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真地活在當下,找回自己尋找幸福的勇氣!~「 被討厭的勇氣」讀後記。

在選讀這本書之前,我想到了一件剛好跟這本書有關聯的事件,也就是在幾年前,在台灣有一位頗負盛名的知名女星歐陽妮妮,由於出生演藝世家(爲高知明度的歐陽龍及傅娟所生),從高一接觸演藝圈,15歲就受到矚目,因此成為記者、粉絲、網友們追逐的目標。

雖然她看似優異、得天獨厚的外表與家境,帶給她名利雙收的好處。但也因成名太早, 說話心直口快的無心之過而動則得咎, 引起網友們的熱議,甚至口誅筆伐。

歐陽妮妮的藝人母親傅娟透露,有ㄧ天她在整理房間時,無意間發現在女兒的床頭,放置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頓時淚眼濛濛,原來個性大咧咧的女兒妮妮早已受許多霸凌事件影響而悶悶不樂⋯⋯,但「被討厭的勇氣」這本書卻成為了她自我療傷的ㄧ帖良劑...。

而今,看見歐陽妮妮再度恢復往日爽朗的笑容,有如珍珠般,綻放岀它獨特的光芒,更加深了我想ㄧ窺這本書的好奇度。  今日適逢 梅校長的推薦,就讓我好好的閱讀 , 然候再透過筆記整理去分享我的所思、所見、所聞吧!


關於作者:

本書由來自日本的岸見ㄧ郎及古賀史健 兩位作者共同書寫完成。

本書主要談論的是自我啟發之父阿德勒的教導。

關於阿德勒

阿爾佛雷德.阿德勒 生於 1870 , 歿於 1937。

戴爾卡內基說:阿德勒是畢生研究人類及其潛力的偉大心理學家!

出生於維也納,是位醫師、心理學家、兒童教育家,也是「個體心理學」的創始人,與佛洛伊德、榮格同為心理學三巨頭之一。他相信人的一切行為都有目的,並認為每個人都是不同的個體,研究過程也應該以個人的特殊心理經驗為對象。阿德勒的學說讓心理學從「生物性」轉向「社會系」,對心理學發展具有相當重要的意義,許多治療學派也都引用他的學說,他更被奉為家族治療的鼻組。

前言:

在阿德勒去世超過半個世紀上的今天,阿德勒雖然不如弗洛伊德或榮格那麼有名氣,但是他的智慧就像一作「寶山」,不論是誰都能挖崛岀一些東西,因此直到現在,他的思想依然影響著很多人。

關於「 目的論 」 的想法,並不是阿德的時代才突然出現的,他其實也出現在柏拉圖或亞里士多德的哲學中。阿德勒心理學是與希臘哲學在同一線上的思想。

年輕人們都希望能夠活得真誠,可是絕大多數的人都必須被ㄧ些世故,而且只認為無所不知的前輩潑冷水,要他們「認清現實」。所以不是被迫放棄夢想,就是因為太過單純,以至於捲入複雜的人際關係,感到疲累不堪。

活得真誠固然很重要,但光是這樣還不夠。僅管阿德勒表示:「人類的煩惱全都來自於人際關係。」可是如果不知道怎樣才能建立好良好的人際關係,就會不斷試圖想滿足他人的期望,或在無意中傷害了別人,而且也無法坦率地說出自己的意見,甚至放棄自己真正想做的事。

被討厭的勇氣~自我啟發之父 「阿德勒」的教導:

透過一位年輕人與哲學家的對話,我們了解到阿德勒心理學的角度。也就是說,我們並沒有把阿德勒的心理學當成是一門艱澀的學問,而是當成了了解人性的真理,甚至是一個終極目標。

為什麼大家都想要改變呢?ㄧ般人的答案只有一個,那就是大家都處在一個無法改變的狀態。若果可以輕易的改變,就不會特別期待想要改變了。

但在阿德勒的心理學關點則點出,應該追究的,不是過去的「原因」,而是現在的「目的」。

譬如案例ㄧ:

年輕人的一位朋友,是個男生,他已經把自己關在家裡好多年,可是他不但想走出去,更希望能有一份工作。他「想要改變」現在的自己。可是,他對走出屋外有一種恐懼感。只要踏出一步,就會開始心悸、全身發抖,大概是某種精神官能症,所以想改變也改變不了了。

