唯仁人放流之,迸诸四夷,不与同中国。此谓唯仁人为能爱人,能恶人。
碰到这种嫉贤妒能的人,对国家危害最大,有仁德的人必须深恶痛绝之,把他们驱逐,流放到四夷,不让他们居住在国中。因为对这样的人要严加防范,不是你简单地不用他就行了。他会造谗结党,倾陷害人。所以一定要把他撵走,撵得越远越好。
这就是仁者的“好恶之道”。“唯仁人能爱人,能恶人。”只有仁者能真心地喜欢某人,能真心地厌恶某人。或者说,能帮助人,也不怕得罪人。好恶之心,人人都有。但是自己先有了私心,好恶也不得其正。因为有所谋求,或有所顾虑。喜欢的不敢表白,厌恶的,假装符合。
为什么我们总觉得做人太累,就是因为自己有了私心,有了谋求顾虑,那就累了。无欲则刚,无求则乐,少一分私心,多一分自由快乐。
仁德之人,对于喜欢的人必会发扬光大,光明正大地喜欢;对于厌恶的人,必是希望人人厌弃。能把自己的好恶说出来,也是正义,好恶得其正。如果好恶都符合,对谁都取悦,跟谁都一致。这样的人必有所图。
一个人他应该立场坚定,形象鲜明,表里如一,一以贯之,始终不变。这样,与我志同道合者,我们一起来;与我道不同者,我就敬而远之。这才叫个人。
见贤而不能举,举而不能先,命也。见不善而不能退,退而不能远,过也。
命,在这里是“慢”的意思。
贤人能利国家?在上位的人,如果不知道他是贤人也就罢了,但明知道他是贤人,却不能举用;或者虽然举用,又迟疑延缓,不能早先用他,这就是以怠忽之心待贤人,就是慢。
要是明知道他是不善之人,却不能罢黜,或者虽然罢黜,又优柔容隐,不能退得远远的去。那就是以姑息之心待恶人了,这不是过了吗?
对贤能的人任用要快,不要怕出错,因为你很谨慎地选出来的人也可能会错。也不要觉得他还不成熟,把担子给他挑上,他就成熟了。人的成熟不是等来的,而是在挑战中练出来的。
对害群之马也要罢黜得快,他还会把其他人带坏,或者让贤者气郁。所以,用人罢人都要快。
好人之所恶,恶人之所好,是谓拂人之性,灾必逮夫身。
那乱政之人,是人所共恶的,本该退而远之,却因为他能投其我所好,满足我的私欲,反而去信用他,这便是好人之所恶;那尽忠为国的善人,是大家都喜欢的,本该举用他,却因为嫌弃他拂逆自己的私欲,反而疏远他不用,这便是恶人之所好。
好恶本是人的天性,大家都喜爱,你却厌恶;大家都厌恶,你却喜爱,这就是违背了人的本性;违背了人性,就失去了人心;失去了人心,就丢了天命,将见丧家败国,灾害必及于其身。
在上位者,要特别注意自己的好恶。因为你周围的人都会研究你的好恶,迎合你的好恶。对于喜欢与不喜欢,不可以不慎重,因为这是民众的表率。领导的爱好,很可能会给奸邪之人带来机会。
人是有理性的,但归根结底是感性的,管理自己的好恶,修养自己的好恶,改变自己的好恶,这就是功课。
是故君子有大道,必忠信以得之,骄泰以失之。
君子是在上位的人。君子要有大道,这大道,是指居上位而修己治人之道。就是絜矩之道。一定要尽心,才算真正的竭尽全力,尽心尽力,这才叫忠。要是骄傲放肆,就会被人民离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