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本面死而生、探寻生命意义的书。
作者保罗可能是最出色的神经脑科医生,让我联想起漫威的奇异博士。他有最出色的成长历程:出生于医生家庭,从小生活在美国荒漠地区(拉斯维加斯附近),接触沙漠的自然环境和各种奇特的生物,以及母亲培养起他浓厚的文学素养。当他斯坦福大学主修英语文学及人体生物学即将毕业,他意识到自己对于生理与道德、文学与哲学的思考,他决定弃文从医(在好的时代,弃文从医更能造福人类,这与弃医从文一样道理),从事科学探索。在预备医学院的时间,他又抽空读取剑桥大学科学史与哲学研究硕士学位,最后在耶鲁大学完成医学博士学位,成为斯坦福医学院神经外科医生。36岁,当他感觉正一步步走向人生的巅峰,即将获得斯坦福医学院外科教授职位并主持自己的研究室。却被确诊患上肺癌,在生命最有限的时间里,面死而生。
1.当时间成为最稀缺的东西,“如果还剩下三个月,那就全部用来陪伴家人;还剩下一年,可能会写本书;有还十年,就回去救死扶伤。”而实际上,保罗即使知道自己生命的有限,也不清楚准确的期限,对未来的绝望比对死亡的恐惧还要难过。从确诊到最后生命的逝去延续的22个月里,保罗所做的事情:找到最优秀癌症领域的主治医生,配合治疗延续生命;回到手术台,完成医生6年的住院医生职务;与妻子一起生育小女儿卡迪;利用空余的时间完成写作;最后,在亲人朋友的陪伴下告别死去。
是这本书最真实的生活记录,有作为科学家的理性,文字朴实不失优雅;也有文学家的感性,对医生理想的思考,对人类生命核心价值的思考,比如说爱与信仰。
2.科学与信仰,不可否认,科学造福人类,但是过于冰冷。因为“科学无法用来解释人类生命中最为核心的方面,希望、恐惧、爱、恨、美、妒忌、荣誉、软弱、奋斗、痛苦和美德。”科学探寻未知世界,而哲学探寻生命意义。人是理性与感性的共同体,而保罗也一直在感性与理性之间切换。从一开始热爱文学,到严谨的生物科学、人体医学,到最终又回到基督教的核心价值:牺牲、救赎、宽恕。
3.当手术刀没有用武之地,外科医生唯一的工具,就是语言。这是我对于书里对医生职业的描素印象最深的场景,“我的最高理想不是挽救生命,而是引导病人或家属去理解死亡或疾病。”要是一个病人脑出血,救不了了,送到医院,神经外科医生与家人的第一次谈话,可能永久决定他们对这场死亡的感受,有可能是平和地接受"也许他应该走了",也有可能是痛苦的遗憾“那些医生根本不听我们说!他们都没努力去救他”。
医生,是接触死亡的职业,书里有很多关系医生职业的描述,比如说,第一次解剖人体;第一次上手术台;第一次死亡病例;弱小的早产婴儿还来不及感受世界就匆匆逝去;对于医生的高强度工作时间与压力的叙述;
一口气读完,最大的收获是感受。虽然作者已经逝去,他的理想留在字里行间,与未来对话,这是文字的力量。
我非常喜欢这个书名<当呼吸化为空气>,还有它的英文 when breath becomes air.
5颗星,可以买一本放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