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篇饱含深深的故土情节和民族深情的诗章,也是一首吟唱着对故乡与亲情那绵绵无尽眷恋的歌曲。这就是《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原唱是有着“草原上的夜莺”称号的已故蒙古族女中音歌唱家德德玛,词作者系已年逾八旬的蒙古族当代著名女诗人、画家、散文家席慕蓉。
席慕蓉创作之背景与生平、情感,三者紧密相系。她生于乱世,自幼离乡,漂泊多地,后徙至台湾。这漂泊之经历,令她对故乡的思念愈发深沉。
直至数十载后,她终得归乡,重回那片令她魂牵梦绕的草原。“如今终于见到辽阔大地,站在芬芳的草原上我泪落如雨……”
其生平多彩,文学成就卓越,然无论身处何方,心中对故乡的那份牵挂,始终未变。
于情感方面,她对亲情尤为珍视。这份深情,尽融于曲中之词。
只要谈到“原乡”“乡愁”这些字眼,席慕蓉丰沛的情感便会如同黄河之水一泻千里,冗长且夹带泪雨倾盆的叙述,常常让旁人不知所措。就像她的挚友、散文家张晓风所讲的那样:“席慕蓉与好友见面有一个大麻烦,那就是她会无休无止地谈论内蒙古……”所以,那日聊天时,朋友们往往故意将内蒙古的话题放到最后。
“我也是高原的孩子啊,心里有一首歌”,此句不只道出她对草原的深情,更显其对故乡与亲情之执着。
“父亲曾经形容草原的清香,让他在天涯海角也从不能相忘;母亲总爱描摹那大河浩荡,奔流在蒙古高原我遥远的家乡”,这朴素之词句,蕴含着她对父母的敬爱与对故乡的无尽思念。
“虽然己经不能用,不能用母语来诉说,请接纳我的悲伤 我的欢乐……”漂泊多年的孩子,已经不会自己的母语,这种哀伤,连我这个不是一个民族的人每一次听时,都犹如亲生经历过一般,久久难以平复。
不同歌者之演绎,为此曲添上各异之魅力。
德德玛之演唱,宛如一阵草原之清风,携着清香,将乡愁与亲情轻轻吹入人心。
廖昌永之歌声,恰似深沉之鼓点,敲击着人们的心弦,让人感受到亲情之力量。
腾格尔则以其独特之风格,如草原上之狂风,掀起人们心中对故乡的满腔热爱。
此曲在席慕蓉之笔下,已成永恒之经典。
它让我们于这喧嚣之世,寻得那份宁静;于漂泊之途,觅得那份温暖。
它非仅是一首歌,更是对故乡与亲情那永恒眷恋之寄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