年輕人認為他的朋友之所以無法走出去,或許是跟他心理創傷有關,例如他和父母之間的關係,或者是曾經在學校或公司被別人霸凌過:甚至剛好相反,也有可能是小時候太受寵溺之類的,所以造成他現在的陰影。

哲學家回應:朋友並非「因為不安,所以無法走出去」;反過來想,是因為「不想走出去,所以製造出不安的情緒」。

如果只聚焦在過去的原因,想用它來說明一切的話,就會落入「決定論」的框架中。也就是說,過去所發生的事已經決定了我們的現在和未來,而且無法動搖。

阿德勒的心理學明確否定心理創傷。

在阿德勒否定心理創傷的論述中是這麼說的:「無論任何經驗他本身並不是成功也不是失敗的原因。我們不要因自身經驗所產生的衝擊也就是心理創傷而痛苦,而要由經驗中找出能夠達成目的的東西。不要由經驗來決定自我,而是由我們賦予經驗的意義來決定。」

阿德勒認為,決定自我的不是「經驗本身」,而是「賦予經驗的意義」。比如遭遇重大的災害,或是幼兒時期遭受虐待之類的是,他的人格形成不是完全沒有影響,影響甚至很大。但重點在於,並不是因為發生了這些事就一定有什麼樣的結果。我們是藉由「賦予過去的經驗什麼意義」來決定自己的一生。人生不是別人給的,是我們自己選擇的。決定要怎麼生活的,是我們自己。

不受過去支配的生活方式

如果你一直停留在決定論的觀點上,就會受到過去束縛,未來也永遠得不到幸福。不只是痛苦。如果過去決定了一切,過去無法改變的話,那麼活在此時此刻的我們,對人生就完全束手無策了。結果會變成怎樣呢?我們會對世界絕望,而且到頭來成為厭棄人生的虛無主義或悲觀主義者。

阿德勒心理學都是與虛無主義者對立的思想,是一種哲學。

考慮一下可能性的問題:如果人可以改變,就絕不會把決定論當成價值觀的基礎,必須以目的論爲立足點。換句話說,人是可以改變的,人並非受制於過去的原因而行動,而是朝向自己決定好的目的而行動,這就是阿德勒心理學的主張。

改變的第一步,是要先知道。

也就是答案不是由誰來告訴你,而是應該自己親手去找才對。

例如:你在人生中的某個階段選擇了「不幸」。不是因為你身在不幸的環境中,也不是因為陷入不幸的狀況,而是因為你判斷這種「不幸 」 對自己是一種「善 」。

一般人會以 「 人的性格或氣質是不能改變 」的來暗示自己不去改變。

但阿德勒的心理學,則以「 生活型態 」來說明人的性格或氣質。也就是個人如何看待這個「世界」,還有如何看待「 自己 」把所有我們「賦予它意義」的概念集合起來,這就是生活形態。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生活形態是自己選的。也就是你選擇的自己的生活形態。如果生活形態不是天生的,而是自己選的,應該就有重新選擇的可能性。

你不是無法改變的。無論何時何地,人都是可以改變的。你之所以無法改變,是因為自己下定決心「不要改變」。

阿德勒心理學就是勇氣的心理學。你之所以不幸,並不是過去或環境造成的,更不是因為能力不足,只是「勇氣」不夠而已。換句話說,就是缺乏「變得幸福的勇氣」。

你的人生決定與「 當下」!

應該怎麼做才能「改變生活形態」呢?

就是要有「捨棄現在生活形態」的決心。

阿德勒的目的論說:「 無論之前你的人生發生過什麼事,那對你將來要過怎樣的日子一點影響也沒有。」也就是過去種種並不存在。

所有的煩惱都來自於人際關係。

為什麼討厭自己?為什麼讓自己只看得到缺點,變得不喜歡自己?那是因為你過分害怕被別人討厭、在人際關係關係中受傷所導致的。

也就是因為你過於恐懼人際關係,所以變得討厭自己,你藉由討厭自己來逃避人際關係。所謂的「內在的煩惱」並不存在,不管是哪一種煩惱,裡面一定有別人的因素介入其中。因此阿德勒斷言「人類的煩惱,全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不要再為一切尋找理由

