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巴比伦、古埃及、古印度和中国,被称为四大文明古国。
广东省博物馆《尼罗河畔的回响——古埃及文明特展》人流如潮,截止日期3月20日,票价60元,不用远赴埃及,这场家门口的展览自然不能错过。
周末时人特别多,排队从一楼蜿蜒到三楼,保守估计3小时,让我两次望而却步。
这天,提前订好票,错开周末,冒着大雨,选择了人流低峰的午餐时间,一探究竟。哈哈,机智如我!
走进展馆,一大波珍贵的文物扑面而来,宗教文化、神秘的木乃伊、神祇神庙、金字塔、石碑、亡灵书……一件件展品向我们打开了一扇窗口,通向那神秘而古老的文明。
最吸引我的,是那片几乎无所不在的小小的叶子——“纸莎(suō)草”。
话说,在古埃及尼罗河三角洲的沼泽和池塘之中,有一种类似芦苇的水生莎草科植物当地人叫它“帕努司”(Papyrus),中文叫作“纸莎(suō)草”。
纸莎草和莲花有重生的寓意。无论在壁画、墓碑、神像上,还是古埃及人的日常生活,纸莎草几乎无处不在。
纸莎草在茎秆高约1.5-3米,多根,散叶,茎切面呈钝三角形,顶部有“撒花”,外观有点像芦苇,茎内的软髓可以吃。
纸莎草的外皮纤维可以捻绳、扁平的叶子可以编筐,甚至建造独人舟。穗部则用来做妇女的“头饰”,总之,用处很多。
纸莎草除了现实中用处多多,还被赋予了各种神圣的力量。
古埃及人还会把纸莎草的形象运用到护身符和权杖上。女神的权杖一边都会雕刻有纸莎草。
纸莎草在古埃及最大的用处就是制作莎草纸。著名的亡灵书就是写在莎草纸上。
古埃及人剥去纸莎草的绿色外皮,留下髓部并割成薄片,放入水中浸泡几天之后再捞出后用木槌敲打,压去水分,重复多次。
把薄片两端切齐,一条条横向并排铺开,然后在上面纵向排开,并用石块压紧挤出糖质黏液,使草片相互黏结起来晾干以后,用象牙或者贝壳磨平草片的表面就成了莎草纸。
随着对野生莎草的采伐以及气候和地理条件的变化,埃及的莎草纸产量锐减。它的原料单一,制作复杂,成本较高。莎草纸慢慢地淡出了人们的视线。
中国的植物纤维纸在公元8 世纪传入了中东,12 世纪又传入了欧洲,逐渐成为全球最重要的书写、印刷材料。
1956年,时任埃及驻中国大使的哈桑.罗盖伯参观蔡伦故乡时,看到纸的制造过程受到了启发,潜心研究,终于重新研究出莎草纸的制作工艺。
因此人们现在去埃及旅游,又可以买到新的莎草纸回来做纪念啦!
再看看其他展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