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听到“暗箱”这个词儿,是在古典的《跃迁》这本书里,有一章专门讲了高手的“暗箱”,里面讲了一个故事做引子,为什么画家的画如此逼真,就像真的一样。有没有可能是运用了“暗箱”,比如拍照技术,对照创作,达到逼真的目的。
引出结论:高手运用规律,放大个人努力,获取更大价值的成功。
在《认知觉醒》里,有专门的一章讲了关联:高手的暗箱。这里讲的是,学习高手都是将获取的新知关联到自己已有的旧知,形成稳固的知识晶体,最终构成认知体系。(体系的本质就是用独特的视角将一些零散的、独立的知识、概念或观点整合为应对这个世界的方法和技巧。)
“知识的获取不在于多少,而在于是否与自己有关联,以及这种关联有多充分。”
没有人不想成为高手,所以成功学才会盛行,而认知类的书籍会告诉你,高手并不天生就是高手,而是掌握了某种“暗箱”,而这个“暗箱”,作为普通人的你,也可以拥有。拥有撬动杠杆的支点。
掌握什么规律,能做哪些关联,得有几个前提条件:
1、你得有一个足够专注的领域。你喜欢啥,爱琢磨啥,注意力在哪里,能量就流向哪里。这是你手中的“锤子”,把其他关联的事物都看作“钉子”,能为你所用的东西才会变得更多。
2、你得有足够多的输入。有人说一到真章的时候,就脑子一片空白,啥也想不起来,谁来都是白塔白。读万卷书也好,行万里路也罢,逮个高人刨根问底儿更可。“输出倒逼输入”,没输入咋逼你也输不出来啊。
最后,千万别忘了给自己个儿来个复盘(就是看看能关联到啥啊)
3、你得做个“好奇宝宝”。牛顿被苹果砸了,就好奇问,为啥啊?苹果砸到你,你问,谁TM砸我?
55`C保温杯的创造者,是一位宝爸,因为孩子被沸腾的热水烫伤而思考而生的产品,成为大爆品。
伟大寓于平凡之中,不起眼的小事儿引起的思考和启发一定抓住了,“知常明变者赢 守正创新者进”。
4、你得多问自己一句“只能这样吗?”。很多人学了很多模型,做了很多学习认证,是否有问自己一句,“只能这样吗?”,还能做哪些变化?这句话,其实就是逆向思维的精髓,当你在脑海中设置了和这个提问“开关”,就会主动寻找与目前知识相连接的内容,然后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晶体,这些晶体连接起来,就会生发出不一样的东西,创新也就发生了。
就比如,芭芭拉的金字塔模型,好多人在讲,有人就重新解构了模型,建构了自己的表达逻辑,可以形成课程,还可以出书。
产品创新、品牌创新、流程创新、组织创新等等,都有逆向思维的身影,没有那么多的颠覆式创新,更多的是基础旧知的微创新。
日拱一卒,不断的刻意练习,积累自己的知识晶体,相信你会突破阈值,实现创造性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