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夏的味道
时间在我的内心注入一道光,在某个路口,我的记忆不再混淆,我的心情不再沉沦,微风吹过发梢,夏天的故事从此拉帷幕。
那日,阳光正好,我携着五月的葱茏与致远读书会的老师们初逢在美丽的翠湖畔。我们并肩漫步湖边,听鸟语,闻花香,风里满是清香的味道。每一个点头示意,每一个招手微笑都是那么轻松而美好,让我不由自主地靠近。在那温暖的初夏,在那温柔的瞬间,仿佛整个世界都如翠湖的湖面宁静而清澈。
湖边的树林、竹林掩映在一片苍翠欲滴的浓阴之中,阳光透过树叶的缝隙,洒下斑驳的光影。月季花竞相开放,红的、白的、黄的、紫的交织成一幅绚烂多彩的画卷。凉亭边的蔷薇与紫藤相互缠绕,分不清谁是谁的茎,谁是谁的花,好似在诉说着那些温宛的情话。成群的蜜蜂和蝴蝶也赶来凑热闹,不停地在花间穿梭忙碌着。湖面上还有几只黑天鹅在水中来回游弋,自由嬉戏。
那日下午,我第一次走入读书交流会的会场,心情十分忐忑。虽说我从教三十余年,也是城墙上的那只老麻雀了,经历了无数次优质课、展示课的锤炼,但初入致远,陌生的面孔、陌生的环境让我多多少少有些许的不自在。另外,我的写作水平实在太一般,虽然平时偶尔喜欢提笔挥墨,那纯粹是自娱自乐,不讲章法,任意涂鸦,实难登大雅之堂。
当我坐在台上,拿起话筒作自我介绍的那个瞬间,我见到了我的老朋友、老领导熊宝珍老师在台下示意点赞,给我鼓励,我那颗揪着的心渐渐平静了,原本紧握话筒的那只手也慢慢放松了,声音变得温柔而有力。再看台下参会的老师和同学们,他们的眼神中充满着对文字的热爱和敬畏,也充满着对我这个新会员的信任、欣赏与友好。当我的作品交流完毕之时,会场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
自从进入读书会后,老师们精彩的文笔,美妙的诗篇让我目不暇接,我仿佛是一位求知若渴的孩童,用力吮吸着各种养分,笔耕不辍。读书会也一次又一次给我展示的平台,这倒并不是我的文章写得也多好,而是读书会对我这个新书友给予了极大的尊重、鼓励与托举。
记得在《遥寄锦书来》的那期读书会上,熊会长用近千字的文字来点评我的那首诗,深情而温暖的点评至今萦绕耳畔,他把我的无奈,伤感,惆怅与坚强表现得淋漓尽致,并称赞那是一首爱情的绝唱,是一首沉重、浪漫、凄美得让人心痛的情诗。
当我的一篇随笔《处暑》传给严锦川老师时,他老人家更是以一篇《美哉处暑》把我未表达的情感和盘托出。严老师不仅读懂了我的言外之意,同时也从专业的角度解读我文中提到的昆明的秋为什么比湖北的秋来得更早些。
还有方晔老师,他本是我恩师的同学,也是我闺蜜的恩师,所以平日我喜欢跟他调侃他是我的叔伯老师。可实际上,他才是我真正的草稿箱老师,我的每一篇习作都离不开他精心地指导与打磨。有时一个用词是否合适,一个语段是否需要作调整或删改,还有文题怎么定,我们都要讨论好久。
更别提千里之遥的冯澜老师了。虽未谋面,但又似相识已久。当我的小作传给他时,他总能提出各种合理化的建议。他肯定我的语言美,结构好,但在描写上缺乏深度与广度的认知。那篇《因为爱所以爱》的最后一段就是在他的指引下,悟出的人生哲理。
都说前世五百次回眸,才换得今生一次擦肩。而我与读书会这一群老师的相遇、相知、相惜,定是老天在佛前千万次的叩首,才换得这样的缘分。这缘分像是初夏时光中酿出的那口甘甜的清酒,滋润着我的心田。从此,我的天空风和日丽;从此,我的世界灵动美好;从此,我的眼中蓄满希冀。老师们的每一次点拔,每一句鼓励如同一曲轻柔悠扬的乐章伴着初夏的风吹拂过耳畔,细腻而清澈,融化了积压我心中多年的冰封,治愈了我曾经的痛楚。
此时此刻,春已去,夏又来,我再遇读书会,不渴盼山高水远的懂得,也不企求细水长流的陪伴。只愿某年某月某日再回首,我们能相视一笑,也能忆起初夏的味道如此甜蜜。原来夏天的故事,有你有我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