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们使用手机时间的增长,越来越多的人发出了放下手机的倡议,意外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让沟通不再冷冰冰。
但是放下手机真的是有利于所有人的沟通么?
不知道你们周围有没有这样的人,活跃在各种社交平台,但现实中却存在感极低。
大学开学前的那个暑假,因为早早就知道了自己的分班信息,所以还没有正式见面我们班就已经组建好了QQ群。都是同龄人的缘故,又都刚刚挣脱高考的束缚,每次打开QQ群都是99+,话题内容往往是吃喝玩乐。聊天的时候男同学小A特别的自来熟,和我们分享新出的歌,新发现的美食,群里来了群人也会很热情的前去欢迎,所以我们大家都觉得小A是一个很热爱社交的人。
开学的日子到了后,我们收拾完行李就开始了各种“网友见面会”,但是在见面会上,我们却始终没有看到小A的影子。大家在群里邀请他的时候,他也总是用一些理由来拒绝我们,我们感到很纳闷,但是也没有想太多。接着就是军训,当然军训期间我们见到了小A,但是却很明显的感觉到现实的小A和之前在群里侃侃而谈的他简直判若两人。
在后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总是看到小A沉默的做自己事,唱歌,听歌,写作业,弹吉他,但是还是依旧活跃在我们的空间和朋友圈。其实小A真的是一个很热情的人,而且很有文艺范,经常在空间里更新自己新写的歌或者是各种翻唱。
可能看到这里大家会很奇怪:为什么明明内心很热情很阳刚光的男孩子,在众人面前总是很沉默?刚开始我也不太理解,但后来无意中和许久没联系的初中同学小C聊天的时候,我才找到了答案。
在和小C的聊天中,小C不止一次的表示之前一直觉得我是一个很安静甚至是有点闷的女生,然后我就很震惊。从小学开始就一直被老师点名批评“活泼好动,稳重不足”的我,哪里和安静沾得上一点边啊?在小C的描述中,我是一个整天都在自己座位上安安静静看小说,也不怎么大声说话的人。所以她看我的空间动态的时候,总是觉得很震惊。
在和小C交谈完之后,我仔细想了想,发现其实她并没有说错,我好像和我的小A同学是一样的人,在社交平台和现实生活中判若两人。当然我也想过,会不会这种状态是病态的,是自卑和过度依赖手机的表现,但是在我思考了一段时间后,我觉得这种状态对我而言是有利无害的。
我是一个从小就比较敏感的人,所以在现实的社交中,尤其是在和较陌生的人相处时,总是觉得很压抑,很难完整清楚的表达出我的想法,
在现实生活的社交中,往往需要考虑很多因素,比如与我交谈的人的性格,交谈的时间限制,交谈的场合,我当时的状态。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我好像很难正确而理智的去表达我自己的全部想法,所以总是觉得自己的发言差强人意,让我感觉很无力,故而渐渐喜欢安静。但是在社交平台上,我就可以有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去斟酌自己的发言甚至是修改自己的发言。这样一来,我的想法得以全部表达,对方也可以完整的了解到我的想法。
通过小A和我自己的案例,我发现,社交恐惧症和人来疯只有一网之隔。虽然说现在很多人提倡放下手机,面对面的和朋友进行交谈,但是这个倡议对我来说是很不适合的,或者可以说是对我这样的一类人很不适用。对我们来说,社交平台不仅仅是一个分享生活的媒介,还是我们表达自我的最好的途径。在这些平台上,我们还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反馈和建议。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独特性,只要交流的效果达到了预期值,又何必囿于交谈的方式。
如果你善于面对面的与人沟通,那自然可以试着放下手机;但是对像我这样的笨小孩来说,还是很需要这一层薄纱。我们需要利用手机上这些形形色色的媒介,用来展现自我,让别人见到一个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办法展示出来的我。
所以啊,我放不下手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