如果你一直活在「如果怎麼樣的話⋯⋯」的可能性之中,就不可能改變。為什麼?因為你會把「如果可以成為像Y那樣的人」當成不改變的藉口。

「如果」其實並沒有任何的作用,它的作用並不大,因為它只會給我們用作逃避的理由。正如本書主角的其中一位朋友想成為一位作家,但他卻使用這個理由:「如果我有更多時間⋯⋯」其實透過如果去進行思考並沒有問題,假如這個朋友明白到自己並沒有時間去寫作,透過假設性問題,他可以嘗試去思考一下到底如何為自己騰出更多的時間進行寫作,這是一個百利而無一害的習慣。

但是,這位朋友卻不是這樣想。他只是說自己並沒有時間去進行寫作。之後便繼續既有的生活。在哲學家看來,這無疑是一種逃避。

改變的案例:

我的老公Jeff 多年來ㄧ直想要寫一本有關他如何從破產的谷底,奮發向上而成功的書,即使他時常忙到忘了用餐,但他並沒有問自己:「如果我有更多時間的話⋯⋯」他只是在生活中找出時間並進行寫作。就是這樣,他開始踏上寫作之路,並成為了亞馬遜上市第一週就成爲了排行版的暢銷作家。

最單純的目標,也就是該做的事就在眼前,卻又要拼命替自己找一堆「不去做的理由」。

替一切找理由,是拖延症的最大殺手。人們都喜歡趨吉避凶,因似在突破舒適圈前,我們會不斷在腦海中製造不同的理由,目的就是維持原狀。這行為其實就是逃避。

書中的其中一位主人翁,分享了其朋友的一個故事。該朋友想成為一位作家,但卻因為工作而推塘自己的寫作工作,他把一切歸因於時間不足以及工作之上。 對此,作者認為這是逃避的方式之一。這位朋友因害怕面對不符合想象的結果而為自己製造出不同的理由。

這個做法其實就是在說:「只要我夠時間,我也能寫出好作品。只不過我的工作不容許而已,我的能力沒有問題。」也就是替自己逃避的理由先找合理的藉口。

「 可以改變 」 與「不能改變的

你之所以只看到自己的缺點,是因為你下了決心不要喜歡自己。為了達成不喜歡自己的目的,才會不看自己的優點。

每個人有其優點亦有其缺點。大部份人都愛把注意力放到自己的缺點之上,每人都因為不同的「目的」而愛關注自己的缺點。

自卑感不是和別人比較而產生的,是跟理想中的自己比較後的結果。

我們期望能獲得或實現某件事,但因為客觀現實和主觀想法之間出現落差,我們會慢慢地感到痛苦。因為痛苦,我們再進一步努力,但結果仍然是事與願違,現實就是這樣不斷地為我們帶來打擊甚至是自信心崩潰的問題。

想解決自卑感的問題? 其中一個方法是把期望降至一個能力可觸及但又不會太容易實現的合理範圍。

如果你的生活形態是取決於別人或環境的話,還有可能把責任轉嫁給別人。可是我們的生活形態是自己選的,責任歸屬就很明確了。

舉例來說:在我們還是小孩子時,很多事情我們都不能控制,無論是居住環境還是學校。這時候,我們根本無法為自己的生活負責,因為我們在任何情況弄都是處於被動。 但是,成長後情況便改變了,我們可以掌控自己的人生,做什麼工作或選擇什麼科目,表格上的簽署已經從父母變成我們自己了。 因此,我們能為自己做一切決定,而且為自己的決定負責任。

認真的活在當下

1. 阿德勒心理學認為人際關係的最終目的就是「社會意識」。這需要「接納自我」、「信任他人」還有「貢獻他人」這三項。

2. 「接納自我」是在無能為力的情況下,坦然接受那個「辦不到的自己」,並且盡最大努力朝目標前進,不欺騙自己。

3. 用平靜的心,接受無法改變的「這個我」,並對於可以改變的事物,抱持改變的「勇氣」。

4. 若要將「對自己的執著」,轉換為「對他人的關心」,不可或缺的關鍵是「信任他人」。人際關係的基礎不是建立在信用上,而是無條件的信任。要有無條件的信任,才能建立起深厚的關係。信任的相反是「懷疑」,當懷疑對方時,對方瞬間的直覺就會知道:「這個人不信任我」。

