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一八)
康熙初,吴兆骞汉槎谪戍宁古塔。其友顾贞观华峰馆于纳兰太傅家,寄吴《金缕曲》云:“季子平安否?”“谅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曾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兄怀袖。”“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太傅之子成容若见之,泣曰:“河梁生别之诗,山阳死友之传,得此而三。此事三千六百日中,我当以身任之。”华峰曰:“人寿几何?公子乃以十载为期耶?”太傅闻之,竟为道地,而汉槎生入玉门关矣。顾生名忠者,咏其事云:“金兰倘使无良友,关塞终当老健儿。”一说:华峰之救吴季子也,太傅方宴客,手巨觥,谓曰:“若饮满,为救汉槎。”华峰素不饮,至是一吸而尽。太傅笑曰:“余直戏耳!即不饮,余岂遂不救汉槎耶?虽然,何其壮也!”呜呼!公子能文,良朋爱友,太傅怜才,真一时佳话。余常谓:汉槎之《秋笳集》,与陈卧子之《黄门集》,俱能原本七子,而自出精神者。
吴兆骞,(1631—1684),字汉槎,号季子,清初诗人,吴江松陵镇(今属江苏苏州)人。少有才名,与华亭彭师度、宜兴陈维崧有“江左三凤凰”之号。顺治十四年科场案,无辜遭累,遣戍宁古塔二十三年,友人顾贞观恳求于纳兰性德,后经性德父明珠营救,得以赎还。归后三年而卒。诗作慷慨悲凉,独奏边音,因有“边塞诗人”之誉,著有《秋笳集》。
顾贞观,(1637—1714),清代文学家。原名华文,字远平、华峰,亦作华封,号梁汾,江苏无锡人。明末东林党人顾宪成四世孙。康熙五年举人,擢秘书院典籍。曾馆纳兰相国家,与相国子纳兰性德交契,康熙二十三年致仕,读书终老。贞观工诗文,词名尤著,著有《弹指词》、《积书岩集》等。顾贞观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明末清初“词家三绝”,同时又与纳兰性德、曹贞吉共享“京华三绝”之誉。
纳兰明珠,(1635年—1708年),字端范,满洲正黄旗人,康熙朝重臣,历任内务府总管、刑部尚书、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武英殿大学士、太子太傅等要职。纳兰明珠对康熙议撤三藩、统一台湾以及抗御外敌等重大事件中起到积极作用。康熙二十七年(1688年)因朋党之罪被罢黜,后虽官复原职但不再受到重用。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病故。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二年(1673年)因病错过殿试。康熙十五年(1676年)补殿试,考中第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曾拜徐乾学为师。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通志堂集》、《侧帽集》、《饮水词》等。
河梁生别之诗,指《苏武与李陵诗四首》,又名《苏武诗四首》。是东汉无名氏所作的一组五言诗歌。这组诗和李陵的《与苏武诗三首》收入在南朝萧统《文选》卷二十九里。
山阳死友之传,指向秀的《思旧赋》。魏晋之间,向秀与嵇康、吕安友善。后嵇康、吕安为司马昭所杀,向秀经嵇康山阳旧居,闻邻人笛声,感怀亡友,作《思旧赋》。后以“闻笛”为悼念故人之词。也以“山阳会”借指故友聚会。据文献记载及实地考察,嵇康山阳园宅故居在今河南辉县山阳西南侧。清乾隆《辉县志》云:“竹林在县西南六十里,晋七贤游处,旧属河内,元以山阳县并入辉州,今属辉县。七贤堂在竹林寺内,祀晋嵇康、阮籍、阮咸、山涛、向秀、刘伶、王戎,世称竹林七贤”。
道地,本义指代人事先疏通,以留馀地;实在;合适。 语出《汉书·酷吏传·田延年》:“丞相议奏延年‘主守盗三千万,不道’。霍将军召问延年,欲为道地。” 颜师古注:“为之开通道路,使有安全之地也。”例:宋洪迈《夷坚支甲志·游节妇》:“狱吏审其情实,需钱十千,将为作道地。”后来引申出:1、有名副其实之意。2、真实。3、称名产为“道地”货。
