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军按:
因为期末复习考试,孩子好久没写作文了。昨天送她去弹琴,在回来的路上,她忽然问我高山流水的故事,我就给给讲了讲,并说就这个故事,是可以写一篇作文的。她回家看了书,一会儿就写好了。
高山流水的故事,最早见于《列子·汤问》:“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
而这个故事的广为流传,可能跟冯梦龙的加工、整理,并把它写入《警世通言》有关。功名利禄,人世沧桑,冯梦龙可能想借助这个故事,来呼唤一种美好的东西。
而同样是这个故事,我的孩子是通过弹古筝知道的,而我小时候,是通过看戏才知道的,这可能就是代沟吧。
有一折秦腔老戏,叫做《伯牙摔琴》,在钟子期的坟前,俞伯牙万念俱焚,破琴绝弦,有一大段哭音慢板,悲悲切切,催人泪下。
至于小孩的作文,有不少人问我怎么去写。实话说,面对这样的问题,我真不知道该怎么去回答。我觉得像写作这样的事,它没有什么可操作的技巧和方法,生活中的大凡小事,是都可以写一写的。比如说看了一页书,知道了一个故事,有了一点想法,把它写出来,就是一篇文章了。
高山流水觅知音
西大街小学四(3)班
马东杨
在上古筝课时,我们学了一首新的曲子,叫《浪淘沙》。
它是潮州音。张老师在讲到潮州音时,还给我们拓展了一下,讲了很多关于潮州音的知识,她还说,《高山流水》是潮州音中最著名的曲子。
下课了,虽然这节课我都没有怎么练古筝,但是我很高兴,因为,能在古筝老师这里学到文化知识。临下课时,老师给我们布置了作业,其中有一项作业,就是让我们在网上查一下高山流水的故事。
在回家的路上,我给爸爸说了这件事。爸爸说:“这个故事爸爸特别熟悉,不要在网上查了,我给你讲一讲吧。”爸爸就边开车,边给我讲高山流水的故事。
回到家后,爸爸从书架上拿出了一套书说:“高山流水的故事,就在这套书里。”
我高兴极了,就把这套书摆在书桌上看。这是灰黑色的线装书,书的名子是“三言二拍”。“三言”是冯梦龙的《喻世明言》《醒世恒言》《警世通言》,“二拍”是凌蒙初《初刻拍案惊奇》《二刻拍案惊奇》。
我说:“爸爸,你的书好多啊,这个书你都有。”爸爸说:“我给你个惊喜吧!”说着,他又从书架上又取下来一套书,我一看书的名字,还是三言二拍。这可把我高兴坏了,爸爸说他再给我一个惊喜,又从后面的书架上拿出一套三言二拍。
我吃惊地瞪大了眼睛。爸爸说:“没有想到吧,这套书有好多版本呢。”
我的确没有想到,爸爸竟有这么多的书。爸爸还对我说:“杨杨,你想要的高山流水的故事,就在《警世通言》里面。”
我打开《警世通言》,里面的第一篇文章叫做《俞伯牙摔琴谢知音》。
我坐下来,一口气把这个故事读完了。
故事中说,俞伯牙姓俞名瑞字伯牙,是楚国郢都人,他在晋国做官,一直做到上大夫,是个有名的人。钟子期姓钟名徽字子期,是个樵夫。他头戴箬笠,身披蓑衣,手持尖担,腰插板斧,脚踏芒鞋。表面看是个砍柴的人,其实,他是个山中隐居的高人。
俞伯牙喜欢游山玩水,有一次,他去汉阳江口,当时正好是八月十五,月亮很好,俞伯牙在船上即兴弹了一曲,结果被锺子期听到了,并且评价了他刚才弹的乐曲。俞伯牙感到很奇怪,就问:“你一个砍柴的人,你懂什么呀?”
钟子期又说了一番话,让俞伯牙大为叹服。
他们俩相见恨晚。在月光下,俞伯牙又为钟子期弹了一曲。他在曲子里弹出了高山的感觉,钟子期听了,就说:“美哉洋洋乎!大人之意,在高山也。”俞伯牙又弹出了流水的感觉,钟子期又说:“美哉汤汤乎!志在流水。”俞伯牙见钟子期能听懂自己的音乐,特别高兴。
两人分别以后,俞伯牙非常想念钟子期。第二年临近中秋节,他去看望钟子期。在半路上,俞伯牙遇到了一个白发苍苍的老人。
原来,这个老人是钟子期的爸爸。他说钟子期白天砍柴,晚上读书学习,很辛苦,所以积劳成疾,已经去世了。
俞伯牙听了,哇地大叫一声,昏倒在地。他醒来以后,就和老人一起去给钟子期上坟。在坟前,他哭了好久,并为钟子期弹了一曲,然后拿出刀,割断琴弦,又双手举琴,砸在祭石台上,发誓从此再不弹琴。最后,俞伯牙做了一首诗:
摔碎瑶琴凤尾寒,
子期不在对谁弹!
春风满面皆朋友,
欲觅知音难上难。
这就是高山流水的故事。从此以后,能互相了解又特别要好的朋友,叫做“知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