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抄
【原文】
17.15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①;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题解】
此章孔子批评了当时一些在朝为官的人,他们一心只想贪禄保官,尚未得到时,唯恐得不到,不择手段,以求能得到。得到后,又恐怕会失去,无所不为来保持不失。这其实说出了一切贪图私利之人的痛处,这种人显然是不称职的
【注释】
①患得之:这里是“患不得之”的意思。这是当时楚地的俗语。
【译文】
孔子说:“鄙夫,可以和他们一起侍奉君主吗?他们在未得到职位时,总是害怕得不到;得到职位以后,又唯恐失去。如果老是担心失去职位,就会没有什么事做不出来的。”
//我的感想//
“患得患失”“毋意毋必”
想要的太多,过了欲望的边界,便容易失去了原则底线,为达到“得”的目的,各种手段都用上了。
更是在真正得到之后,又担心失去,担心到坐立不安,为保有得不失去,无所不用其极。
这样患得患失走极端,玩“有限游戏”,当然是容易焦虑,走向失败人生。
“无限游戏”,则是创造性的,不是你得我就失的二元世界,而是还有《第三选择》的多元世界。
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扯远些
忽然深里想一个问题,每个人想要“得”的东西表象看并不相同,大部分可能是“名或利”,但大部分也不等同于全部,那么“得”的本质是什么呢?
本质应该是满足内心的需求,这个需求是全人类共通的,是真正想“得”的东西,“安全感”。
远古时期,饥一顿饱一顿,少了吃食,有被饿死的危险,故而希望得害怕失。
对于现在的我们,明显吃饱穿暖的生存底线是达成了的。学习的重要性摆到明面上。学习后懂得“本自具足”,不患不得。
得到之后,从能力方面看,不论是当领导还是“财富官”,都需要你的管理能力。还是靠学习增进,更是懂得“不患无位,患所以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