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次巩固学习“以人为中心疗法”
美国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创立
这个流派认为人有“自我实现”的倾向,也就是说人天生就力图最大限度地实现自己的各种潜能。
把来访者看作自我改变的核心。它认为人是有理性的,能够自立,对自己负责,有追求美好生活、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本性;而且有潜能自己去解决生活问题。所以它会非常信任来访者,它的目标就是帮助来访者去把他本来就有的潜能开发出来。
①自我概念:来访者自己是怎么看侍自己的,对自己总体的知觉和认知是怎样的,包括对自己身份的界定,对自我能力的定位,对自己人际关系以及自己与环境关系的理解。
自我概念是在个人与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形成的,影响因素有:
(1)童年关注 (2)重要他人(3)价值条件化
造成理想自我和现实自我之间的不协调,形成心理失调。
它是怎么进行实践的?
首先,要建立安全与可信任的咨访关系。
以人为中心咨询的核心目标是要帮助来访者成长,而不仅仅是解决问题,只有不断成长,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更有可能克服现在以及将来所要面对的问题。
它不追求特殊的策略和技术,而是把重点集中在创造一种良好的关系氛围,使来访者能够自由地探索内在感受。
良好的咨访关系能有效地促进来访者真实地进行自我探索,进而察觉阻碍成长的各种障碍,从而变得更开放、更能信任自己、更加清楚地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接纳自己、肯定自己,更愿意按照内心的标准去生活。
真诚是以人为中心咨询的一个最重要的条件,是指咨询师在咨访关系中是一个表里一致、真诚统合的人。
真诚意味着咨询师要自然真实,咨询师在咨询过程中要表现得坦诚、一致、可信赖,不会摆出虚假的外表,内在体验与外在表现会相互一致,在咨询关系中坦然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反应和态度。咨询师可以恰当地暴露自己的真实感受,例如表达生气、受挫、喜欢、吸引、关心、厌倦、烦恼等等各种感受。如果咨询师对来访者的感受和他做出的反应不一致的话,咨询就会受阻。
无条件积极关注是咨询师对来访者的基本态度,这也是心理咨询的前提。所谓无条件积极关注是指咨询师对来访者丝毫不抱任何企图和要求,对来访者表示尊重和接纳。
咨询师可以温暖地向来访传递尊重与接纳,“你就是你,我会接纳完整的你,接纳表现优秀的你,也会接纳失落悲伤的你、愤怒不满的你”。
当然,咨询师并不需要接纳或赞同来访者所有的行为,咨询师不可能总是保持接纳和无条件的关怀。只是当咨询师能做到的无条件积极关注的程度越高,咨询成功的可能性就越高。
此外,共情是以人为中心咨询的关键点,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
总的来说,咨询师的主观态度影响着咨访关系的质量。为此,咨询师必须愿意进入到与来访者真实的人际关系中,通过与来访者保持一致,接纳来访者,对来访者产生共情,这样才能促进来访者改变。以人为中心咨询认为,咨访关系对来访者人格的影响,远远大于咨询师所采用的咨询技术的作用,良好的咨询关系是咨询成功的重要条件。
思考:以人为中心咨询有哪些局限性?适用于哪些来访者?觉察与反思自己是否存在真实自我与理想自我不一致所导致的心理失调。
1.人本主义的理论假设是“认为人是有理性的,能够自立,对自己负责,有追求美好生活、为美好生活而奋斗的本性;而且有潜能自己去解决生活问题。”所以这个理论适合的来访者,就是有自我觉察、能够理性分析、并愿意为自己负责的人。可并不是所有的来访者都在成长过程中获得了这种意识,或者相信自己拥有这种潜能,这也就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局限所在。面对这样的来访者,咨询关系的建立、来访者对自我信心的建立,会比较费时费力。咨询师引导不够的话,来访者会认为咨询师务虚。同时由于咨询师的真诚表达,有的来访者如不能接受,会有反弹。
2.以人为中心的心理咨询,需要来访者主动带着认知与觉察进行,有要求自我完善的愿望,咨询关系和过程中对咨询师的综合考量较高,方法运用得当,需娴熟,深厚功底。日常状态中,我个人的现实自我与理想自我还会经常打架,焦虑,压抑都有,努力学以致用,幸福自己和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