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
最近也花不了少的心思与钱在尝试着不同的提升自己工作效率与自身自律的办法
从最开始的阅读的书籍《餐巾纸的背面》,一个作者讲述他在飞机上,拿着一个餐巾纸把演讲的PPT画好的故事。 结果发现自己也还是写不好PPT,转向到思考自己的思考方式是否有框架可寻
到后面关注的《金字塔思维》讲到的MECE的思考方式,再到各种思考工具,如思维导图等的使用(现在使用得比较多的是一个叫mindnote 的思维导图工具)。又发现自己画了不少思维导图之后,也没有写得好的PPT,原来是自己的工作不聚焦。
然后又发现了,清单革命这本书,讲述如何列一个清单给自己,把自己的任务做梳理。列完了清单,自己就开始,每天上班都把工作项写到备忘录里,每天写了一堆一堆的流水帐,结果太缺少对问题的抽像与归纳总结 。就找找看有没有推导总结相关的书
再到后面看了,《给聪明人看的方格笔记本》,讲述的是如何从事实推导出根源,然后再推到出行动的“空” ,“雨” ,“伞” 的思考方式,即“因为天空有乌云,推导出即将会下雨,所以出门要带伞” 然后自己在写工作日志的时候就变成了这样的格式。 然后还常常对一个事在问为什么,问到5个为什么后,再开始行动。
然后又发现,自己写PPT的能力,汇报的能力还是没能让自己很满意,刚好一个很急的时间要面向公司层面做一个大的分享,被给了一个大纲后,就超过自己预期的完成了这个工作。 才发现大纲的好处,就想着自己给组员分配任务的时候,一个大的目标,组员看到这样的title 也是蒙的,所以给自己定了一个要求就是,分配任务的时候,还是要把大纲帮梳理好,或是在思考问题的时候梳理框架让对方去细化就好。比如,给德子分配的任务,要做一个可以被别人轻量的接入与使用的监控体系。 所以让他在做设计汇报的时候回答两个问题,一是XXX VS XXX我选什么,为什么? 二 是 XXX现在有什么问题,我们的监控能解决到什么程度 。
关于自己的系统思考方面,就越来越迷信各种笔记术能提升自己学习与思考力,所以看了《逻辑工作法》,《子弹笔记术》, 各种手帐的记录方式 ,这些思考的方式框架记录的点,都是工具,都是没有灵魂的。
甚至买了这个念佛计数器。
太没有灵魂了。
【什么才是软件背后的思维模式】
这些个工具,用这些工具mark一些事,也只是工具。像下面的,我的清单列的东西一大堆,但是问题还是跟丢,为什么? 是否这里面就有一个概念是“系统动力学” (这个概念来源于系统之美一书) ,因为要做好自己的管理,项目的管理,各种管理都好,关键还是要找到一个能让这个系统自发的运作下去的点,也就找到一个系统能确保他永存(长久存在)的合理因素。
例如:下面这个图自己在嘀嗒清单上给自己mark事情用的,结果猛然的发现已经好久没有关注过了。
但是,自己被上级推动着要搞的事,被神经紧绷着,天天来关注,因为这个事的背后是
一: 被时时告诉着,自己与leader 的目标是否对挤,
二: 是否时时都在想着关键任务,是否有走偏去处理一些无观紧要的事
三: 在状态发生变化的时候自己有义务对上沟通。
所以这里的理论依据是:从系统动力学的角度来说,找到了一个加大正向反馈的激励效果。及时的对一些负向反馈的时候做出纠正。
组织方式呢 : 如果这个东东从你的leader 发给你,或是从项目的目标角色发给你,就会让你很清晰自己的目标
最后说了一背景里交待的那6~7种工具,现在想起来,自己是在不断的试各种工具后才体会到,工具的背后,还是理论依据与组织方式的完善才能让这个工具发挥出价值,不然,工具,就仅仅是工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