5. 只要相信別人,則世界將變得很單純,否則就是有擔保或是有條件的信用關係。只要害怕信任,終將無法和任何人建立深厚的關係。相對的,若能藉著「信任他人」擁有與他人建立深厚關係的勇氣(與他人成為夥伴),你在人際關係上所獲得的喜悅,還有人生中的快樂也會增加許多。

6. 當信任他人時,就是把對方當成夥伴,正因為是夥伴,所以值得信賴。為了「可以安身」,必須接納自我及信任他人,把別人當成夥伴。

7. 社會意識不是光靠接納自我和信任別人就可以得到,還需要靠「貢獻他人」,唯有透過貢獻他人,才能感受到自己的價值。這三點與第二章第11點的人生任務之「行動面」及「心理面」的目標可互相呼應。

8. 要真正了解阿德勒心理學,並達到自己生活方式。需要現在歲數的一半時間才夠,所以越早開始,才可以越快有所改變,改變後就可以走在其他成年人前面,當所有成年人都意識到「年輕人超越我們」的時候,這世界將有極大的轉變。

9. 當遇到不講理的人要視為個案,避免用「大家」、「每次」、「全都」這些字眼,這是一種缺乏「人生協調」的生活方式,把一小部分視為整體判斷依據。

10. 工作狂是缺乏人生協調的表現,生活原本就該對家事、養育兒女、交友和興趣都要付出關心,而不是特別專注某一部分。

11. 對人類而言,最大的不幸是不喜歡自己。阿德勒認為只要認為「我對共同體有幫助」、「我對某人有用處」,可以讓自己實際感受到自己的價值,就可以感到幸福。換言之所謂的幸福,就是「貢獻感」。這種貢獻感並非是為了追求他人認同,而是發自內心的想要貢獻,這樣才能算是自由且幸福的人生。事實上真正擁有貢獻感時,則不需要別人的認同,會執著於認同需求的人,表示還沒有社會意識。

12. 人類擁有「追求卓越」的普遍需求,有些小孩為了成為「特別的存在」或是報復,而成為問題兒童造成師長的困擾,又可以顯現出自己的特別。

13. 阿德勒心理學中有一個重要的觀點-「甘於平凡的勇氣」,專注於「當下」,我們的人生僅僅存在於「現在」。人生的旅程,並不是在於「攻頂」那瞬間,而是在於實現的過程。

14. 人生中最大的謊言,就是沒有活在「當下」,而沉浸於過去、不斷張望未來。要相信「我」的力量是無限大的,只要「我」改變了,「世界」就會改變。所謂的世界,就是「我」感受的一切,只有「我」的想法才能改變。


後記:

相信許多人都曾經這樣問過自己:「人生是什麼?人活著而感受到痛苦是為什麼?我們的人生究竟在追尋什麼?」

這些人生的問題的對話,通常就是我們反覆經歷過生活之後,也就是我們生命中所走過的路。阿德勒的理論,讓人燃起了想要好好活在當下、不爲宿命捆綁束縛的信念與熱情。只有自己能夠改變自己,只有自己接受「被討厭」,就能通往人生的豁達處!

「 被討厭的勇氣 」並不是要去吸引被討厭的負向能量,而是,如果這是我生命想活出的核心渴望,那麼,即使有被討厭的可能,我都要用自己的雙腳往那裡走去。並且打從心底去創造幸福美好的未來!

所有的煩惱都是來自人際關係的,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自己「認同」的需求,與他人的課題分理。然後非常務實的告訴自己我們該如何找到自己的中心,認真地活在當下。

宇宙公民第九期學員,完成第18天ㄧ小時讀ㄧ本書與思維導圖作業。

「我是」: 銨夫人 Michelle Lin

「坐標」: 美國/田納西州

「信念」:過去不等於未來. 每天進步ㄧ點點.分享一點.點贏得每日的個人勝利:早起冥想、運動、閱讀經典. 格局放大、學習感恩、允許斷線放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214,233评论 6 495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91,357评论 3 389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59,831评论 0 34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7,313评论 1 288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6,417评论 6 386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0,470评论 1 29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9,482评论 3 412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8,265评论 0 269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44,708评论 1 307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6,997评论 2 328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9,176评论 1 342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4,827评论 4 337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40,503评论 3 322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1,150评论 0 21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2,391评论 1 267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7,034评论 2 365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4,063评论 2 352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