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时间:2016年4月18日,21:00-22:00,1小时;
阅读书本:《冥想者日记》,作者:【美】简·汉密尔顿-梅里特;华夏出版社;P1-P75;
阅读目标:如何令冥想的效果更佳?更佳效果的冥想究竟是怎么样的?
阅读方法:泛读
阅读感想:
坚持冥想有51天,变化是很明显的。遇烦恼事时不那么焦躁了,能冷静看待、思考;注意力有明显提高,思路清晰;还有睡眠比之前好些了,入睡比以前要容易一些,恶梦也少了很多。
虽然有了这些变化,但我还是期盼有更多的收获,因为凡是长期坚持冥想的人都众口一辞称赞它的妙处。基于迫切地想了解更多关于冥想的种种,故开始阅读本书。这本书主要讲了两部分,一是冥想与禅修,二是佛法。我对佛法中的因果报应、生死轮回殊无兴趣,每逢书中有讲这些内容的大致略过;而专注于对冥想、禅修的介绍。
阅读笔记:
推荐,冥想,而后熄灭妄念--哈利森·索尔兹伯里
幻想让我们充满欲望,冥想则教会我们熄灭妄想。
从某种意义上讲,或者可以这样说,其实技术社会创立了一种迷恋物质主义世俗主义和都市主义的宗教。
在今天这个时代,你会注意到心灵导师日益受到大众欢迎,甚至成了新的公众偶像。
冥想,总能带给冥想者智慧、自省和轻松,甚至让冥想者遇到一个全新的自我。冥想可能是我们解决生命深层问题的最佳方式。
作者强调,本书将主要聚焦于冥想的理念与实践。
佛陀要求每一个人通过实践那些教法来亲身体悟并发现真理,对达摩也就是正法的学习和领悟,完全是自由的,现在的上座部佛教(小乘佛教)徒依然在实践这些获取正法的方法。
第一章,王宫是初见方丈
据佛经说,跏趺可以减少妄念,集中意念。
第二章,杂念来袭,如何感知平静
即使我的思想偏离呼吸的时候,我还会记起方丈的话,把它自然而然地带回来,却并不强迫自己。
这一次,疼这个词汇在我的心中只被重复了一次,疼痛就消失了,我不能确切理解发生了什么,但确实是,集中意念在疼痛上,反倒可以使疼痛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要强迫自己去呼吸。他说如果我总是强迫自己去关注这一点,就证明我太执着于冥想的成功!我执太重!
正念的概念,它意味着一个人可以控制自己的思想从而能够达到宁静的状态。
一个人本来只能意识到自己念头的一小部分,而通过冥想,他可以扩展自己观察念头的能力,也能够得到更多的平静。
这次冥想和以往一样开始,我努力的让自己舒服地坐下来,让自己感觉到非常轻松,摘下表,夹腹而坐,直起后背,以便我的身体能够被自己的腿和臀部支持起来。
他持续说:“你应该集中精神,集中精神是禅修的关键。”禅修就是要集中精力于当下,但是你也不能忽略“相”,要记住你绝不能成为相的奴隶。
当一个“相”出现的时候,这个“相”可能会存续很久,它意味着我们的四相已经平静下来。这个“相”会变化各种形状,或大或小,或美或丑,但对每个人来说,相都是不同的。比如有的人会看到巨大的月亮在天空或者树上,也有的人会看到一些精神形象。但无论“相”是什么形状,这些精神物质最终都会消失。
佛使比丘说,出现“相”的阶段,人们就已经像一个训练的非常有素的猴子,可以变得平静和安宁了。一个人在这个阶段就可以注意到自己的思想,并具有一定的耐心。在这个阶段,一个人应该已经从影响他精神状态的五种毒药,也就是贪、嗔、痴、慢、疑中解脱出来,全神贯注于自己的思想了。
第三章,生活就是一场战斗
释迦牟尼认为,一个人的吉凶祸福、成败荣辱,取决于自己行为的善恶与努力与否。没有一个人可以提拔我上天堂,也没有一个人可以把我推入地狱。赞美与讴歌不能离苦得乐,只有脚踏实地的去修心养性,才能使自己的人格得到净化和升华,使自己享受到心安理得的快乐。
佛教经典一再强调说,如果一个人只能盲从地接受佛法是不够的,佛教的真理是看得见、摸得着、可修(实践)可证(检验)的,所以佛教反对盲从,更反对迷信。
只要通过学习与实践,佛教的真理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掌握的。
【我在参加文魁大脑读书会2016年阅读年挑战计划,本年度我要阅读书籍70-100本,请大家监督。每周没有完成的,发微信红包150元,一年没有达标70本的,再发微信红包2000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