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1:感冒(外感风寒,郁而化热,邪在三阳之证)
张某,女,3岁1个月,以“发热4天”为代主诉,于2020年1月14日初诊。
现病史:患儿4天前不明原因发热,最高体温39℃,恶寒、无汗,鼻塞、流涕,无咳嗽、吐泻等不适,当地诊所予“布洛芬混悬液、头孢克肟干混悬剂、蒲地蓝消炎口服液”等治疗3日,仍反复发热,体温波动于38~39℃,轻咳,精神欠佳,遂来诊。刻下症:发热恶寒,午后热势较高,四肢不温,干咳无痰,口渴,烦躁,纳食一般,大便偏干,小便短黄。
体格检查:体温(T)38.5℃;咽红,双侧扁桃体Ⅱ°肿大,两肺呼吸音清。舌红,苔白厚腻,脉浮数。
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8.5×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62.2%,淋巴细胞百分比30.6%,血小板196×109/L,血红蛋白118g/L,异常淋巴细胞1%;肺炎支原体IgM(-);胸部正位片无异常。
西医诊断:急性上呼吸道感染。
中医诊断:小儿感冒病。
中医证型:外感风寒,郁而化热,邪在三阳之证。
治法:解肌清热。
方药:丁氏三阳透解汤加减。
处方:柴胡12g,葛根20g,生石膏30g,黄芩10g,金银花10g,连翘10g,青蒿10g,桔梗5g,甘草5g。
中药配方颗粒3剂,每日1剂,分3次,水冲服。
二诊:2020年1月17日。患儿服上方2剂后体温即降至正常,现偶咳,食欲欠佳,大便服药后偏稀。舌质红,苔白稍厚,脉滑。外邪退却,胃气未复,中焦有湿热,予院内制剂消积健脾散3g,宣消散3g, 3剂,每日1剂,水冲服,巩固治疗,嘱清淡饮食。
随访:服药后诸症皆消,随访1周无复发。
按:丁氏三阳透解汤是丁樱教授临床上治疗外感发热的常用方,是丁樱教授在柴葛解肌汤的基础上去掉羌活、白芷、桔梗,加入金银花、连翘、青蒿等化裁而成,药物组成有柴胡、葛根、青蒿,其中柴胡入少阳经,有清解表里的作用;葛根为解肌要药;青蒿苦寒,但具有清退虚热、凉血除蒸的作用,很符合小儿用药特点;金银花、连翘长于清热解毒,疏散风热,善治外感风热或温病初起;石膏甘辛大寒,为清泄肺胃气分实热之要药,诸药合用,共奏清热解肌、解毒透热之功;加用辛散苦泄之桔梗,不但引药上行,更可开宣肺气,使全方更偏于清解上焦温热邪毒。本例患儿初为外感风寒,因治疗不当而渐入里化热成三阳合病之证,故丁樱教授予三阳透解汤加减,2剂而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