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沙河讲诗经》通读了一遍,不敢说有多深的感受,但对于《诗经》,一直以来的怯意,竟然消失了。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
两千五百年前的岐山周原、河洛江汉、溱洧淇沔和邶鄘郑卫,久远的故事和传说、风物和山川,以及那些遥远却亲切、古朴而又生动的喜怒哀乐,甚至一颦一笑、一嗔一啐,让人醉心忘情、牵肠挂肚。
《七月》,周公深知周朝的江山来之不易,不仅通过“血流漂杵”的血战和这一场为时数年的内乱,还有周部族几代人坚忍不拔的努力,才奠定了周朝的基础。他一边相忍为国,一边思考对后代的教育问题,希望子孙后代要牢记先辈开创基业的艰辛,不要忘本。
《常棣》,一个老人,在叮嘱、教育他的儿子们,或者是家中阅历丰富、经事最多的老大哥,在给弟兄们反复讲道理,希望大家庭关系融洽,团结友爱,和睦相处。
《采薇》,一个戍边军人的感伤。他的行伍生涯非常艰苦,口粮都不够吃,要采野菜来充饥,而上级事先说好的服役时间又一再延长,让他回家的愿望一再落空。
《我行其野》,一个被丈夫遗弃的女子,感叹自己的不幸。她无可奈何地走在回娘家的路上,路途遥远,心情不好,目之所及,满眼凄凉;手之所触,也总是勾起伤心事。她就这样边走边说,哀怨不已……
每句诗都那么简短,那么多合在一起不知啥意思的字词,经高人讲解,变得淳朴有趣,细碎生活、男欢女爱、追忆往昔、感叹兴衰,浅显直白直抒胸臆,那种感觉,舒心惬意。
这本书,是流沙河老先生关于《诗经》的讲座,讲解时,穿插了不少他对时代变更中个别现象的个人看法,感觉他老人家也是看不惯,才忍不住说上几句,看来是个性情中人,很喜欢,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