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实现的预言,是武志红老师专栏中的第一课,从《巨婴国》开始,我就成了武老师的粉丝,当得知《得到》APP上上线武老师的心理学课程时,我第一时间就订阅了。在这第一课中,武老师再次以清晰的思路和让人通俗易懂的比喻带领我们走进心理学的世界。
【自我实现的预言】一旦你说了一句话,因为人类最本质的自恋需求,你会把事情朝这句话预言的方向去推动,以此来证明,你是对的。这就是自我实现的预言。
以上是武志红老师对于“自我实现的预言”的定义。为了让读者们能够真正理解这个概念,武老师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阐述:
①自我实现的预言其实大部分都是对体验的提炼和总结。所以,不管是觉知你的预言,还是要改变你的预言,都需要从体验入手。
②如果你想要更积极的自我实现的预言,就需要寻找机会,给自己制造机会,体验到那个更积极的预言。比如制造自己能够考取北大的机会来提升自己的预言实现的机会。
③问问自己,我希望的那种自我实现的预言是什么?我过去在什么时候体验过?然后好好调动你的回忆,让自己体验当时的感觉。
④如果自己暂时没有现实的体验,那么,你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就去和什么样的人接触,他们的体验会很容易地感染到你。比如,如果你想要自己创业,但是此时你还是打工仔,那么,你可以通过去接触身边有创业经历,甚至是有成功创业经历的人,加强与他们的连接,通过连接不同的人来体验与众不同的世界。
关于自我实现的预言,在我身上的的确确发生了,有帮助我突破的,也有让我变得消极的,在这里举几个例子:
①高考的时候,其实在高考前的两次模拟考试,我的成绩排名就是个二本大学的成绩,然而在第三次模拟考试的时候,也就是最后一次考前模拟考试,我考了接近厦大的分数,虽然那时候学校有传言说第三次模拟考试是为了给大家信心而故意降低考试难度来提高总分,但是,我没有相信,我坚信自己有机会考上一本大学,甚至是可以冲一冲厦大,这样的信念增加了我复习的效率。最终高考结果,我上了一本院校,也是高三以来,除了最后一次模拟考试外成绩最好的一次了。
②这个是属于消极的自我实现预言了。在保研之后,为了专心科研,我不参加学生组织,不关心奖学金评选,并且认为所谓的“优秀”评选与自己无关,渐渐地,也就从本科时候还蛮出人头地的状态变成了研究生阶段的“nobody”。
对于打破消极的自我实现预言,我觉得通过更新周围的朋友圈很有帮助,就像武志红老师说的,多跟你想要成为的人接触,多跟你羡慕的人接触,像他们一样想问题,看待周围的世界,那么,你自己原本无法通过自己来改变的自我世界将被动摇,被牵引,因为,你看到了你周围活生生的朋友成功的例子,你自己就不觉得达到那样的状态有多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