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日本]岸见一郎、古贺史健
2021年的第二周,与你分享的书是《被讨厌的勇气》。
这是一本介绍心理学家阿德勒个体心理学观念的书。全书采用对话体写成,书中借用青年的口吻提出当下绝大多数人都会遇到的生活问题。比如:
你想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但又认为自己能力不足。
你想成为一个乐观开朗的人,却觉得这是性格问题,自己无力改变。
你想变得自信坚强,但每当和优秀的同龄人相比,却又觉得自己一无是处……
总之,在青年看来,这个世界充满矛盾,人生根本无幸福可言。
在书中,哲人与这位被问题困扰的青年进行了五次谈话,一步步解开了他心中的疑惑,当最后一次谈话结束后,青年人不禁自语道:“世界很简单,人生也是一样!”我总结了本书的3个要点,与你分享。
1.一切都是你自己的决定
在书的开头,作者用青年人和哲人讲的两个故事得出的不同结论,引出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基本概念:目的论。
青年向哲人说起这样一件事:他的一个朋友因为多年不出门,导致他现在即便真的很想出门,却也出不了门了。因为他只要一出门,就会出现心悸、手脚发抖的症状。他认为,很可能是朋友在过去的生活中遇到过心理创伤,才导致他不敢面对外面的世界。而这种经历是他的朋友无法改变的,所以也只能接受现在的状况。哲人却说,他的这位朋友之所以不出门,是因为想得到家人的照顾。而且他也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
在多年之前,哲人遇到过一位向他求助的女孩。她患有脸红恐惧症,虽然内心很想向自己心仪的男生表白,但只要一到关键时刻,就会脸红到说不出话。这导致她一次次失去了表白的机会。她为此感到痛苦,并真心地希望哲人能帮他治好这个病。但哲人告诉她,其实让她不能表白的根本不是脸红恐惧症,而是害怕被男性拒绝,害怕被他人否定的心理。认为与其陷入那种窘境倒还不如一开始就不与任何人有关联。
也就是说,不管是青年的朋友还是哲人遇到的女孩,他们问题的根源都是有“目的”的,这个目的就是:“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这与人们熟悉的弗洛伊德心理学的原因论恰好相反。在弗洛伊德心理学看来,人的一生是线性的,我们当下的状态都可以在过去的人生经历中找到根源。比如,内心脆弱敏感的人,很大概率是童年时期留下的心理阴影造成的。但在阿德勒的目的论看来,所有这些看似无法克服的原因,都是当事人不愿改变现状的借口。
作者认为,一个人之所以不想改变,是因为这会给他带来”好处“。如果选择新的生活方式,那就既不知道新的自己会遇到什么问题,也不知道应该如何应对眼前的事情。未来难以预测,生活就会充满不安,也可能有更加痛苦、更加不幸的生活在等着自己。而如果选择保持现状,即使有各种不满,但是能过得更加轻松、更加安心。也就是说,决定人生走向的,不在于“发生了什么",而在于“如何诠释"。
——不要被自己过去的人生经历所束缚,人生是由自己决定的,而不是过去的经历。
2. 正确的待人处事之道
书中的青年正处于人生的迷茫之中,他认为自己出身、学历、容貌都比不上别人。提起自己的境遇,他说到:”在报纸上看到同龄人活跃的姿态时,我就会感到极其自卑。生活在同一时代的人那么活跃,而自己究竟在做什么呢;或者是看到朋友过得幸福,不是想要祝福而是心生嫉妒或者非常焦躁。当然,我也不喜欢自己这张满是粉刺的脸,对于学历、职业以及年收入等社会境况也抱有强烈的自卑感。哎呀,总之就是哪里都很自卑。”
看了上面这段话,你是不是和我一样觉得句句扎心?心里想着,这正是不甘于当咸鱼的“上进青年”的普遍心态呀。必须超过别人,赚更多的钱,那样别人才会认可自己,也才有自信的资本。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我们向着目标奋力前行的时候,有没有想过,我们出发的目的是什么?
