个贼才能抬得动呀?

还有钢模板,又重又大又显眼,如果拿到附近的废旧金属回收的地方卖,似乎这条线索可以挖下去。可是,前面的同事都查了好几遍了,而且最近一个点,离这里都有9公里远。

除非用车子装好了,拖到很远的地方,再拿去变卖了。这样才不容易追查到赃物。问题是,眼下这种泥巴路,别的车子也开不进来呀。大伙的思路就僵在这里了。

02

走访现场

如果是家里遭贼了,我们还知道保护现场,让警察来勘察一番,看能不能顺藤摸瓜,从中找到一些端倪。而且,如果要获得一手信息,住在旁边的人基本上都是固定的。警察可以走访周围的邻居,多少能了解一些细节。

可像这种工地丢东西的案件,最棘手了。找相关人员问一圈,那是大海捞针。工地上最早报案的施工队,早就完工撤离了。即使是没有撤离的,也忙活其他的事情去了。

而做工程也是很有讲究的,不同的工种是分批进入施工现场的。钢筋工,建模工,机械工,安装工等,工种划分得很细。

跟我们家房屋装修的那些师傅一样,有水电工,铺地板的,做门套的,刷墙的,都是一茬一茬地进行。而来工地干活的这些人,干得长的几个月,短的个把月,有的不到一个月就完工,赶往下一个场地了。

三个菜鸟走一圈下来,想要寻找案发时的相关工人,结果到哪儿都是一问三不知。报案的,作案的,全都是无迹可寻。这种破事烂事,要想侦破实在是太难了。

03

查监控

有人说,现在不是到处都有天眼吗?查监控不就大功告成了。然而,施工现场监控数量有限。关键的几个出入口都有监控,但也不能覆盖到整个工地。不过,离这个工地两公里外,周围就有密集的监控了。

查监控,当然是最简单的法子了。可是前面的同事都查了好多遍了,找不出任何破绽。如果是外面的小车停在门口收赃物呢?这条线索也行不通。

首先,一块钢模板当废铁卖,小打小闹的也卖不了多少钱,而且风险极高。除非是卖给对口的下游,要价才能高点。可这玩意儿用途又很窄,也就盖房子才会用到。

其次,收破烂的地方,也没那么大的空间去囤积钢模板,还容易暴露目标。最后,就算是三轮车,面包车,轻卡之类的,若想熬过工地里的那段破路,车胎早压瘪了。

会不会是工人自己偷的呢?他们在工地上干一天活,一个人工钱都有两三百。一两块钢模板偷出去,也卖不了多少钱。如果是几十块几百块地偷,也不现实。因为现在施工队对施工要求也很严格,不同施工队的施工区域都有规定。

这个事,查来查去就很蹊跷。难道丢失的钢模板会长了翅膀,自己从工地上飞走吗?这也太邪乎了!

还是扩大范围,继续查监控。他们仨跑去数据中心,想挖点新东西出来。不料,这边的工作人员说,他们派出所老早就将工地附近的监控,提取十几次了,仍然一无所获。

不管怎么说,这三个菜鸟还是不死心,他们将所有的监控都过了一遍。

现在,他们已经排除了所有的可能性。那么唯一的指向就是,工程车自己将赃物拖离施工现场的。可是,他们自己就是报案方,这个逻辑也说不通呀!难道是报假警,或者说是贼喊捉贼,监守自盗?就像某些杀毒软件一样,玩同样的套路?

