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婚:每个人都应遵循时间轴
婚,从女,古代黄昏时刻迎娶女子即为婚。但假如以字的形体理解为,女子昏即为婚,似乎说着结婚对于女子是一个昏事,因为女子结婚时根本不知道自己丈夫是谁?长得帅不帅?就要将自己一辈子许给他,你说这昏不昏······
古人有人生四大得意时刻“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有提到结婚,结婚令人得意与高兴。
结婚后,古语中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有提到结婚后还必须有孩子,必须是男孩。
婚后生活,要求女子遵从“夫为妻纲”的三纲的规定,并要求女子守节,“有宁可饿死,不可失节”的说法,假如丈夫死亡,女子不可改嫁,守着自己的节操。而男子呢?则可以寻花问柳,只要有财有势就可以三妻四妾,而娶妻纳妾最终原因还是为了要孩子,要男孩。
为自己的家族开枝散叶,长大可以在官场、世场连接更多的关系,光耀自己的门楣,而女子就成了这个家族万世千秋的不衰败的一个纽带、一个家族血脉的纽带,一个工具,一个生孩子,还要生男孩进入下一个婚姻促带家族的轮回。光耀门楣,对得起列祖列宗是这一轮回永恒的动力,也可以说是祖先们死后的牌位与门上的那块匾本身就带有神奇的光环,催促着家族每个人带有一种使命感去在家族发展的路上继续走下去。家里的牌子越多,无论家里人是好是坏,不论发展还是复兴,这一代人的压力就越大,所以于理,要继承家族产业与主人的地位,是自己应该做的,于情家族那么多的牌子与坟头,我们必须做,不做就是背弃祖先,大不敬与大不孝双重压力,自己就会有没有身份危机,没有身份就会有“野种”之称,自己百年后就会什么连个养老送终的人都没有,有始无终最可怕。
古代的结婚是一种仪式,靠时间点来约束,必须干的事情,过了这个时间点还没有结婚,男方就是不孝,女子的家人就会着急,家长就会怨恨自己的女儿。按照《礼记》记载,男子适合结婚的时间是20岁,女子15岁就适合出嫁。唐朝时男15岁,女13岁。明朝则是男15岁,女14岁。可以看出,我国是个早婚的国家,子女早当家。而子女结婚对于做长辈的则意味着自己对他们良好教育,孩子长大,是自己成果的展示。对于男子则是长大,开始承担家族使命,即延续香火、继承家业;女子成家后,婆家则会沾女儿的光,保自己家庭富贵。对于整个家族,则意味着男子长大成人,可以继承祖业,开枝散叶,光耀门楣,家族可以有后代人丁的延续。因此,结婚在古代可以说是一种仪式性的活动,开始在自己的家里出现尊卑等级,古代封建制度的在自己身上的演绎与传承。男子开始成为家庭的统治者,女子成为家庭人丁壮大的主要工具与家庭和睦的维护者。婚姻,让男女双方开始具有各自的使命,但最终目的还是家族的发展与壮大,来推动着整个封建等级制度与国家机器向前发展。
而婚后,最重要的仪式就是产子,只有产子,而且产下男丁,才算结婚的有了成果,否则做长辈的还是寝室难安。这对于丈夫、妻子、父母、家族来说是整个流程中最重要的一部分,所以称之为仪式。古代中国,结婚只有一次仪式,来年没有结婚纪念日的说法,假如以妾的身份下嫁,女子的婚事根本不会大张旗鼓,就像直接进了男方的门,然后就是过日子。但是此时此刻还不意味着自己这辈子就此没落下去,因为还有一个机会自己可以涅槃高飞,那就是产子。古代有母凭子贵之说,女子可以依靠自己的儿子从而获得自己的地位与荣华富贵。所以,假如男子有三妻四妾,那么婚后争宠就是众多女子为了自己以后的主要战场。由此演化出来从迷药、怀孕秘方、滑胎手段等众多的女子争宠术。无数次都在算计着自己的丈夫与丈夫的孩子,为的就是稳固或获得更高的家庭地位,手中拥有更多的支配家庭的权力。可以说,此刻的女子已经是手段百出的后房野心家,但是纵使有千般能耐,也不能将手伸到前堂,因为毕竟自己还没有生出男孩,时刻都有地位不保,被其他女人踩在脚下的时候。产子对于父母与家庭,则是自己结婚对他们的一个交代,有了孙子,自己家就仿佛看到了下下一代的发展,也是求个心安,对于自己的一生也是功德圆满了。哪怕入土自己也能笑着了。
孩子的降生对于男子来说,是自己香火的传递,也是对自己产业的传递,有了孩子特别是有了男孩的丈夫,在之后的生活中都会更加用心,因为自己要为自己儿子创造更多好的东西,留下更丰厚的产业,心里有了奔头,无形中也是推动自己家族的节节壮大。所以,孩子的降生,男孩还是女孩,可以说决定了古代男子的后半生的方向感与事业心。
孩子降生后,男子对于家族,对于自己的任务可以说是完成了,唯一做的就是抚养孩子长大成人。但对于女子而言,自己还不能掉以轻心。假如丈夫有三妻四妾,那么还要提防其他女人对自己母子的加害,抚养孩子成人,以取得更大的成就,来获取在家庭中更加强大的信任与来自丈夫的家庭权力,来制衡其他女人。没有孩子还要加把努力,因为没有孩子意味着在家庭没有地位。而这场女人之间的战争,只有在自己丈夫去世后,才会终止,谁能撑到那一刻,才是这个家庭里真正的赢家,自己的心才能真正松下。因此到后期,很多人是巴不得丈夫死,对于曾经的情与爱也就随着地位之争,而早已烟消云散。丈夫只有自己一个妻子的,除了抚养孩子以外,还要提防丈夫在外面寻花问柳,毕竟游戏规则是可以让丈夫有妾室的。所以,不能让外面自己看不到的东西,搅动自己的地位。其次,就是开始掌管家庭,毕竟孩子的降生,自己也是有功之人,所以,仗着孩子,女子开始将手伸到前堂,帮着丈夫管理家庭的一些琐碎事务,掌握对内的权力,但是外面的生意,由于自己女子的身份与地位,是不可能触碰到的。但在整个家族里真正能够说上话的时候,还是丈夫去世后。
古代中国的一段婚姻就像四季之变,春夏是属于男性的上半场,秋是女性的下半场,冬则是整个婚姻的终结,与自己孩子下一段的开始。中国古代的婚姻像一根标有刻度的轴线,是靠时间在向前推进,时间是最大的外力,而施加这一外力的就是笼罩在整个古代中国的封建社会的“三纲五常”。当我们站在足够的高度向下俯视,婚姻就像一场被支配的游戏与行为,没有人能够说清为什么是这样,说得清楚就会出现有人的不遵守,人们只是默默地遵守与轮回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