为了显示自己的良好的生活状态,现在很多人不厌其烦地自拍、晒朋友圈;为了向别人证明自己的能力,在工作中无原则的接受本该是别人来完成的工作;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落后于人,只要孩子的成绩有一点点下滑就大发脾气等等。
作者告诉我们,之所以会这样,是因为很多人都没有正确处理好交友、 工作以及爱这三大人生课题。而要处理好这些问题,最关键的是要正确看待人际关系。这里引出阿德勒心理学的另一个重要观点,人的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我们在与人相处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了错误的”竞争“关系,认为只有不断超越别人,才能证明自己。正是这种心理,让我们每个人都处于把任何人都当作“敌人”来看待的状态。
你是否听过这样的段子:两个分手前的恋人往往真心祝福对方今后能过得更好,但是当对方之后真的过得比自己好的时候,却“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在作者看来,这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所以才无法给予祝福。也就是说,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自卑感。
可是,事实上人生并不是一场与他人的比赛。书中的哲人说,他从不与任何人竞争。所以在哲人的眼里,世界很简单,人生也并不复杂。正确的待人处事之道是:
——摒弃竞争的错误观念,把自己从人生赛场中解放出来,这样才能丢掉与人比较产生的自卑,真正做到与社会和谐共处。
3.把人际关系的王牌抓在自己手里
为了驳倒哲人的观点,青年问他,如果你遇到别人无缘无故地讨厌你,甚至当面对你进行人格攻击的话,你会怎么办?哲人的答案是:对对方的行为不做任何反应。我们能做的只有这一点。
作者认为,作为在存在于社会集体中的人,即便你做得再好,也不可能得到每个人的喜欢。其实,这些道理我们每个人也都懂,因为大家都听说这样一句话:能让每个人喜欢的,只有人民币。也就是说,不管是在交友、工作还是爱的人生课题中,我们每个人能把握和改变的,只有自己。你不能改变也无权干涉别人的人生课题。
举一个很典型的例子。在职场上的我们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明明自己手里有忙不完的活,但当同事提出帮忙时,却还是碍于面子接下工作,结果把自己搞得焦头烂额。这其实就是你接受了本不属于你的课题。
砍断“格尔迪奥斯绳结”
很多人会说,同事提出的要求很难拒绝,害怕拒绝会影响到日常工作中的人际关系。对此,我听到过一个很好的应对方法,这里分享给你。有一个兢兢业业的心理咨询师,他每天认真工作,早起晚归,接待的病人比其他咨询师都多。直到有一天,他累的再也撑不住时,向他的主任提出要求说,我有麻烦了,接待的病人太多了。能不能给他安排个假期。当主任听后只是认真地回答他说:“是的,你有麻烦了”。咨询师连忙说:“我知道我有麻烦了,所以来向你请假,而不是要你告诉我,我有麻烦了。”可是,他连问三次,主任都只是用认真的语气回答他说:“是的,你有麻烦了”。
当时这位心理咨询师认为这个主任很没有同情心,一点也不会体会下属。但过段时间后,他却认为,主任的话其实也没错,自己的麻烦完全是由自己造成的。而不是主任让他把工作安排得那么满。所以,主任一直强调:你有麻烦了。意思是告诉他,你自己才是问题产生的根源,而不是主任。所以,问题也必须由你自己去解决。
这也是阿德勒心理学的一个主要观点,放下别人的课题,做好自己的事,不要顾忌他人的想法。换句话说,人际关系中的王牌就是——有被人讨厌的勇气。不要把自己的人生课题强加到别人身上,也不要为了达成别人的人生课题而丢下自己该做的事。
——对别人认可的追求,会扼杀你的自由。
其实,书中对我们生活有启发的观点还有不少,比如要关注当下,不要被过往和未来所“羁绊”;重要的是时刻保持前行,而不是以能否到达最终目标而作为成败的标准等等。但由于篇幅原因,这里就不一一提及,大家如果有兴趣的话,可以找到原书来看。
最后,把书中的一句话送给你:认真但不深刻,人生很简单,并不是什么深刻的事情。如果认真过好了每一个刹那,就没有什么必要令其过于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