他们顺着这个思路往下捋了捋,一个大的工程,这种地段楼面价都5万起,究竟谁在里面获利呢?这个项目涉及到了很多公司参与楼盘的建设。

开发商发包给施工方,施工方又把手头的活,分发给不同的包工队去干。而这里面根据工作流程,又涉及到不同的上下游。材料供应,现场施工,监理都属于不同的利益方。

有没有可能其中两个单位联合一起搞鬼,让另外一方买单呢?当然,这都是猜测,没有真凭实据,就没法找出幕后黑手。

04

真相让人大跌眼镜

现在侦破的方向就是施工队,重点放在工地里进出自由的司机身上。从拉货的工程车上入手,看看能不能从这里找到突破口。

很快,他们把目标锁定在一个48岁的重卡司机身上。因为通过调查,这辆车有些不太寻常。

正常清运建筑垃圾的泥头车,灰头灰脸。而这辆车是干干净净的。最奇怪的是,一般晚上运垃圾的车,司机得拉七八趟。而这辆车拉一趟,速度也太慢了,居然要2小时。

疑点是有的,但是证据全无。这个大货车司机也是头一次被传唤到派出所,紧张得手都没地方放。

刚开始,马一鸣有一搭没一搭地跟司机拉拉家常,得知他在家是一个上有老,下有小的顶梁柱。中年人最害怕的就是,自己倒下了,家里其他人无依无靠。

随后,马一鸣连诈带吓,从司机内心最脆弱的地方,开展攻心战略。几次三番下来,没想到这个中年汉子大把大把地落泪。他全部招认了,承认钢模板和钢管是老板逼着拉的,不干的话,就扣着工钱不给。

真相居然是这样的?!司机王军交代,他拉的这批货是工头安排好的,让他伪装成建筑垃圾清运车辆,混在车队里。而失窃钢模板的去向更是让人大跌眼镜,居然是一家钢模板租赁公司。

公司的名字不奇怪,震惊的是,这家公司就是给工地供应钢模板的供货方!一边把自己的钢模板放租出去,一边又勾结工人,把工地的钢模板偷回来!

我寻思着,这些钢模板来了个往返几日游。从工地出发,在一个没有摄像头监控到的垃圾清运站,短暂停留。最后又原封不动地回到仓库里趴着。

这么说下来,逻辑就比较通顺了。采购方和施工方不是一个单位,施工队都是外包的。而租赁钢模板的公司和施工队,里应外合拉走钢模板。然后,施工队报失。回头开发商只能重新补齐钢模板,不然耽误了工期。租赁公司又把货给拉过去。

这样的话,那些丢失的货让租赁方赚了两次的钱。原来,这个报案的施工队,自己就是贼伙中的一员!怪不得人家屡屡报案,也不催着破案。贼喊捉贼,活见鬼了!施工队居然还有这种骚操作,我也是开天眼了!

有人问,开发商为什么自己不囤货呢?因为在工地,钢模板这种东西都是按吨买。这玩意儿可以循环使用,要是买多了,也不好处理。干脆交押金找租赁公司,用多少货就租多少。到工程结束了,货都退回去,再一起结算。

谁能想到,一个藏污纳垢的工地里,竟然藏着这么多弯弯绕绕。而暗怀鬼胎的人,总能找到漏洞,为自己谋取私利。

05

写在最后

这个案子,写到这里基本就要告一段落了。从运输的司机身上,撕开了一个口子。现在就是循着链条,往上一步步找出真凶。后来,参与作案的人都被抓进来了,这中间也是很费了一番功夫。

让人哭笑不得的一幕是,最近一年里,开发商屡屡抱怨派出所,老是不破案不追究。而现在追究得太狠了,一石激起千层浪。把工头和工人都逮进去了,又影响了工程进度。

现实生活中,五花八门的案件更多,可能性质上没那么恶劣,也没有工地失窃案那么复杂。可是侦破每一件案子,都要花费警方大量的时间。

作为一个普通老百姓,谁都不希望频繁与警察打交道。但警察,作为国家赋予的守护者,他们是我们安全的最后防线。我们能做的,不仅仅是要依赖他们的保护,更要学会自我保护。

多一份警惕,少一份侥幸,让那些心怀不轨的人无机可乘。这样,我们才能少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因为,现实生活中,并不是每个案件都能遇到福尔摩斯,也不是每个受害者都能等到正义的曙光。

共勉。

个人水平有限,不排除观点存在偏见和错误,有些东西大家没必要争论,求同存异就好。

猜你喜欢:

01 扎心了,ICU病房里的生死抉择,是倾其所有,还是甘愿放弃呢?

02 婆婆不给带娃,儿媳妇不给养老,你觉得行得通吗?

03 盘点2024年我读过的那些书,系列三--醍醐灌顶篇书单

04 大S突然撒手人寰,到底苦了谁?

05 真实的唐伯虎,不是风流倜傥,而是孤苦潦倒,甚至装疯卖傻……

06 《哪吒之魔童闹海》--龙王终于醒悟了:爱孩子,就要成全他,让他按照自己的喜恶,过好这一生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