生入玉门关。典故。班超久在西域征战,年老思念故土,希望在未死前,能活着回到家乡。《后汉书·班超传》载,他上书朝廷:“臣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 酒泉郡为汉代设立的河西四郡之一,也就是今甘肃酒泉市。而玉门关位于甘肃敦煌西北小方盘城,是汉代中原地区通往西域的门户。酒泉位于玉门关东部,属于当时汉朝辖区。而玉门关是汉代关隘,一边连着汉朝,一边又连着西域。班超的意思是:“臣班超不敢奢望能活着到酒泉郡,只愿能活着进入玉门关这个我汉朝辖区就可以了。”奏章送达后,汉和帝被感动,于是召班超回朝。班超在西域共三十一年。班超于公元102年八月回到洛阳,同年九月逝世,一代传奇就此落幕。
顾忠,字友京,清无锡人,诸生。著有《迬深斋附稿》、《秋圃诗钞》。
金兰,原义形容友情深厚,相交契合。后引申为结拜兄弟姐妹之词。如:“义结金兰”。金兰典故出自《周易注疏》卷七〈系辞上〉。子曰:“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唐·孔颖达疏:“其利断金者,二人若同齐其心,其纤利能断截于金,金是坚刚之物,能断而截之,盛言利之甚也,此谓二人心行同也。
觥,音gōng。中国古代盛酒器。流行于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椭圆形或方形器身,圈足或四足。带盖,盖做成有角的兽头或长鼻上卷的象头状。有的觥全器做成动物状,头、背为盖,身为腹,四腿做足。且觥的装饰纹样同牺尊、鸟兽形卣相似,因此有人将其误以为兽形尊。然觥与兽形尊不同,觥盖做成兽首连接兽背脊的形状,觥的流部为兽形的颈部,可用作倾酒。
陈子龙,(1608-1647年),初名陈介,字人中,改字卧子,南直隶松江华亭(今上海市松江区),明朝末年大臣,著名学者,工部侍郎陈所闻之子。崇祯十年,中进士,论功擢兵科给事中,命甫下而明亡,继而任南明弘光朝廷兵科给事中。清兵攻陷南京,纠集太湖民众武装组织联络,开展抗清活动,事败后被捕。永历元年(公元1647年)五月十三,投水殉国。陈子龙不仅是明末著名烈士与英雄,也是明末重要作家,具有多方面的杰出成就。他的诗歌成就较高,诗风或悲壮苍凉,充满民族气节;或伟丽秾艳,直追齐梁初唐;或合二种风格于一体,形成沉雄瑰丽的独特风貌,为云间诗派首席,被公认为明代最后一个大诗人、“明诗殿军”,并对清代诗歌与诗学产生较大影响。陈子龙各体诗歌中,成就最突出的是七言律诗与七言古诗。陈子龙亦工词,为婉约词名家、云间词派盟主,被后代众多著名词评家誉为“明代第一词人”、清词中兴的开创者,著名词评家谭献、龙榆生等人均对其词作评价甚高。骈文也有佳作,《明史》称其“骈体尤精妙”。陈子龙的奏疏与策论都有很深厚的功底,也很有成就。陈子龙的小品文自成一格,《三慨》等作品真切感人又寄托自己缠绵忠厚之情。陈子龙也是明末著名的编辑,曾主编巨著《皇明经世文编》,删改徐光启《农政全书》并定稿,这两部巨著具有很重要的史学价值。
《黄门集》·三卷(浙江巡抚采进本),明陈与郊撰。与郊有《檀弓集注》,已著录。是编为其《奉常佚稿》之第二种,皆其为给事中时奏疏。与郊党附大学士申时行、王锡爵。其论大峪寿宫事,诋李植、江东之。其疏今载集中。《明史·万国钦传》又载,给事中李春开劾赵南星、张士昌,与郊助之。亦以二人纠政府私人也。(按:陈子龙、陈与郊并非同一人。袁枚或记忆错误。)
七子,七子指七个人的合称。根据朝代不同,有不同说法。汉末建安时期作家 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瑒、刘桢 等七人,称 建安七子。.明 代 弘治、正德 年间 李梦阳、何景明、徐祯卿、边贡、康海、王九思、王廷相 等七人,并以文章名世,称“前七子”。见《明史·李梦阳传》。又 嘉靖、隆庆 时期 李攀龙、谢榛、梁有誉、宗臣、王世贞、徐中行、吴国伦 等七人,亦以文章名世,称“后七子”。见《明史·李攀龙传》。
本人翻译:
(略)
真老实人言:
本条诗话所记为清朝广为流传的挚友相救的一桩佳话。若从品评诗词的角度来说,最重要的是摘录了顾贞观《金缕曲》二首之佳句。以词代书,说的都是兄弟朋友之间的家常话,而顾贞观思发心底,悲从心生,故而笔笔蘸泪,字字泣血。堪称“性灵说”在词作中之绝唱。
附:顾贞观《金缕曲》二首
寄吴汉槎宁古塔,以词代书。丙辰冬,寓京师千佛寺,冰雪中作。
季子平安否?便归来、平生万事,那堪回首!行路悠悠谁慰藉,母老家贫子幼。记不起、从前杯酒。魑魅搏人应见惯,总输他、覆雨翻云手。冰与雪,周旋久。
泪痕莫滴牛衣透。数天涯、依然骨肉,几家能彀?比似红颜多命薄,更不如今还有。只绝塞、苦寒难受。廿载包胥承一诺,盼乌头、马角终相救。置此札,君怀袖。
我亦飘零久,十年来,深恩负尽,死生师友。宿昔齐名非忝窃,试看杜陵消瘦。曾不减,夜郎僝僽。薄命长辞知己别,问人生,到此凄凉否?千万恨,为君剖。
兄生辛未我丁丑,共些时,冰霜摧折,早衰蒲柳。词赋从今须少作,留取心魂相守。但愿得,河清人寿。归日急翻行戍稿,把空名料理传身后。言不尽,观顿首。